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动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003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叠动通风系统包括送风系统、回风系统和新风系统;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管和初效过滤器;所述送风系统包括送风主管、常规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高温冷水/低温热水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和换向装置;所述回风系统包括回风管和回风管电动阀门。本系统通过利用不同品位射流间的浮力通量,将热浮升力“转劣为优”,可明显改善“冷风下沉”与“热风上浮”现象,目标区域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显著提升通风效率与人体热舒适性。本系统可适配平疫联动模式,将室外新风引入至上层风,以提升有效新风量,降低新风处理能耗,增强室内空气品质;在疫情防控期间,上层风可切换至全新风模式以减小建筑内部人员交叉传染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动通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机械通风系统,具体是一种叠动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物质得到极大的丰富,人民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开始重视室内环境的舒适性与健康性,与此同时,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导致能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显现。因此,如何在具有高浓度污染物的室内外环境下,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从而有效降低由高浓度污染物所造成的居民健康损失成为了一个关系到民生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基于机械通风的空气调节方式主要有混合通风模式、置换通风模式、层式通风模式以及个性化通风模式。整体来看,传统机械通风空气调节方式虽然具有供冷/供热响应迅速的优势,但由于热浮升力的影响,具有以下不足:(1)温度梯度大,温度分布不均从而引发人体不舒适性;(2)送风射程变短,采用提升射流速度方式可以弥补此缺陷,但同时使得风口附近吹风感过强;(3)以营造均匀室内环境为目标,通过提升输入能量来实现目标区域设计温度,进而产生能耗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叠动通风系统。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叠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送风系统、回风系统和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管和初效过滤器;所述送风系统包括送风主管、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高温冷水/低温热水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和换向装置;所述回风系统包括回风管和回风管电动阀门;所述新风管的一端为新风口,另一端与送风主管的进风口连接;新风管上设置有初效过滤器;所述送风主管的出风口分为送风第一支管和送风第二支管;送风第一支管上设置有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送风第二支管上设置有高温冷水/低温热水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送风第一支管和送风第二支管通过换向装置分别与低温风接口风管和高温风接口风管连接;低温风接口风管的末端为低温送风口,高温风接口风管的末端为高温送风口;按照气体流向,换向装置位于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和高温冷水/低温热水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的后方、低温送风口和高温送风口的前方,换向装置用于转变送风气流走向,从而实现两个空气处理机组与两个送风口之间的不同组合,以分别满足制冷与制热工况需求;低温送风口和高温送风口通入室内,设置于房屋的墙体处,且低温送风口位于高温送风口上方;所述回风管的一端为回风口,通入室内;回风管的另一端与送风主管的进风口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1)本系统通过利用不同品位射流间的浮力通量,将热浮升力“转劣为优”,可明显改善“冷风下沉”与“热风上浮”现象,目标区域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显著提升通风效率与人体热舒适性。(2)本系统可适配平疫联动模式,将室外新风引入至上层风——“呼吸层”,以提升有效新风量,降低新风处理能耗,增强室内空气品质;在疫情防控期间,上层风可切换至全新风模式以减小建筑内部人员交叉传染风险。(3)不仅实现了能源总量的缩减,而且可同时实现多质热能耦合利用,节能潜力更大,可为进一步降低建筑空调能耗提供新思路。(4)本系统调控灵活,可针对不同功能的空调房间,根据温度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的信息反馈,通过中控台来灵活调节低温送风口和高温送风口的送风量和送风参数。(5)换向装置若采用四通换向阀可节省设备铸模初成本,而采用四通风管则可很好平衡支管局部阻力,使得各支管送风更加均匀,同时具有布置灵活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换向装置采用四通换向阀);图2是本技术的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换向装置采用四通风管);图3是本技术的低温送风口和高温送风口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四通换向阀的夏季制冷工况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四通换向阀的冬季制热工况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四通风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四通风管第一接口管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四通风管第二接口管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夏季制冷工况下气流组织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冬季制热工况下气流组织示意图;图中,1、新风口;2、初效过滤器;3、静压箱;4、送风主管;5、回风管;6、数据线;7、中控台;8、温度传感器;9、速度传感器;10、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11、回风口;12、高温冷水/低温热水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13、换向装置;14、低温送风口;15、高温送风口;16、送风第一支管;17、送风第二支管;18、低温风接口风管;19、高温风接口风管;20、回风管电动阀门;21、新风管;22、四通换向阀第一接口;23、四通换向阀第二接口;24、四通换向阀第三接口;25、四通换向阀第四接口;26、四通换向阀阀体;27、四通换向阀阀芯;28、四通风管第一接口管路;29、四通风管第二接口管路;30、四通风管低温风接口;31、四通风管高温风接口;32、四通风管第一电动阀门;33、四通风管第二电动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不限制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叠动通风系统(简称系统,参见图1-8),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送风系统、回风系统和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管21和初效过滤器2;所述新风管21的一端为新风口1,用于新风的进入,另一端与送风主管4的进风口连接;新风管21上设置有初效过滤器2;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静压箱3;静压箱3设置于新风管21上,按照新风流动方向初效过滤器2更靠近新风口1,静压箱3位于初效过滤器2后方,新风依次通过初效过滤器2和静压箱3进入送风主管4中。所述送风系统包括送风主管4、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10、高温冷水/低温热水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12和换向装置13;所述送风主管4的出风口分为送风第一支管16和送风第二支管17;送风第一支管16上设置有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10,送风第二支管17上设置有高温冷水/低温热水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12;送风第一支管16和送风第二支管17通过换向装置13分别与低温风接口风管18和高温风接口风管19连接;低温风接口风管18的末端为低温送风口14,高温风接口风管19的末端为高温送风口15;按照气体流向,换向装置13位于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10和高温冷水/低温热水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12的后方、低温送风口14和高温送风口15的前方;低温送风口14和高温送风口15通入室内,设置于房屋的垂直墙体处;低温送风口14和高温送风口15均成排设置,且低温送风口14位于高温送风口15上方,即距离地面更高;所述回风系统包括回风管5;所述回风管5的一端为回风口11,通入室内,位于屋顶处;回风管5的另一端与送风主管4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回风管5上设置有回风管电动阀门20。所述系统还包括中控台7;低温送风口14和高温送风口15处均设置有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送风系统、回风系统和新风系统;/n所述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管和初效过滤器;所述送风系统包括送风主管、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高温冷水/低温热水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和换向装置;所述回风系统包括回风管;/n所述新风管的一端为新风口,另一端与送风主管的进风口连接;新风管上设置有初效过滤器;/n所述送风主管的出风口分为送风第一支管和送风第二支管;送风第一支管上设置有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送风第二支管上设置有高温冷水/低温热水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送风第一支管和送风第二支管通过换向装置分别与低温风接口风管和高温风接口风管连接;低温风接口风管的末端为低温送风口,高温风接口风管的末端为高温送风口;按照气体流向,换向装置位于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和高温冷水/低温热水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的后方、低温送风口和高温送风口的前方,换向装置用于转变送风气流走向,从而实现两个空气处理机组与两个送风口之间的不同组合,以分别满足制冷与制热工况需求;低温送风口和高温送风口通入室内,设置于房屋的墙体处,且低温送风口位于高温送风口上方;/n所述回风管的一端为回风口,通入室内;回风管的另一端与送风主管的进风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送风系统、回风系统和新风系统;
所述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管和初效过滤器;所述送风系统包括送风主管、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高温冷水/低温热水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和换向装置;所述回风系统包括回风管;
所述新风管的一端为新风口,另一端与送风主管的进风口连接;新风管上设置有初效过滤器;
所述送风主管的出风口分为送风第一支管和送风第二支管;送风第一支管上设置有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送风第二支管上设置有高温冷水/低温热水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送风第一支管和送风第二支管通过换向装置分别与低温风接口风管和高温风接口风管连接;低温风接口风管的末端为低温送风口,高温风接口风管的末端为高温送风口;按照气体流向,换向装置位于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和高温冷水/低温热水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的后方、低温送风口和高温送风口的前方,换向装置用于转变送风气流走向,从而实现两个空气处理机组与两个送风口之间的不同组合,以分别满足制冷与制热工况需求;低温送风口和高温送风口通入室内,设置于房屋的墙体处,且低温送风口位于高温送风口上方;
所述回风管的一端为回风口,通入室内;回风管的另一端与送风主管的进风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装置采用四通换向阀或四通风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换向阀包括四通换向阀阀体和设置于四通换向阀阀体内部的可转动的四通换向阀阀芯;
所述四通换向阀阀体具有四通换向阀第一接口、四通换向阀第二接口、四通换向阀第三接口和四通换向阀第四接口;四通换向阀第一接口与送风第一支管连接,四通换向阀第三接口与送风第二支管连接,四通换向阀第四接口与低温风接口风管连接;四通换向阀第二接口与高温风接口风管连接。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晗孔祥飞范满李瑾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