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斐专利>正文

微通道集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063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通道集热器,包括一汇流管;一集热板芯,连接于所述汇流管;一集热膜,包覆于所述集热板芯;其中,所述集热板芯具有一集热管,所述集热管构成所述微通道,且所述集热管以及所述汇流管一次性焊接形成,所述集热膜可焊接在集热管上或采用真空磁控溅射的方法涂覆在集热管上。可以有效提高集热器的集热效率以及传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通道集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微通道集热板芯的集热器。
技术介绍
当前太阳能光热低品位热能利用的集热方式主要是真空管式和平板式两种,内部结构又各有不同,真空管式集热器又可分为直接用热(内部注水),间接用热(内置热管、内置U型管等);平板集热器主要采用管板式集热,即换热工质管分散式通过线焊接布置于集热板上,导流管为铜或不锈钢,集热板为铝基板;还有部分为内置扁盒式平板集热器,主要采用不锈钢板一次性冲压成型后,两板焊接形成集热通道,集热板表面镀集热膜。目前集热器大多采用自然对流形式集热。现有集热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集热效能受光照角度影响大,冬季集热板散热过快,集热效能大幅降低。因此,如何有效提高集热器的集热效率以及传热效率实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通道集热器,可以有效提高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及传热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微通道集热器,包括一汇流管;一集热板芯,连接于所述汇流管;一集热膜,包覆于所述集热板芯;其中,所述集热板芯具有一集热管,所述集热管构成所述微通道,且所述集热管以及所述汇流管一次性焊接形成,所述集热膜可焊接在集热管上或采用真空磁控溅射的方法涂覆在集热管上。上述的微通道集热器,其中,所述集热管内设置有集热介质,所述集热介质的流层厚度小于等于8毫米。上述的微通道集热器,其中,所述集热管为多根,两根相邻的所述集热管之间具有一间隔,所述间隔小于等于30毫米。上述的微通道集热器,其中,所述汇流管为两根,两根所述汇流管相对设置,所述集热管设置于两根所述汇流管之间。上述的微通道集热器,其中,所述汇流管为金属圆管、金属方管或金属异形管。上述的微通道集热器,其中,所述汇流管呈圆形、方形、椭圆形或D形。上述的微通道集热器,其中,所述集热管为一根或多根并排放置。上述的微通道集热器,其中,所述集热管为薄壁铝型材。上述的微通道集热器,其中,所述集热介质采用被动或主动集热结构。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采用低成本高导热的铝材,通过改善集热面与换热面的占比,并增加主动循环,使得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传热介质并带到蓄热体内,减少热量在集热板内的集聚时间。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微通道集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微通道集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2A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集热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微通道集热器1:汇流管2:集热板芯3:集热膜4:集热管5:间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在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和“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以外,“连接”一词在此为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连接手段。间接的电性连接手段包括通过其它装置进行连接。实施例一:图1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微通道集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A、图1B所示,微通道集热器10包括汇流管1、集热板芯2以及集热膜3。其中,集热板芯2连接于汇流管1,且集热板芯2的表面包覆有一层集热膜3,集热板芯2具有多根集热管4,每根集热管4构成微通道集热器10的微通道。于本实施例中,汇流管1中还设置有多个通孔(图中未示出),多个通孔的位置与集热管4相对应,集热管4连接于汇流管1中的通孔中。为了提高集热效率,本技术微通道集热器10中的汇流管1、集热膜3以及集热管4采用一次性焊接的方式形成。具体的,如图1A、图1B所示,集热管4采用薄壁铝型材制成,每根集热管4内都填充有集热介质(图中未示出),集热介质可以在集热管4内流动。于本实施例中,集热管4的厚度小于等于8毫米,因此,集热介质的流层厚度同样小于等于8毫米。当集热管4的厚度大于8毫米时,同样需要将集热介质的流层厚度保持小于等于8毫米。另外,相邻的两根集热管4之间形成有间隔5,间隔5的小于等于30毫米,如此可以保证等量集热介质条件下,微通道集热器具有较高的集热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集热效率,集热介质可采用管路加装循环泵进行主动循环。再如图1A所示,本实例中,以汇流管1为一根为例,且汇流管1与集热板芯2的一端相连接。当然,汇流管1也可以为相对设置的两根,且集热板芯2设置于两根汇流管1之间。汇流管1可以采用金属材质的圆管、方管、椭圆管或D形管等其他异形管制成,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另外,本技术微通道集热器10中的集热膜3采用全表面焊接或真空磁控溅射的方式,形成于集热管4上以覆盖集热板芯1的全表面,可以有效提高集热效率。实施例二:图2A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微通道集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2A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A、2B所示,本实施例中,集热管4设置为一根,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进一步描述。图3为本技术集热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技术微通道集热器10中的集热管4可以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D形,以上仅举例示出,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换言之,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通道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汇流管;/n一集热板芯,连接于所述汇流管;/n一集热膜,包覆于所述集热板芯;/n其中,所述集热板芯具有一集热管,所述集热管构成所述微通道,且所述集热管以及所述汇流管一次性焊接形成,所述集热膜焊接在集热管上或采用真空磁控溅射的方法涂覆在集热管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汇流管;
一集热板芯,连接于所述汇流管;
一集热膜,包覆于所述集热板芯;
其中,所述集热板芯具有一集热管,所述集热管构成所述微通道,且所述集热管以及所述汇流管一次性焊接形成,所述集热膜焊接在集热管上或采用真空磁控溅射的方法涂覆在集热管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管内设置有集热介质,所述集热介质的流层厚度小于等于8毫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管为多根,两根相邻的所述集热管之间具有一间隔,所述间隔小于等于30毫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兴王斐商允沛吕晋宁
申请(专利权)人:王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