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茶饮机的电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475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智能电器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智能茶饮机的电路结构,包括控制模块,电压转换控制模块、电压比较模块、显示模块、LED指示灯模块和压力传感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控制模块、电压比较模块、显示模块、LED指示灯模块和压力传感模块都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控制模块对其他各模块进行控制,实现一个装置多数据判断检测,电路结构紧凑,通过设置电压转化控制模块,作为整个电路的供电和控制电路开启与关闭的控制;通过设置电压比较模块,实现茶饮机中水温的区间控制,并且通过指示灯显示茶饮机当前的工作状态;设置压力传感模块,能够检测茶饮机中的水量多少,防止出现水量过低而茶饮机还在运行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茶饮机的电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智能电器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茶饮机的电路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越来越多的人将茶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茶,作为东方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并有着丰富的饮茶经验和茶具。目前,在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中,经常会涉及到家用茶饮机,而传统的茶饮机设计简单,只是起到冲煮茶水的作用,而无法根据水温等因素对茶饮机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茶饮机的电路结构,用以解决茶饮机智能控制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茶饮机的电路结构,包括控制模块,电压转换控制模块、电压比较模块、显示模块、LED指示灯模块和压力传感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控制模块、电压比较模块、显示模块、LED指示灯模块和压力传感模块都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2、电阻R15、发光二极管LED4、按键SW1和按键SW2;所述电阻R15的一端与+5V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4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4的负极与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四引脚P1.1连接,所述按键SW1的一端和按键SW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十六引脚P3.1和第十五引脚P3.0连接,所述按键SW1的另一端和按键SW2的另一端都接地。进一步的,电压转换控制模块包括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电压转换芯片U1、电容C1、电容C2、电容E1、电容E2、电容C3、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1、电容C12、电阻R16、发光二极管LED6和排针JP1;电压转换芯片U1的第一引脚Vin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电容E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E1的负极都与地连接,所述电压转换芯片U1的第二引脚Vout分别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电容E2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E2的负极都与地连接,所述电压转换芯片U1的第三引脚GND与地连接;电容C1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排针JP1的第一端口和+5V电源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排针JP1的第四端口、发光二极管LED6的负极和地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1并联接在所述电容C12的两端,所述电容C10并联接在所述电容C11的两端,所述电容C3并联接在所述电容C10的两端,所述排针JP1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十六引脚P3.1和第十五引脚P3.0连接。进一步的,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电压控制电路,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7、发光二极管LED3、二极管D3、继电器JK1、电阻R10、电容C6、电阻R13、电阻R14、三极管Q1、电桥B1、变压器T1、排针J4、熔断器F1;电阻R13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十九引脚P3.4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LE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和继电器JK1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继电器JK1的第一端口和+12V电源连接,所述继电器JK1的第四端口分别与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和排针J4的第四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继电器JK1的第三端口、所述变压器T1的端口1和所述熔断器F1的一端连接,所述熔断器F1的另一端与所述排针J4的端口1连接,所述排针J4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都与所述变压器T1的端口3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端口4和端口6都与所述电桥B1连接,所述电桥B1还分别与+12V电源和地连接。进一步的,电压比较模块包括排针J1、电阻R11、电阻R12、二极管D2、电阻R8、电阻R3、发光二极管LED2、电压比较器A、电容C7、电容C8、电容C9、二极管D1、电阻R2、电阻R5、电容C4、电容C5、电阻R9、电阻R6、电压比较器B、发光二极管LED1、电阻R1、电阻R4;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所述排针J1的端口1和所述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5V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1并联接在所述二极管D2的两端,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压比较器A的端口3和所述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7的一端都接地,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C9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压比较器A的端口2和电压比较器B的端口6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A的端口4接地,所述电压比较器A的端口8分别与+5V电源所述电阻R8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和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都与所述电压比较器A的端口1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A的端口1还与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八引脚P1.5连接,所述排针J1的端口2接+5V电源,所述排针J1的端口3接地,所述排针J1的端口4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还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接+5V电源,所述电阻R2并联接在所述二极管D1的两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和所述电压比较器B的端口5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容C5的另一端都接地,所述电阻R6的一端接+5V电源,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和所述电压比较器B的端口6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与所述电压比较器B的端口7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5V电源,所述电阻R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压比较器B的端口7和+5V电源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B的端口7还与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九引脚P1.6连接。进一步的,显示模块包括芯片LCD1和滑动变阻器W1;滑动变阻器的端口1接+5V电源,所述滑动变阻器的端口3与所述芯片LCD1的第十二引脚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的端口2接地,所述芯片LCD1的第一引脚与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二引脚P2.7连接,所述芯片LCD1的第一引脚与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二引脚P2.7连接,所述芯片LCD1的第二引脚与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一引脚P2.6连接,所述芯片LCD1的第三引脚与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二十八引脚P2.5连接,所述芯片LCD1的第四引脚与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二十七引脚P2.4连接,所述芯片LCD1的第五引脚与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二十六引脚P2.3连接,所述芯片LCD1的第六引脚与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二十五引脚P2.2连接,所述芯片LCD1的第七引脚与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二十四引脚P2.1连接,所述芯片LCD1的第八引脚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茶饮机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电压转换控制模块、电压比较模块、显示模块、LED指示灯模块和压力传感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控制模块、电压比较模块、显示模块、LED指示灯模块和压力传感模块都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n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2、电阻R15、发光二极管LED4、按键SW1和按键SW2;所述电阻R15的一端与+5V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4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4的负极与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四引脚P1.1连接,所述按键SW1的一端和按键SW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十六引脚P3.1和第十五引脚P3.0连接,所述按键SW1的另一端和按键SW2的另一端都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茶饮机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电压转换控制模块、电压比较模块、显示模块、LED指示灯模块和压力传感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控制模块、电压比较模块、显示模块、LED指示灯模块和压力传感模块都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2、电阻R15、发光二极管LED4、按键SW1和按键SW2;所述电阻R15的一端与+5V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4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4的负极与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四引脚P1.1连接,所述按键SW1的一端和按键SW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十六引脚P3.1和第十五引脚P3.0连接,所述按键SW1的另一端和按键SW2的另一端都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茶饮机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控制模块包括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电压转换芯片U1、电容C1、电容C2、电容E1、电容E2、电容C3、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阻R16、发光二极管LED6和排针JP1;
所述电压转换芯片U1的第一引脚Vin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电容E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E1的负极都与地连接,所述电压转换芯片U1的第二引脚Vout分别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电容E2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E2的负极都与地连接,所述电压转换芯片U1的第三引脚GND与地连接;
所述电容C1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排针JP1的第一端口和+5V电源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排针JP1的第四端口、发光二极管LED6的负极和地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1并联接在所述电容C12的两端,所述电容C10并联接在所述电容C11的两端,所述电容C3并联接在所述电容C10的两端,所述排针JP1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十六引脚P3.1和第十五引脚P3.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茶饮机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控制模块还包括电压控制电路,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7、发光二极管LED3、二极管D3、继电器JK1、电阻R10、电容C6、电阻R13、电阻R14、三极管Q1、电桥B1、变压器T1、排针J4、熔断器F1;
所述电阻R13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十九引脚P3.4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LE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和继电器JK1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继电器JK1的第一端口和+12V电源连接,所述继电器JK1的第四端口分别与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和排针J4的第四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继电器JK1的第三端口、所述变压器T1的端口1和所述熔断器F1的一端连接,所述熔断器F1的另一端与所述排针J4的端口1连接,所述排针J4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都与所述变压器T1的端口3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端口4和端口6都与所述电桥B1连接,所述电桥B1还分别与+12V电源和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茶饮机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比较模块包括排针J1、电阻R11、电阻R12、二极管D2、电阻R8、电阻R3、发光二极管LED2、电压比较器A、电容C7、电容C8、电容C9、二极管D1、电阻R2、电阻R5、电容C4、电容C5、电阻R9、电阻R6、电压比较器B、发光二极管LED1、电阻R1、电阻R4;
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所述排针J1的端口1和所述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5V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1并联接在所述二极管D2的两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宝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