集成保护芯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67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保护芯片结构,其包括N型衬底、双向TVS结构、双向TSS结构、第一表面结构和第二表面结构,双向TVS结构设置在N型衬底上,用于线路保护,包括第一P型杂质和第二P型杂质,第一P型杂质和第二P型杂质分别设置在N型衬底两端,双向TSS结构设置在N型衬底上,用于泄放掉双向TVS结构不能承载的大电流,第一表面结构设置在N型衬底一端,用于芯片封装焊接,第二表面结构设置在N型衬底远离第一表面结构的一端,用于芯片封装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成保护芯片结构成本低,占用线路板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保护芯片结构
本技术涉及TVS芯片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保护芯片结构。
技术介绍
TVS(TransientVoltageSuppressor,瞬态电压抑制器)管是在稳压管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产品,当TVS管两端经受瞬间的高能量冲击时,它能以极高的速度使其阻抗骤然降低,同时吸收一个大电流,将其两端间的电压箝位在一个预定的数值上,从而确保后面的电路元件免受瞬态高能量的冲击而损坏。TSS(ThyristorSurgeSuppressor,电压开关型瞬态抑制二极管)也称为半导体放电管,或者固体放电管等,由于TSS可以吸收电压冲击、电压浪涌,在信号电路的防雷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TVS芯片在应对大电流浪涌电路时一般使用TVS芯片和TSS芯片两颗芯片,成本高,占用线路板空间大,故需要提供一种集成保护芯片结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保护芯片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TVS芯片在应对大电流浪涌电路时一般使用TVS芯片和TSS芯片两颗芯片,成本高,占用线路板空间大,以及各个部件的分布不够合理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保护芯片结构,其包括:N型衬底;双向TVS结构,设置在所述N型衬底上,用于线路保护,包括第一P型杂质和第二P型杂质,所述第一P型杂质和第二P型杂质分别设置在N型衬底两端;双向TSS结构,设置在所述N型衬底上,用于泄放掉所述双向TVS结构不能承载的大电流;第一表面结构,设置在所述N型衬底一端,用于芯片封装焊接;第二表面结构,设置在所述N型衬底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结构的一端,用于芯片封装焊接。本技术所述的集成保护芯片结构中,所述第一P型杂质一端露出N型衬底,另一端沉入N型衬底中,所述第二P型杂质一端露出N型衬底,另一端沉入N型衬底中。本技术所述的集成保护芯片结构中,所述双向TSS结构包括:第三P型杂质,与所述第一P型杂质并列设置在所述N型衬底一端,一端露出N型衬底,另一端沉入N型衬底中;第四P型杂质,与所述第二P型杂质并列设置在所述N型衬底一端,一端露出N型衬底,另一端沉入N型衬底中;第一N型杂质,设置在所述第三P型杂质上,靠近所述第一P型杂质,一端露出第三P型杂质,另一端沉入第三P型杂质中;第二N型杂质,设置在所述第四P型杂质上,远离所述第二P型杂质,一端露出第四P型杂质,另一端沉入第四P型杂质中。本技术所述的集成保护芯片结构中,所述第一表面结构包括:第一钝化层,呈环状设置在所述N型衬底上,用于保护N型衬底与第一P型杂质、第三P型杂质形成的PN结,所述第一钝化层接触N型衬底、第一P型杂质和第三P型杂质;第一金属电极,覆盖在所述第一钝化层表面,覆盖在所述第一P型杂质、第二P型杂质和第一N型杂质表面,包括第一接电极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凸出所述第一接电极覆盖在第一钝化层内侧,第一连接部接触所述第一P型杂质、第二P型杂质和第一N型杂质,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与N型衬底之间通过第一钝化层隔离。本技术所述的集成保护芯片结构中,所述第二表面结构包括:第二钝化层,呈环状设置在所述N型衬底上,用于保护N型衬底与第二P型杂质、第四P型杂质形成的PN结,所述第二钝化层接触N型衬底、第二P型杂质和第四P型杂质;第二金属电极,覆盖在所述第二钝化层表面,覆盖在所述第二P型杂质、第二P型杂质和第二N型杂质表面,包括第二接电极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凸出所述第二接电极覆盖在第二钝化层内侧,第二连接部接触所述第二P型杂质、第二P型杂质和第二N型杂质,所述第二金属电极与N型衬底之间通过第二钝化层隔离。本技术所述的集成保护芯片结构中,所述第一P型杂质和N型衬底接触处形成第一PN结,第二P型杂质和N型衬底接触处形成第一PN结;所述第三P型杂质和N型衬底接触处形成第二PN结,所述第四P型杂质和N型衬底接触处形成第二PN结;所述第一N型杂质和第三P型杂质接触处形成第三PN结,所述第二N型杂质和第四P型杂质接触处形成第三PN结。本技术所述的集成保护芯片结构中,所述第一N型杂质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短路孔,所述第一短路孔一端接触第一金属电极,另一端接触所述第三P型杂质,多个第一短路孔间隔均匀;所述第二N型杂质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短路孔,所述第二短路孔一端接触第二金属电极,另一端接触所述第四P型杂质,多个第二短路孔间隔均匀。本技术所述的集成保护芯片结构中,所述第一N型杂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P型杂质的厚度,第一N型杂质露出第三P型杂质的一端与第三P型杂质表面平齐,第一N型杂质沉入第三P型杂质一端与第三P型杂质沉入所述N型衬底一端存在间隙;所述第二N型杂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四P型杂质的厚度,第二N型杂质露出第四P型杂质的一端与第四P型杂质表面平齐,第二N型杂质沉入第四P型杂质一端与第四P型杂质沉入所述N型衬底一端存在间隙。本技术所述的集成保护芯片结构中,所述第一P型杂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P型杂质的厚度,所述第二P型杂质的厚度小于第四P型杂质的厚度。本技术所述的集成保护芯片结构中,所述N型衬底为块状,上下对称,N型衬底一端与所述第一P型杂质、第三P型杂质和第一N型杂质平齐,另一端与所述第二P型杂质、第四P型杂质和第二N型杂质平齐。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集成保护芯片结构,在N型衬底材料片上先双面光刻,双面扩散掺杂第三P型杂质、第四P型杂质形成第二PN结,再双面光刻,扩散掺杂第一P型杂质、第二P型杂质形成第一PN结,通过调整第一PN结和第二PN结形成时的掺杂浓度和结深,使第一PN结的击穿电压小于第二PN结的击穿电压;再通过双面光刻,双面扩散掺杂第一N型杂质、第二N型杂质形成TSS结构中发射结(第三PN结),通过调整形成第三PN结掺杂区的浓度以及第三PN结的结深,设计短路孔结构,可以调整保护芯片结构中TSS的维持电流以及进一步调整TSS的电压,成本低,占用线路板空间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集成保护芯片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沿图1中A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集成保护芯片结构的去掉第一金属电极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集成保护芯片结构的去掉第二金属电极的仰视图。其中,1、N型衬底,4、第一表面结构,5、第二表面结构,6、第一PN结,7、第二PN结,8、第三PN结,21、第一P型杂质,22、第二P型杂质,31、第三P型杂质,32、第四P型杂质,33、第一N型杂质,34、第二N型杂质,35、第一短路孔,36、第二短路孔,41、第一钝化层、42、第一金属电极,51、第二钝化层,52、第二金属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保护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N型衬底;/n双向TVS结构,设置在所述N型衬底上,用于线路保护,包括第一P型杂质和第二P型杂质,所述第一P型杂质和第二P型杂质分别设置在N型衬底两端;/n双向TSS结构,设置在所述N型衬底上,用于泄放掉所述双向TVS结构不能承载的大电流;/n第一表面结构,设置在所述N型衬底一端,用于芯片封装焊接;/n第二表面结构,设置在所述N型衬底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结构的一端,用于芯片封装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保护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N型衬底;
双向TVS结构,设置在所述N型衬底上,用于线路保护,包括第一P型杂质和第二P型杂质,所述第一P型杂质和第二P型杂质分别设置在N型衬底两端;
双向TSS结构,设置在所述N型衬底上,用于泄放掉所述双向TVS结构不能承载的大电流;
第一表面结构,设置在所述N型衬底一端,用于芯片封装焊接;
第二表面结构,设置在所述N型衬底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结构的一端,用于芯片封装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保护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型杂质一端露出N型衬底,另一端沉入N型衬底中,所述第二P型杂质一端露出N型衬底,另一端沉入N型衬底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保护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TSS结构包括:
第三P型杂质,与所述第一P型杂质并列设置在所述N型衬底一端,一端露出N型衬底,另一端沉入N型衬底中;
第四P型杂质,与所述第二P型杂质并列设置在所述N型衬底一端,一端露出N型衬底,另一端沉入N型衬底中;
第一N型杂质,设置在所述第三P型杂质上,靠近所述第一P型杂质,一端露出第三P型杂质,另一端沉入第三P型杂质中;
第二N型杂质,设置在所述第四P型杂质上,远离所述第二P型杂质,一端露出第四P型杂质,另一端沉入第四P型杂质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保护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结构包括:
第一钝化层,呈环状设置在所述N型衬底上,用于保护N型衬底与第一P型杂质、第三P型杂质形成的PN结,所述第一钝化层接触N型衬底、第一P型杂质和第三P型杂质;
第一金属电极,覆盖在所述第一钝化层表面,覆盖在所述第一P型杂质、第二P型杂质和第一N型杂质表面,包括第一接电极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凸出所述第一接电极覆盖在第一钝化层内侧,第一连接部接触所述第一P型杂质、第二P型杂质和第一N型杂质,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与N型衬底之间通过第一钝化层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保护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结构包括:
第二钝化层,呈环状设置在所述N型衬底上,用于保护N型衬底与第二P型杂质、第四P型杂质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贺吴沛东姚秀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长晶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