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光纤滑环的光纤耦合结构及光纤滑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43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光纤滑环的光纤耦合结构及光纤滑环,包括内设空腔的套筒,以及能插入所述套筒的柱状第一光纤端子、柱状第二光纤端子;所述第一光纤端子、第二光纤端子的首端在所述套筒内对接并留有预设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光纤耦合结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极大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基于该光纤耦合结构的光纤滑环,比使用高精度轴承的光纤滑环成本更低,比使用准直器的光纤滑环组装更方便,拥有更高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光纤滑环的光纤耦合结构及光纤滑环
本技术涉及光纤通信
,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光纤滑环的光纤耦合结构及光纤滑环。
技术介绍
光纤滑环,是在光纤数据通信中常用到的一种传输零部件。在制造和装配光纤滑环的过程中,对精密度要求极高。目前,现有的对准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在两个插芯的外侧分别增加高精度轴承,通过轴承的旋钮过程而将插芯对准到预设间距范围内;然而,这种方式的弊端在在于增加的高精度轴承极大提高了生产成本;其二,是通过准直器将插芯射出的光斑进行扩大,以减少对准超过预设间距给传输数据带来的不利影响(即预设间距越大,插芯的插损将越大,插损大了以后会影响数据的误码率);但该方式对装配要求高,即便是操作熟练的装配工也存在一定的不良率,给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光纤滑环的光纤耦合结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极大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基于该光纤耦合结构的光纤滑环,比使用高精度轴承的光纤滑环成本更低,比使用准直器的光纤滑环组装更方便,拥有更高的良品率。一种光纤滑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设空腔的套筒,以及能插入所述套筒的柱状第一光纤端子、柱状第二光纤端子;所述第一光纤端子、第二光纤端子的首端在所述套筒内对接并留有预设间距。可选的,所述光纤端子为陶瓷插芯,所述陶瓷插芯的首端的端面呈微凹端面,所述陶瓷插芯内设单模光纤。可选的,所述微凹端面的向内深度在20至100微米之间。可选的,所述预设间距小于0.2毫米。可选的,所述光纤端子为准直器,所述预设间距为0.1至100毫米之间。可选的,所述陶瓷插芯的首端粘有非球透镜。可选的,所述光纤端子为陶瓷插芯,所述陶瓷插芯内设扩束光纤。可选的,所述扩束光纤的模场直径为20至50微米,所述预设间距小于1毫米。可选的,所述套筒表面预开有透气孔。一种光纤滑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光纤耦合结构,以及带螺纹的定子腔体、能插入所述定子腔体并能容置所述光纤耦合结构的转子腔体;所述转子腔体插入所述定子腔体后,通过与所述螺纹匹配的带孔固定盖固定;所述定子腔体、转子腔体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之间通过C型卡簧固定。可选的,所述定子腔体、转子腔体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之间通过C型卡簧固定。本技术提供的应用于光纤滑环的光纤耦合结构,包括内设空腔的套筒,尤其是表面开有透气孔的陶瓷套筒;套筒直径与柱状第一光纤端子、柱状第二光纤端子的直径相匹配,方便将插入套筒内的光纤端子固定住;其中,光纤端子具体可以为陶瓷插芯或准直器;陶瓷插芯又可以分为三种实现方式,分别是微凹端面插芯(单模光纤)、非球透镜插芯(单模光纤),以及扩束光纤;透气孔在0.1毫米左右,具有当第一光纤端子、第二光纤端子对接过程中排出空气的作用,避免装配时因对接而产生的反作用力;陶瓷材料具有润滑性好的效果。通过套筒的连接、固定及定位作用,可以适配不同的光纤端子,应用在光纤滑环中可以避免对高精度零部件(如高精度轴承等)的依赖,节省生产成本;同时,降低整装产品的装配难度,提升生产效率和良品率。本技术提供的光纤滑环,以上述光纤耦合结构为基础,还包括带螺纹的定子腔体和能插入定子腔体的转子腔体;当转子腔体和定子腔体固定连接后,两个陶瓷插芯分别穿过定子腔体和转子腔体,并在转子腔体内完成对接,整个组装过程简单、高效,在不影响光学性能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并降低产品不良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纤耦合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纤耦合结构的组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光纤耦合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光纤耦合结构的组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纤滑环的结构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纤滑环的结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纤滑环的组装图;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如下:1、定子腔体;11、螺纹;2、转子腔体;3、固定盖;4、套筒;41、空腔;42、透气孔;5、第一插芯;51、第一轴承;6、第二插芯;61、第二轴承;7、预设间距;8、固定柱;9、光纤跳线;100、C型卡簧;101、微凹端面;102、非球透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一种应用于光纤滑环的光纤耦合结构,如图1至4所示,包括:内设空腔41的套筒4,以及能插入套筒的柱状第一光纤端子、柱状第二光纤端子;第一光纤端子、第二光纤端子的首端在套筒内对接并留有预设间距7。其中,套筒的直径与光纤端子的直径相匹配,以便于光纤端子插入。优选的,套筒采用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耐用性,便于光纤端子穿入。套筒表面预开设有透气孔42,透气孔优选位于光纤端子的对接处,便于在对接过程中排出空气,防止因套筒的密闭空间而产生反作用力。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光纤端子为柱状的陶瓷插芯,其直径与套筒的直径匹配,陶瓷插芯包括第一插芯5、第二插芯6。陶瓷插芯内设单模光纤,例如,直径为9微米的单模纤芯。进一步地,陶瓷插芯的首端的端面呈微凹端面101,即,在套筒内对接的插芯端面即为插芯的首端(或前端),该端面为非平整面的,而是略微向内凹陷。微凹端面使得两个插芯在对接时,避免互相擦碰而损伤端面。具体地,将端面打磨一定的深度,以达到不影响光学效果和避免两个端面接触而损伤的双重效果。优选地,该微凹端面向内凹的深度在20至100微米之间。同时,基于微凹端面的结构,第一、第二插芯之间的预设距离为0.2毫米以内,完全符合对接精度的要求。在另一实施例中,光纤端子为准直器,预设间距为0.1至100毫米之间。即,光纤端子为准直器,主要包括G-lens/C-lens的光学透镜;基于套筒的连接固定和定位作用,以及准直器对光斑的放大效果,准直器之间的预设间距可以大大增加,达到0.1至100毫米之间也不影响数据传输效果。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陶瓷插芯的首端粘有非球透镜102。具体地,可通过UV胶将凸透镜粘黏至插芯端面;非球透镜可以是凸透镜或包括G-lens/C-lens的光学透镜等;非球透镜用于将插芯的光斑进行扩大,使得即使有灰尘遮挡插芯口也不会影响光学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套筒的连接固定和定位作用,光纤端子采用陶瓷插芯加非球透镜的方式;通过非球透镜的放大、聚光功能,可将插芯口的光斑进行放大,避免因灰尘遮挡插芯口带来的光学性能影响;尤其适用于9微米的单模光纤。在另一实施例中,陶瓷插芯内设扩束光纤,而非普通光纤。扩束光纤的外形尺寸为125微米;优选的,扩束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光纤滑环的光纤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设空腔的套筒,以及能插入所述套筒的柱状第一光纤端子、柱状第二光纤端子;所述第一光纤端子、第二光纤端子的首端在所述套筒内对接并留有预设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光纤滑环的光纤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设空腔的套筒,以及能插入所述套筒的柱状第一光纤端子、柱状第二光纤端子;所述第一光纤端子、第二光纤端子的首端在所述套筒内对接并留有预设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端子为陶瓷插芯,所述陶瓷插芯的首端的端面呈微凹端面,所述陶瓷插芯内设单模光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凹端面的向内深度在20至100微米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间距小于0.2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端子为准直器,所述预设间距为0.1至100毫米之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耦合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少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三千米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