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学专利>正文

一种方便固定的建筑施工用环境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85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固定的建筑施工用环境监测装置,包括机体。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定位装置、拉动装置和固定装置的配合使用,拿起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接触并带动T形块插入T形槽内后,将定位杆插入第一连接板右侧的定位孔内并使定位杆的左侧穿过定位孔,松开拉杆,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带动卡块穿过通孔并延伸至卡槽内,完成了对摄像机本体的固定,解决了现有普通建筑施工用环境监测装置都是通过螺钉和螺母进行固定,在使用者需要拆卸监测装置进行维修时,更换过程缓慢,而且在拆卸螺母时容易发生滑丝的问题,该方便固定的建筑施工用环境监测装置,具备便携固定和拆卸监测装置的优点,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固定的建筑施工用环境监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方便固定的建筑施工用环境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普通的人也可以彼此通过摄像头在网络进行有影像、有声音的交谈和沟通,另外,人们还可以将其用于当前各种流行的数码影像,影音处理等。建筑施工环境监测工作作为环境保护建设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环境质量的评估上、环境问题的治理方法选择上以及环境问题的可持续性研究工作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逐步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发展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普通建筑施工用环境监测装置都是通过螺钉和螺母进行固定,在使用者需要拆卸监测装置进行维修时,更换过程缓慢,而且在拆卸螺母时容易发生滑丝的可能,不便于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方便固定的建筑施工用环境监测装置,以达到便携固定和拆卸监测装置的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方便固定的建筑施工用环境监测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摄像机本体,所述第一连接板内腔的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的右侧设置有拉动装置,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固定装置。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侧开设有T形槽,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与T形槽配合使用的T形块,所述T形块靠近T形槽内壁的一侧与T形槽的内壁接触。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左侧穿过定位孔并延伸至第一连接板的外侧,所述定位杆底部的左侧开设有卡槽。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拉动装置包括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固定块靠近定位杆的一侧与定位杆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收纳槽的顶部开设有与卡块配合使用的通孔,所述卡块的顶部穿过通孔并延伸至卡槽的内腔,所述活动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收纳槽的左侧开设有与连接块配合使用的移动孔,所述连接块的右侧穿过移动孔并固定连接有拉杆。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收纳槽的右侧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所述滑块靠近滑槽内壁的一侧与滑槽的内壁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设置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定位装置、拉动装置和固定装置的配合使用,拿起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接触并带动T形块插入T形槽内后,将定位杆插入第一连接板右侧的定位孔内并使定位杆的左侧穿过定位孔,松开拉杆,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带动卡块穿过通孔并延伸至卡槽内,完成了对摄像机本体的固定,达到了现有普通建筑施工用环境监测装置都是通过螺钉和螺母进行固定,在使用者需要拆卸监测装置进行维修时,更换过程缓慢,而且在拆卸螺母时容易发生滑丝的问题,该方便固定的建筑施工用环境监测装置,具备便携固定和拆卸监测装置的优点,值得推广。2、本技术通过T形块和T形槽,拿起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接触并带动T形块插入T形槽内,完成了第二连接块位置的限位,起到了第二连接块在与第一连接块连接后不会发生移动的作用。3、本技术通过定位装置,定位杆插入第一连接板右侧的定位孔内并使定位杆的左侧穿过定位孔,完成了对T形块顶部的封锁,起到了T形块不会在T形槽内发生晃动的作用。4、本技术通过拉动装置,在使用者需要更换摄像机本体时,通过拉动拉环带动定位杆脱离定位孔,完成了对定位位置的移动,使用时方便快捷。5、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定位杆的左侧穿过定位孔后,通过卡块插入定位杆底部的卡槽内,完成了对定位杆位置的限位,增加了方便固定的建筑施工用环境监测装置整体的固定性。6、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活动板移动带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减少了活动板与收纳槽之间的摩擦力,拉动活动板压紧弹簧时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板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机体;2、支撑杆;3、连接杆;4、第一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6、摄像机本体;7、定位装置;8、拉动装置;9、固定壳;10、固定装置;11、T形槽;12、T形块;701、定位孔;702、定位杆;703、卡槽;801、固定槽;802、固定块;803、拉环;1001、收纳槽;1002、活动板;1003、弹簧;1004、卡块;1005、通孔;1006、连接块;1007、移动孔;1008、拉杆;13、滑块;14、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方便固定的建筑施工用环境监测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连接杆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第一连接板4的前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摄像机本体6,第一连接板4内腔的设置有定位装置7,定位装置7的右侧设置有拉动装置8,第一连接板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壳9,固定壳9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固定装置10。参考图4,第一连接板4的前侧开设有T形槽11,第二连接板5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与T形槽11配合使用的T形块12,T形块12靠近T形槽11内壁的一侧与T形槽11的内壁接触。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T形块12和T形槽11,拿起第二连接板5与第一连接板4接触并带动T形块12插入T形槽11内,完成了第二连接块1006位置的限位,起到了第二连接块1006在与第一连接块1006连接后不会发生移动的作用。参考图4,定位装置7包括定位孔701,定位孔70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定位杆702,定位杆702的左侧穿过定位孔701并延伸至第一连接板4的外侧,定位杆702底部的左侧开设有卡槽703。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定位装置7,定位杆702插入第一连接板4右侧的定位孔701内并使定位杆702的左侧穿过定位孔701,完成了对T形块12顶部的封锁,起到了T形块12不会在T形槽11内发生晃动的作用。参考图4,拉动装置8包括固定槽801,固定槽80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固定块802,固定块80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拉环803,固定块802靠近定位杆702的一侧与定位杆702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定位装置7,定位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固定的建筑施工用环境监测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前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5),所述第二连接板(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摄像机本体(6),所述第一连接板(4)内腔的设置有定位装置(7),所述定位装置(7)的右侧设置有拉动装置(8),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壳(9),所述固定壳(9)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固定装置(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固定的建筑施工用环境监测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前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5),所述第二连接板(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摄像机本体(6),所述第一连接板(4)内腔的设置有定位装置(7),所述定位装置(7)的右侧设置有拉动装置(8),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壳(9),所述固定壳(9)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固定装置(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固定的建筑施工用环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前侧开设有T形槽(11),所述第二连接板(5)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与T形槽(11)配合使用的T形块(12),所述T形块(12)靠近T形槽(11)内壁的一侧与T形槽(11)的内壁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固定的建筑施工用环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7)包括定位孔(701),所述定位孔(70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定位杆(702),所述定位杆(702)的左侧穿过定位孔(701)并延伸至第一连接板(4)的外侧,所述定位杆(702)底部的左侧开设有卡槽(70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便固定的建筑施工用环境监测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创吴云科陈学
申请(专利权)人:陈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