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98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扇灯,属于照明装备领域,包括灯体和空气循环风扇;灯体呈条状,空气循环风扇分别设于灯体两端,用于进行空气循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风扇灯,充分利用灯体本身的结构特性,在灯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用于进行空气循环的空气循环风扇,使灯具整体具有空气循环的功效,使室内空气流通性更好,避免细菌病毒的滋生,还有利于室内温度平衡;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灯体和空气循环风扇相互之间也不会产生干涉,缩小了灯具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进而缩小了灯具在前后方向上占用的空间,避免了传统风扇灯安装后在空间上造成的压迫感,使用舒适度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灯
本技术属于照明装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风扇灯。
技术介绍
风扇灯是一种集照明和扇风与一体的灯具,人们可以根据需求随意选择照明和扇风的功能。但是,现有的风扇灯一般是吊灯,将扇叶安装在吊杆上,将灯具安装在吊杆下端,造成灯具体积庞大,安装后空间压迫感较大,且难以在室内形成空气循环的作用,不利于室内的空气流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灯具体积庞大,且难以形成空气循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风扇灯,包括:灯体,呈条状;以及空气循环风扇,分别设于所述灯体两端,用于进行空气循环。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空气循环风扇与所灯体可拆卸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空气循环风扇包括:风扇后壳,连接于所述灯体,所述风扇后壳的外周侧面开设有进风口;扇叶,连接于所述风扇后壳;以及风扇前壳,设于所述风扇后壳前侧,所述风扇前壳的前侧面开设有出风口。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灯体包括:灯体后壳,呈条状,所述灯体后壳的后侧面开设有出线孔和吸顶安装孔,所述吸顶安装孔的外侧设有吊挂安装孔;光源板,设于所述灯体后壳;透光罩,罩设于所述灯体后壳的前侧;以及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灯体后壳内,且与所述光源板导电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吸顶安装孔包括长圆孔及设于所述长圆孔中部两侧的避位槽,所述吊挂安装孔设于所述长圆孔的一端,所述长圆孔的一端部和所述吊挂安装孔配合实现挂钩的挂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器及延长壳,所述延长壳罩设于所述驱动器的出线侧,且所述延长壳的后侧面设有用于与所述出线孔对应的驱动出线口。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灯体后壳上设有弹性压线条,所述弹性压线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灯体后壳,另一端与所述灯体后壳分离设置。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弹性压线条为向前凸出的弧形条。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灯体后壳和所述透光罩的两端均留空,所述风扇后壳的前侧和所述风扇前壳的后侧设有用于封盖所述留空的盖板。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风扇后壳与所述灯体后壳相邻的一端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位于所述风扇后壳的前侧,且与所述风扇后壳配合形成用于夹持所述灯体后壳侧缘的定位槽;所述风扇后壳和所述灯体后壳上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第一安装孔,所述风扇后壳和所述风扇前壳上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本技术提供的风扇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风扇灯的灯体呈条状,而充分利用灯体本身的结构特性,在灯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用于进行空气循环的空气循环风扇,使灯具整体具有空气循环的功效,使室内空气流通性更好,避免细菌病毒的滋生,还有利于室内温度平衡;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灯体和空气循环风扇相互之间也不会产生干涉,缩小了灯具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进而缩小了灯具在前后方向上占用的空间,避免了传统风扇灯安装后在空间上造成的压迫感,使用舒适度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空气循环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A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灯体与其中一个空气循环风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B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未装配透光罩的风扇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未装配透光罩和风扇前壳的风扇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00、灯体;110、灯体后壳;120、光源板;130、透光罩;140、驱动组件;141、驱动器;142、延长壳;150、出线孔;160、吸顶安装孔;161、长圆孔;162、避位槽;170、吊挂安装孔;180、弹性压线条;200、空气循环风扇;210、风扇后壳;220、扇叶;230、风扇前壳;240、进风口;250、出风口;260、盖板;270、定位板;280、第二安装孔;290、第一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前”指的是从灯体后壳110到透光罩130的方向,反之,则为向后的方向,即术语“后”。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5、图7及图8,现对本技术提供的风扇灯进行说明。所述风扇灯,包括灯体100和空气循环风扇200;灯体100呈条状,空气循环风扇200分别设于灯体100两端,用于进行空气循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风扇灯的灯体100呈条状,而充分利用灯体100本身的结构特性,在灯体100的两端分别设置用于进行空气循环的空气循环风扇200,使灯具整体具有空气循环的功效,使室内空气流通性更好,避免细菌病毒的滋生,还有利于室内温度平衡;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灯体100和空气循环风扇200相互之间也不会产生干涉,缩小了灯具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进而缩小了灯具在前后方向上占用的空间,避免了传统风扇灯安装后在空间上造成的压迫感,使用舒适度更好。具体地,灯体100不仅呈条状,还呈平板状,为条状平板灯,这种结构的灯体100本身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就较小,而空气循环风扇200的外部结构也依照灯体100的外观设计,呈较为扁平的形状,通过采用LED等种类的光源进行照明,在保证灯具照明效果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的缩小灯具整体的体积,节省包装材料。作为本技术提供的风扇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图7及图8,空气循环风扇200与灯体100可拆卸连接。在组装时,可将灯体100和空气循环风扇200先分别组装好,随后再进行连接,这种安装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灯具的组装效率,同时还能够方便的进行拆卸,便于灯具后期的检修作业,方便清洗。灯体100可通过卡接、螺纹连接件连接等方式实现与空气循环风扇200的可拆卸连接,例如,在灯体100的外壳与空气循环风扇200的外壳上设置对应的安装孔,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或者在灯体100的外壳与空气循环风扇200的外壳上设置卡扣结构进行卡接。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图5、图7及图8,空气循环风扇200包括风扇后壳210、扇叶220和风扇前壳230;风扇后壳210连接于灯体100,风扇后壳210的外周侧面开设有进风口240;扇叶220连接于风扇后壳210;风扇前壳230设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风扇灯,其特征在于,包括:/n灯体,呈条状;以及/n空气循环风扇,分别设于所述灯体两端,用于进行空气循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风扇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体,呈条状;以及
空气循环风扇,分别设于所述灯体两端,用于进行空气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风扇与所灯体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风扇包括:
风扇后壳,连接于所述灯体,所述风扇后壳的外周侧面开设有进风口;
扇叶,连接于所述风扇后壳;以及
风扇前壳,设于所述风扇后壳前侧,所述风扇前壳的前侧面开设有出风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包括:
灯体后壳,呈条状,所述灯体后壳的后侧面开设有出线孔和吸顶安装孔,所述吸顶安装孔的外侧设有吊挂安装孔;
光源板,设于所述灯体后壳;
透光罩,罩设于所述灯体后壳的前侧;以及
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灯体后壳内,且与所述光源板导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顶安装孔包括长圆孔及设于所述长圆孔中部两侧的避位槽,所述吊挂安装孔设于所述长圆孔的一端,所述长圆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辉张磊陈春藤林俊杰林瑞祥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