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65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混合塔架包括:基础段,包括基础筒以及设置于基础筒并沿基础筒的轴向延伸的预应力索;转接段,设置于基础筒在轴向的一端,转接段包括转接筒以及位于转接筒与基础筒之间的固定部,转接筒在自身径向上具有相对的内壁面以及外壁面,固定部包括凸出于内壁面设置的内法兰以及凸出于外壁面设置的外法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连接杆件,内法兰与基础筒之间通过连接杆件连接,外法兰与基础筒之间通过连接杆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在承载要求的基础上,能够降低成本,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本技术涉及风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介绍
塔架在风力发电机组中主要起支撑作用,同时吸收风力发电机组的震动。目前,风力发电机组大部分采用全钢塔筒,为保障塔筒的承载载荷,全钢塔筒厚度、直径随之越来越大,在制作工艺、运输和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多难题,严重影响了大功率发电机组的发展。为保证塔架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混合塔架应运而生,混合塔架是两种筒段组合而成,主要为传统钢制塔筒和混凝土塔筒组合而成,利用各自优点互补,保证混合塔架的安全性,提高混合塔架的经济性。已有的混合塔架的塔筒段在连接时,因连接方式缺陷,使得混合塔架的整体成本高,进而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混合塔架在保证承载要求的基础上,能够降低成本,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益。一方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混合塔架,包括:基础段,包括基础筒以及设置于基础筒并沿基础筒的轴向延伸的预应力索;转接段,设置于基础筒在轴向的一端,转接段包括转接筒以及位于转接筒与基础筒之间的固定部,转接筒在自身径向上具有相对的内壁面以及外壁面,固定部包括凸出于内壁面设置的内法兰以及凸出于外壁面设置的外法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连接杆件,内法兰与基础筒之间通过连接杆件连接,外法兰与基础筒之间通过连接杆件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预应力索包括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设置于基础筒内并位于转接段所在侧,第二端沿轴向向远离第一端一侧延伸并凸出于基础筒。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基础筒具有凹槽,凹槽由基础筒在轴向的端面起始向基础筒的内部凹陷形成,第一端位于凹槽内并与围合形成凹槽的壁面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基础筒内设置有环形固定板,连接杆件的一端穿过固定部并与固定部连接,连接杆件的另一端伸入基础筒内并连接于环形固定板,第一端穿过环形固定板并与环形固定板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连接内法兰与基础筒的连接杆件数量为两个以上且沿第一分度圆间隔分布,连接外法兰与基础筒的连接杆件数量为两个以上且沿第二分度圆间隔分布,两个以上预应力索沿第三分度圆间隔分布,第三分度圆的直径大于第一分度圆的直径且小于第二分度圆的直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基础筒包括两个以上混凝土筒节,两个以上混凝土筒节在轴向依次层叠,预应力索穿过各混凝土筒节并将两个以上混凝土筒节连接,转接段为金属筒段。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连接杆件的一端在轴向上穿过固定部并与固定部连接,连接杆件的另一端穿过基础筒靠近转接段设置的混凝土筒节并连接于该混凝土筒节。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过渡垫板,过渡垫板位于基础筒与固定部之间,过渡垫板上设置有与各连接杆件相对设置的通孔,连接杆件依次穿过过渡垫板以及固定部并连接于固定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过渡垫板与固定部的一者上设置有定位凸起,另一者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凸起插接于定位槽;和/或,过渡垫板为环形板体并与基础段以及转接段同轴设置;和/或,在轴向,过渡垫板的厚度为40mm~60mm。另一个方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上述的混合塔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混合塔架包括基础段、转接段以及连接组件,基础段内预应力索的设置,能够提高基础段的承载能力。而相应设置的转接段,由于其设置于基础段在轴向的一端,且其固定部包括凸出于转接段内壁面的内法兰以及凸出于外壁面的外法兰,内法兰与基础筒之间以及外法兰与基础筒之间可以分别通过连接杆件连接,既能够保证转接段与基础段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预应力索位于基础段,无需在固定部上预留预应力索的安装区域,能够有效的减小固定部的尺寸,进而减小与固定部对接的基础筒的厚度,降低混合塔架的成本,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益。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塔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塔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塔架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塔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塔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过渡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过渡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过渡垫板与固定部的配合的局部示意图。其中:1-混合塔架;10-基础段;11-基础筒;111-凹槽;11a-混凝土筒节;12-预应力索;121-第一端;122-第二端;13-环形固定板;20-转接段;21-转接筒;211-内壁面;212-外壁面;22-固定部;221-内法兰;222-外法兰;223-定位槽;30-连接组件;31-连接杆件;40-过渡垫板;41-定位凸起;42-通孔;40a-弧形板体;MM-第一分度圆;NN-第二分度圆;PP-第三分度圆;X-轴向;Y-径向;Z-周向;2-风机基础;3-机舱;4-发电机;5-叶轮;501-轮毂;502-叶片。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技术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技术的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图1至图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可以包括风机基础2、混合塔架1、机舱3、发电机4以及叶轮5。混合塔架1设置于风机基础2,机舱3设置于混合塔架1,发电机4设置于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础段(10),包括基础筒(11)以及设置于所述基础筒(11)并沿所述基础筒(11)的轴向(X)延伸的预应力索(12);/n转接段(20),设置于所述基础筒(11)在所述轴向(X)的一端,所述转接段(20)包括转接筒(21)以及位于所述转接筒(21)与所述基础筒(11)之间的固定部(22),所述转接筒(21)在自身径向(Y)上具有相对的内壁面(211)以及外壁面(212),所述固定部(22)包括凸出于所述内壁面(211)设置的内法兰(221)以及凸出于所述外壁面(212)设置的外法兰(222);/n连接组件(30),包括多个连接杆件(31),所述内法兰(221)与所述基础筒(1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件(31)连接,所述外法兰(222)与所述基础筒(1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件(3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段(10),包括基础筒(11)以及设置于所述基础筒(11)并沿所述基础筒(11)的轴向(X)延伸的预应力索(12);
转接段(20),设置于所述基础筒(11)在所述轴向(X)的一端,所述转接段(20)包括转接筒(21)以及位于所述转接筒(21)与所述基础筒(11)之间的固定部(22),所述转接筒(21)在自身径向(Y)上具有相对的内壁面(211)以及外壁面(212),所述固定部(22)包括凸出于所述内壁面(211)设置的内法兰(221)以及凸出于所述外壁面(212)设置的外法兰(222);
连接组件(30),包括多个连接杆件(31),所述内法兰(221)与所述基础筒(1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件(31)连接,所述外法兰(222)与所述基础筒(1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件(3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索(12)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21)与第二端(122),所述第一端(121)设置于所述基础筒(11)内并位于所述转接段(20)所在侧,所述第二端(122)沿所述轴向(X)向远离所述第一端(121)一侧延伸并凸出于所述基础筒(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筒(11)具有凹槽(111),所述凹槽(111)由所述基础筒(11)在所述轴向(X)的端面起始向所述基础筒(11)的内部凹陷形成,所述第一端(121)位于所述凹槽(111)内并与围合形成所述凹槽(111)的壁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筒(11)内设置有环形固定板(13),所述连接杆件(31)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部(22)并与所述固定部(22)连接,所述连接杆件(31)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基础筒(11)内并连接于所述环形固定板(13),所述第一端(121)穿过所述环形固定板(13)并与所述环形固定板(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内法兰(22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军冯玉江郝华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杉高科风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