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除杨柳絮进风窗,包括进风窗框架,所述进风窗框架由上端板、除絮箱和左右端板连接构成,所述进风窗框架上设有传动系统,所述进风窗框架上且位于进风口处设有防虫网,所述进风窗框架上设有与除絮箱组件相连接的毛刷除絮组件,所述除絮箱组件内设有排絮装置;所述传动系统,其包括分别设置在上端板相对侧表面的除絮轴承座安装槽、分别设置在除絮轴承座安装槽内的除絮轴承座、设置在除絮轴承座内的除絮传动轴、套装在除絮传动轴另一端的一号齿轮、分别设置在除絮箱两侧表面的电机安装架、设置在电机安装架上的除絮电机、设置在除絮电机上的二号齿轮、一端与一号齿轮连接且另一端与二号齿轮连接的一号传动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除杨柳絮进风窗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风系统进风窗口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除杨柳絮进风窗。
技术介绍
在一些地方的通风系统中,每到杨柳开花季节,到处飞扬的杨絮柳絮被吸入到过滤器上或通风窗的网孔防虫板上,并在防虫网上越积越厚,使得进风阻力越来越大,进风量越来越小,造成通风不畅,而且过滤器阻力急剧增加,造成电机耗能增加,有的甚至造成电机损坏,影响电机寿命。目前处理这个问题,一般是人工定期清理,容易造成人为疏忽使电机损坏,因此,如何开发一种无需人工经常清理的自动除杨柳絮的进风窗,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自动除杨柳絮进风窗,提供传动系统、毛刷除絮组件和排絮装置,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本技术的自动除杨柳絮进风窗,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运行控制来回除絮的频率,整个除絮、排絮和除絮完全自动,只需人工定期更换收絮袋或清理除絮箱,大大减低人工干预频率,避免人工除絮不及时增加耗电成本和人工成本,使用本技术装置,自动完成除絮、除絮和排絮,期间无需人工,只需定期清理除絮箱或收絮袋。大大保证了进风系统的进风质量和风量,该装置安装简单,操作方便,且制造工序简单。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进风窗框架,所述进风窗框架由上端板、除絮组件和左右端板连接构成,所述进风窗框架上设有传动系统,所述进风窗框架上且位于进风口处设有防虫网,所述除絮组件内设有排絮装置;所述除絮组件,其包括除絮箱和除絮装置,所述除絮箱是由两端分别与左右端板相连接的后背板、侧表面一端分别与后背板两端前侧表面相连接的侧端板、设置在侧端板前侧的前折板、和挡雨板相连接构成的箱体、设置在后背板后折边底部两侧对称安装且与挡雨板相连接的铰链、设置在后背板后折边顶部两侧对称安装且与挡雨板相对应的磁铁吸块、设置在挡雨板上的关门轴;所述除絮装置,其包括设置在进风窗框架两侧且分别位于一号传动带上的触碰板、两端分别与触碰板相连接且位于进风窗框架前侧的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表面且另一端与防虫网接触的若干毛束、分别设置在安装板侧表面两端且与触碰板位置相对应处的推动板、两端分别与侧端板相连接且与安装板宽度相匹配的刮絮板。所述传动系统,其包括分别设置在上端板相对侧表面的除絮轴承座安装槽、分别设置在除絮轴承座安装槽内的除絮轴承座、设置在除絮轴承座内的除絮传动轴、套装在除絮传动轴另一端的一号齿轮、分别设置在除絮箱两侧表面的电机安装架、设置在电机安装架上的除絮电机、设置在除絮电机上的二号齿轮、一端与一号齿轮连接且另一端与二号齿轮连接的一号传动带、设置在端板内侧且与除絮电机电线连接的一号行程开关、设置在上端板一端外侧且与除絮电机电线连接的三号行程开关、设置在箱体内且位于前折板一端的排絮轴承座、设置在箱体内且一端与排絮轴承座相连接的排絮传动轴、设置在排絮传动轴另一端的三号齿轮、设置在前折板另一端且与排絮轴承座相对应位置的排絮电机、设置在箱体内且与排絮电机驱动端相连接的四号齿轮、一端与三号齿轮相连接且另一端与四号齿轮相连接的二号传动带、设置在后背板上且与排絮电机电线连接的二号行程开关。较优地,所述排絮机构,其包括分别设置在箱体底部两端的排絮口、一侧与二号传动带相连接的排絮板、设置在箱体外侧且与排絮口相连接的收纳袋。较优地,所述一号齿轮、二号齿轮、三号齿轮和四号齿轮均可用链轮替换。较优地,所述一号传动带和二号传动带均可用链条替换。较优地,所述排絮板安装位置距离出口大于毛刷除絮组件宽度。较优地,所述触碰板长度与挡雨板旋转角度相匹配,所述关门轴的长度与触碰板宽度相匹配。较优地,所述防虫网孔径不大于20mm。较优地,所述收纳袋可替换为收纳箱。较优地,所述收纳袋用V型卡条卡在排絮口,所述除絮箱的接收口对准并紧靠排絮口。较优地,所述一号行程开关位于端板内侧远离刮絮板端且距离大于毛刷安装板宽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本技术的自动除杨柳絮进风窗,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运行控制来回除絮的频率,整个除絮、排絮和除絮完全自动,只需人工定期更换收絮袋或清理除絮箱,大大减低人工干预频率,避免人工除絮不及时增加耗电成本和人工成本,使用本技术装置,自动完成除絮、除絮和排絮,期间无需人工,只需定期清理除絮箱或收絮袋。大大保证了进风系统的进风质量和风量,该装置安装简单,操作方便,且制造工序简单。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上端板和传动系统部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毛刷除絮组件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除絮箱主视图展开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除絮箱主视图闭合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结构除絮箱侧视图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结构除絮箱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结构除絮箱挡雨板打开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结构除絮箱去前折板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结构挡雨板半开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结构挡雨板半开状态侧视图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结构挡雨板全开毛刷除絮组件置顶状态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结构挡雨板全开毛刷除絮组件置顶局部放大状态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的结构挡雨板半关状态侧视图剖面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的结构挡雨板半关状态侧视图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1-上端板;2-除絮箱;3-左右端板;4-防虫网;5-后背板;6-前折板;7-侧端板;8-挡雨板;9-除絮轴承座安装槽;10-除絮轴承座;11-除絮传动轴;12-一号齿轮;13-电机安装架;14-除絮电机;15-二号齿轮;16-一号传动带;17-一号行程开关;18-排絮轴承座;19-排絮传动轴;20-三号齿轮;21-排絮电机;22-四号齿轮;23-二号传动带;24-二号行程开关;25-触碰板;26-安装板;27-毛束;28-推动板;29-铰链;30-磁铁吸块;31-关门轴;32-排絮口;33-刮絮板;34-收絮袋;35-排絮板;36-三号行程开关。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进风窗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窗框架由上端板1、除絮组件和左右端板3连接构成,所述进风窗框架上设有传动系统,所述进风窗框架上且位于进风口处设有防虫网4,所述除絮组件内设有排絮装置;所述除絮组件,其包括除絮箱2和除絮装置,所述除絮箱2是由两端分别与左右端板3相连接的后背板5、侧表面一端分别与后背板5两端前侧表面相连接的侧端板7、设置在侧端板7前侧的前折板6、和挡雨板8相连接构成的箱体、设置在后背板5后折边底部两侧对称安装且与挡雨板8相连接的铰链29、设置在后背板5后折边顶部两侧对称安装且与挡雨板8相对应的磁铁吸块30、设置在挡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除杨柳絮进风窗,包括进风窗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窗框架由上端板(1)、除絮组件和左右端板(3)连接构成,所述进风窗框架上设有传动系统,所述进风窗框架上且位于进风口处设有防虫网(4),所述除絮组件内设有排絮装置;/n所述除絮组件,其包括除絮箱(2)和除絮装置,所述除絮箱(2)是由两端分别与左右端板(3)相连接的后背板(5)、侧表面一端分别与后背板(5)两端前侧表面相连接的侧端板(7)、设置在侧端板(7)前侧的前折板(6)、和挡雨板(8)相连接构成的箱体、设置在后背板(5)后折边底部两侧对称安装且与挡雨板(8)相连接的铰链(29)、设置在后背板(5)后折边顶部两侧对称安装且与挡雨板(8)相对应的磁铁吸块(30)、设置在挡雨板(8)上的关门轴(31);/n所述传动系统,其包括分别设置在上端板(1)相对侧表面的除絮轴承座安装槽(9)、分别设置在除絮轴承座安装槽(9)内的除絮轴承座(10)、设置在除絮轴承座(10)内的除絮传动轴(11)、套装在除絮传动轴(11)另一端的一号齿轮(12)、分别设置在除絮箱(2)两侧表面的电机安装架(13)、设置在电机安装架(13)上的除絮电机(14)、设置在除絮电机(14)上的二号齿轮(15)、一端与一号齿轮(12)连接且另一端与二号齿轮(15)连接的一号传动带(16)、设置在端板(7)内侧且与除絮电机(14)电线连接的一号行程开关(17)、设置在上端板一端外侧且与除絮电机(14)电线连接的三号行程开关(36、)设置在箱体内且位于前折板(6)一端的排絮轴承座(18)、设置在箱体内且一端与排絮轴承座(18)相连接的排絮传动轴(19)、设置在排絮传动轴(19)另一端的三号齿轮(20)、设置在前折板(6)另一端且与排絮轴承座(18)相对应位置的排絮电机(21)、设置在箱体内且与排絮电机(21)驱动端相连接的四号齿轮(22)、一端与三号齿轮(20)相连接且另一端与四号齿轮(22)相连接的二号传动带(23)、设置在后背板(5)上且与排絮电机(21)电线连接的二号行程开关(24);/n所述除絮装置,其包括设置在进风窗框架两侧且分别位于一号传动带(16)上的触碰板(25)、两端分别与触碰板(25)相连接且位于进风窗框架前侧的安装板(26)、设置在安装板(26)表面且另一端与防虫网(4)接触的若干毛束(27)、分别设置在安装板(26)侧表面两端且与触碰板(25)位置相对应处的推动板(28)、两端分别与侧端板(7)相连接且与安装板(26)宽度相匹配的刮絮板(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除杨柳絮进风窗,包括进风窗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窗框架由上端板(1)、除絮组件和左右端板(3)连接构成,所述进风窗框架上设有传动系统,所述进风窗框架上且位于进风口处设有防虫网(4),所述除絮组件内设有排絮装置;
所述除絮组件,其包括除絮箱(2)和除絮装置,所述除絮箱(2)是由两端分别与左右端板(3)相连接的后背板(5)、侧表面一端分别与后背板(5)两端前侧表面相连接的侧端板(7)、设置在侧端板(7)前侧的前折板(6)、和挡雨板(8)相连接构成的箱体、设置在后背板(5)后折边底部两侧对称安装且与挡雨板(8)相连接的铰链(29)、设置在后背板(5)后折边顶部两侧对称安装且与挡雨板(8)相对应的磁铁吸块(30)、设置在挡雨板(8)上的关门轴(31);
所述传动系统,其包括分别设置在上端板(1)相对侧表面的除絮轴承座安装槽(9)、分别设置在除絮轴承座安装槽(9)内的除絮轴承座(10)、设置在除絮轴承座(10)内的除絮传动轴(11)、套装在除絮传动轴(11)另一端的一号齿轮(12)、分别设置在除絮箱(2)两侧表面的电机安装架(13)、设置在电机安装架(13)上的除絮电机(14)、设置在除絮电机(14)上的二号齿轮(15)、一端与一号齿轮(12)连接且另一端与二号齿轮(15)连接的一号传动带(16)、设置在端板(7)内侧且与除絮电机(14)电线连接的一号行程开关(17)、设置在上端板一端外侧且与除絮电机(14)电线连接的三号行程开关(36、)设置在箱体内且位于前折板(6)一端的排絮轴承座(18)、设置在箱体内且一端与排絮轴承座(18)相连接的排絮传动轴(19)、设置在排絮传动轴(19)另一端的三号齿轮(20)、设置在前折板(6)另一端且与排絮轴承座(18)相对应位置的排絮电机(21)、设置在箱体内且与排絮电机(21)驱动端相连接的四号齿轮(22)、一端与三号齿轮(20)相连接且另一端与四号齿轮(22)相连接的二号传动带(23)、设置在后背板(5)上且与排絮电机(21)电线连接的二号行程开关(24);
所述除絮装置,其包括设置在进风窗框架两侧且分别位于一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世权,郭仕玉,孙玉亮,丁宇峰,马继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震业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