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本技术涉及风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介绍
塔架在风力发电机组中主要起支撑作用,同时吸收风力发电机组的震动。目前,风力发电机组大部分采用全钢塔筒,为保障塔筒的承载载荷,全钢塔筒厚度、直径随之越来越大,在制作工艺、运输和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多难题,严重影响了大功率发电机组的发展。为保证塔架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混合塔架应运而生,混合塔架是两种筒段组合而成,主要为传统钢制塔筒和混凝土塔筒组合而成,利用各自优点互补,保证混合塔架的安全性,提高混合塔架的经济性。已有的混合塔架的塔筒段在连接时,因连接方式缺陷,使得混合塔架的整体成本高,进而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混合塔架在保证承载要求的基础上,能够降低成本,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益。一方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混合塔架,包括:基础段,包括基础筒以及设置于基础筒并沿基础筒的轴向延伸的预应力索;转接段,设置于基础筒在轴向的一端,转接段包括转接筒以及位于转接筒与基础筒之间的固定部,转接筒在自身径向上具有相对的内壁面以及外壁面,固定部包括凸出于内壁面设置的内法兰以及凸出于外壁面设置的外法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连接杆件,内法兰与基础筒之间通过连接杆件连接,外法兰与基础筒之间通过连接杆件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预应力索包括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设置于基础筒内并位于转接段所在侧,第二端沿轴向向远离第一端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础段(10),包括基础筒(11)以及设置于所述基础筒(11)并沿所述基础筒(11)的轴向(X)延伸的预应力索(12);/n转接段(20),设置于所述基础筒(11)在所述轴向(X)的一端,所述转接段(20)包括转接筒(21)以及位于所述转接筒(21)与所述基础筒(11)之间的固定部(22),所述转接筒(21)在自身径向(Y)上具有相对的内壁面(211)以及外壁面(212),所述固定部(22)包括凸出于所述内壁面(211)设置的内法兰(221)以及凸出于所述外壁面(212)设置的外法兰(222);/n连接组件(30),包括多个连接杆件(31),所述内法兰(221)与所述基础筒(1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件(31)连接,所述外法兰(222)与所述基础筒(1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件(3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段(10),包括基础筒(11)以及设置于所述基础筒(11)并沿所述基础筒(11)的轴向(X)延伸的预应力索(12);
转接段(20),设置于所述基础筒(11)在所述轴向(X)的一端,所述转接段(20)包括转接筒(21)以及位于所述转接筒(21)与所述基础筒(11)之间的固定部(22),所述转接筒(21)在自身径向(Y)上具有相对的内壁面(211)以及外壁面(212),所述固定部(22)包括凸出于所述内壁面(211)设置的内法兰(221)以及凸出于所述外壁面(212)设置的外法兰(222);
连接组件(30),包括多个连接杆件(31),所述内法兰(221)与所述基础筒(1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件(31)连接,所述外法兰(222)与所述基础筒(1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件(3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索(12)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21)与第二端(122),所述第一端(121)设置于所述基础筒(11)内并位于所述转接段(20)所在侧,所述第二端(122)沿所述轴向(X)向远离所述第一端(121)一侧延伸并凸出于所述基础筒(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筒(11)具有凹槽(111),所述凹槽(111)由所述基础筒(11)在所述轴向(X)的端面起始向所述基础筒(11)的内部凹陷形成,所述第一端(121)位于所述凹槽(111)内并与围合形成所述凹槽(111)的壁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筒(11)内设置有环形固定板(13),所述连接杆件(31)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部(22)并与所述固定部(22)连接,所述连接杆件(31)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基础筒(11)内并连接于所述环形固定板(13),所述第一端(121)穿过所述环形固定板(13)并与所述环形固定板(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内法兰(22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军,冯玉江,郝华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杉高科风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