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017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杆;分度盘,所述分度盘套设连接在所述支撑杆;若干个检测组件,若干个所述检测组件均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每个所述检测组件的自由端均设置有深度测量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对活塞顶的盲孔深度及角度同时检测,并实现批量化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工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活塞顶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结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例如,柴油机的活塞顶多为凹顶,可装配到活塞上,在运动过程中,活塞顶承受压力,其头部燃烧室燃烧可燃性气体时产生高温高压,燃烧室的设计必须要有利于气体的燃烧,同时也要考虑到便于降温。所以,活塞顶在冷却腔内设有多达十几个用于冷却的盲孔。根据活塞顶的类型不同,盲孔的倾斜角和每两个相邻孔间夹角也都不同,盲孔底部距活塞顶燃烧室厚度要求不是很大,所以能有效降低燃烧室温度。同时,由于机加工因素,加工过量,盲孔深度超差,导致盲孔底部距燃烧室厚度太薄,在高温高压工作过程中容易被压力击穿,从而产生严重质量事故。为避免此种质量事故的发生,在活塞顶所有加工工序完成后,要对批量的活塞顶进行终检,盲孔角度和深度作为检测项点,由于孔数量多,且是倾斜在冷却腔内,逐个孔检测会导致增加工作量与难度,降低检测效率,从而影响装配进度和发货周期。因此,需要一种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来解决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无法实现批量化检测,影响检测效率。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杆;分度盘,所述分度盘套设连接在所述支撑杆;若干个检测组件,若干个所述检测组件均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每个所述检测组件的自由端均设置有深度测量件。优选地,所述深度测量件包括测杆以及套设连接在所述测杆上的弹簧,所述测杆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检测组件的自由端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套设连接在所述测杆上,且与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优选地,所述测杆的两个所述限位凸台之间设置有刻度表。优选地,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连接环固定。优选地,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和所述连接环之间,所述伸缩组件相对设置的固定端和伸缩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二端固定,所述伸缩端与所述连接环固定。优选地,所述固定端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可移动连接的第一锁紧螺栓,所述第一锁紧螺栓可锁紧所述固定端和所述伸缩端的相对位置。优选地,所述伸缩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耳座,所述连接环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锁紧螺栓,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锁紧螺栓与旋紧螺母配合实现两个所述耳座固定。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上可移动连接有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和所述第二锁紧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分度盘的相对两侧,且用于锁定所述分度盘和所述检测组件在所述支撑杆上的相对位置。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设置有操作手柄。另外,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支撑杆可拆卸连接。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将相邻的两个检测组件分别插入相邻的两个盲孔内,分度盘可显示相邻两个检测组件的夹角角度,深度检测件可测量每个盲孔的深度,进而可同时检测盲孔的深度和相邻两个盲孔之间的夹角角度,而且一次性可同时检测多个盲孔,实现批量化检测,提高检测效率。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的另一侧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的剖视图。图5为图4所示的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的A-A处剖视图。图6为图4所示的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的B处局部放大图。其中附图标记:1、测杆;2、连接环;3、弹簧;4、滑动连接杆;5、第二锁紧螺栓;6、第一锁紧螺栓;7、固定套筒;8、旋紧螺母;9、操作手柄;10、第一锁紧件;11、分度盘;12、第二锁紧件;13、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的另一侧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的剖视图。图5为图4所示的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的A-A处剖视图。图6为图4所示的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的B处局部放大图。如图1至图6所示,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3、分度盘11和若干个检测组件。底座13上设置有支撑杆;分度盘11套设连接在支撑杆;若干个检测组件均可转动连接在支撑杆上;每个检测组件的自由端均设置有深度测量件。底座13可设置在活塞顶内部,支撑杆为分度盘11以及检测组件提供支撑和固定作用;若干个检测组件可沿着分度盘11的周向均匀分布,相邻的两个检测组件分别插入相邻的两个盲孔内,分度盘11可显示两个检测组件之间的夹角角度,以便检测两个盲孔之间的夹角角度;同时,深度测量件插入盲孔内时,可测量盲孔的深度。采用上述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将相邻的两个检测组件分别插入相邻的两个盲孔内,分度盘11可显示相邻两个检测组件的夹角角度,深度检测件可测量每个盲孔的深度,进而可同时检测盲孔的深度和相邻两个盲孔之间的夹角角度,而且一次性可同时检测多个盲孔,实现批量化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与分度盘11通过螺纹连接,分度盘11可沿着支撑杆上升或下降。检测组件与支撑杆通过螺纹连接,检测组件可沿着支撑杆上升或下降。分度盘11和各个检测组件也可以通过外部锁紧件锁紧连接在支撑杆上。在本实施例中,分度盘11的周向设置有角度刻度值,可设置在分度盘11的表面上或周向边沿上。分度盘11用于为调节相邻两个检测组件的夹角提供指导作用,以确保两两相邻的盲孔夹角一致。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组件的数量可根据盲孔的数量设定,多个检测组件可设置在分度盘11的上方或下方或两侧。相邻的检测组件可重叠设置。优选地,深度测量件包括测杆1以及套设连接在测杆1上的弹簧3,测杆1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凸台,检测组件的自由端设置有连接环2,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杆;/n分度盘,所述分度盘套设连接在所述支撑杆;/n若干个检测组件,若干个所述检测组件均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每个所述检测组件的自由端均设置有深度测量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杆;
分度盘,所述分度盘套设连接在所述支撑杆;
若干个检测组件,若干个所述检测组件均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每个所述检测组件的自由端均设置有深度测量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深度测量件包括测杆以及套设连接在所述测杆上的弹簧,所述测杆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检测组件的自由端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套设连接在所述测杆上,且与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杆的两个所述限位凸台之间设置有刻度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连接环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塞顶盲孔深度及角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和所述连接环之间,所述伸缩组件相对设置的固定端和伸缩端,所述固定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巴图徐志平王瑞峰杨世英王水龙郭俊义李海亮王进杨向忠孟庆琛李海军宫福敏兰立伟陈丽国梁勇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