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支撑杆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43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47
一种旋转式支撑杆件,它涉及建筑结构保温一体化技术领域。它包含:外侧卡盘;与所述外侧卡盘之间存在保温板夹持区的内侧卡盘;装配于所述外侧卡盘和所述内侧卡盘之间、并起连接作用的第一连接杆;转动装配于所述内侧卡盘上远离所述外侧卡盘一侧的、在转动时可产生位移变化以躲避密集钢筋区的、用于连接所述内侧卡盘和钢筋层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包括:转动装配于所述内侧卡盘中部的第一段连接杆;以及,固定装配于所述第一段连接杆一侧的、与所述内侧卡盘抵接的第二段连接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便于安装、结构简单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支撑杆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保温一体化
,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支撑杆件。
技术介绍
建筑结构保温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保温板保温建筑结构。一般通过支撑杆件将保温板与钢筋层固定,然后浇筑混泥土形成保温墙体,其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音效果。在安装保温板时,由于钢筋层的暗柱和约束边缘构件钢筋分布密集,使得支撑杆件在预设的位置无法平直穿入钢筋结构内,从而导致施工困难,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旋转式支撑杆件,具有安装便捷、结构简单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式支撑杆件,包括:外侧卡盘;与所述外侧卡盘之间存在保温板夹持区的内侧卡盘;装配于所述外侧卡盘和所述内侧卡盘之间、并起连接作用的第一连接杆;以及,转动装配于所述内侧卡盘上远离所述外侧卡盘一侧的、在转动时可产生位移变化以躲避密集钢筋区的、用于连接所述内侧卡盘和钢筋层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包括:转动装配于所述内侧卡盘中部的第一段连接杆;以及,固定装配于所述第一段连接杆一侧的、与所述内侧卡盘抵接的第二段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还包括:固定装配于所述第一段连接杆和第二段连接杆之间的第三段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钢筋咬合的若干豁口。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远离所述内侧卡盘一侧设置有端帽。所述内侧卡盘上对应所述第二段连接杆设置有加厚顶槽轨道。所述内侧卡盘上还设置有多个加强肋,所述加强肋沿所述内侧卡盘一周等距设置。所述外侧卡盘包括:底盘;以及,固定装配于所述底盘上远离所述内侧卡盘一端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连接杆装配的安装座,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安装座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架上还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侧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供钢丝网罩卡接、以使钢丝网罩固定于所述外侧卡盘上。所述内侧卡盘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螺纹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1、通过转动装配于内侧卡盘上的第一段连接杆和固定装配于第一段连接杆与第二段连接杆之间的第三段连接杆,使得第一段连接杆在相对内侧卡盘转动时,第二段连接杆可发生位移的变化,以灵活转动躲避密集钢筋区,从而穿插进钢筋层内。另外在内侧卡盘上对应第二段连接件设置的加厚顶槽轨道,避免内侧卡盘在相对第二段连接件转动时造成磨损,影响使用。2、通过设置在底盘上的呈梯形的固定架,在固定架上设置有供钢丝网架卡接的卡槽,不仅便于供钢丝网架的安装,还使得固定架和底盘形成三角形结构,以使外侧卡盘的受力强度更佳且结构更稳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在浇筑时,造成外侧卡盘的损坏,具有受力强度大、安装便捷、结构简单的优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侧卡盘和第二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技术的外侧卡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安装状态的第一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安装状态的第二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安装状态的第三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侧卡盘;2、内侧卡盘;3、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第一段连接杆;6、第二段连接杆;7、第三段连接杆;8、豁口;9、底盘;10、固定架;11、端帽;12、通槽;13、安装座;14、卡槽;15、加强肋;16、保温板;17、钢丝网罩;18、钢筋层;19、加厚顶槽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旋转式支撑杆件,其用于连接保温板16和外墙结构,如图1-3所示,其包括:外侧卡盘1、内侧卡盘2、第一连接杆3及第二连接杆4。其中,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的一端均设有外螺纹,外侧卡盘1和内侧卡盘2中部设只有内螺纹。外侧卡盘1、第一连接杆3、内侧卡盘2和第二连接杆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且第一连接杆3设置于外侧卡盘1和内侧卡盘2之间,以在外侧卡盘1和内侧卡盘2之间形成保温板16夹持区。第二连接杆4位于内侧卡盘2上远离外侧卡盘1的一侧。第二连接杆4上沿径向等距设置有用于与钢筋咬合的两个豁口8。第二连接杆4用于连接内侧卡盘2和钢筋层18,第二连接杆4还用于在转动时产生位移变化以躲避密集钢筋区,从而穿插进钢筋层18内,最后使豁口8与钢筋咬合并通过扎丝与钢筋固定。第二连接杆4包括:第一段连接杆5、第二段连接杆6和第三段连接杆7。第一段连接杆5与内侧卡盘2中部螺纹连接。第三段连接杆7固定装配于第一段连接杆5和第二段连接杆6之间。第二段连接杆6固定装配于第一段连接杆5一侧,并与内侧卡盘2抵接,以增强第二段连接杆6的耐压强度。内侧卡盘2上对应第二段连接杆6设置有加厚顶槽轨道19。第二段连接杆6上远离内侧卡盘2一侧装配有端帽11,端帽11由塑料制成。如图1所示,外侧卡盘1包括:底盘9及固定架10。固定架10固定装配于底盘9上远离内侧卡盘2的一端。固定架10中部设置有通槽12,通槽12内固定装配有安装座13,安装座13内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杆3适配的螺纹孔,第一连接杆3的一端装配于螺纹孔内。通槽12两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卡槽14,卡槽14用于与钢丝网罩17卡接,以将钢丝网罩17固定于固定架10上。即将钢丝网罩17放置于通槽12内,旋转外侧卡盘1以使钢丝网罩17与卡槽14卡接。优选地,底盘9为六边形,固定架10为梯形,为节省原材料,固定架10两侧对称设置有三角形镂空。如图2所示,内侧卡盘2上还设置有5个加强肋15,加强肋15沿内侧卡盘2一周等距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段连接杆5、第二段连接杆6和第三段连接杆7一体成型,底盘9、固定架10和安装座13一体化成型。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的均由金属制得。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述:安装时,先将第二连接杆4与内侧卡盘2螺纹连接,然后对应保温板16上预设的孔、旋转第二连接杆4调节角度以躲避钢筋密集区,使其插进钢筋层18内,并使豁口8与钢筋咬合,再通过扎丝与钢筋固定。之后,将第一连接杆3的一端旋拧进外侧卡盘1内,另一端插进保温板16预设的孔内,并与内侧卡盘2螺纹连接;最后放置钢丝网罩17,并将钢丝网罩17的竖向受力筋,放入外侧卡盘1的通槽12内,并使其与卡槽14相对应,然后转动外侧卡盘1使钢丝网罩17的竖向受力筋与卡槽14卡接以使其固定,具有受力强度大、安装便捷、结构简单的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式支撑杆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卡盘(1);/n与所述外侧卡盘(1)之间存在保温板(16)夹持区的内侧卡盘(2);/n装配于所述外侧卡盘(1)和所述内侧卡盘(2)之间、并起连接作用的第一连接杆(3);以及,/n转动装配于所述内侧卡盘(2)上远离所述外侧卡盘(1)一侧的、在转动时可产生位移变化以躲避密集钢筋区的、用于连接所述内侧卡盘(2)和钢筋层(18)的第二连接杆(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支撑杆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卡盘(1);
与所述外侧卡盘(1)之间存在保温板(16)夹持区的内侧卡盘(2);
装配于所述外侧卡盘(1)和所述内侧卡盘(2)之间、并起连接作用的第一连接杆(3);以及,
转动装配于所述内侧卡盘(2)上远离所述外侧卡盘(1)一侧的、在转动时可产生位移变化以躲避密集钢筋区的、用于连接所述内侧卡盘(2)和钢筋层(18)的第二连接杆(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支撑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4)包括:转动装配于所述内侧卡盘(2)中部的第一段连接杆(5);以及,
固定装配于所述第一段连接杆(5)一侧的、与所述内侧卡盘(2)抵接的第二段连接杆(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支撑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4)还包括:固定装配于所述第一段连接杆(5)和第二段连接杆(6)之间的第三段连接杆(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支撑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4)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钢筋咬合的若干豁口(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支撑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4)上远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果红超安豪赫李小雷李明王立刚胡海文吴倩倩朱学良胡运涛袁月
申请(专利权)人:涿州天保建筑体系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