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墩梁缓冲构造及抗震桥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33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桥梁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墩梁缓冲构造及抗震桥梁,其中墩梁缓冲构造包括桥墩和主梁,桥墩的顶面高于主梁的底面,桥墩顶部设有安装槽,主梁底部位于安装槽内,主梁两侧与安装槽之间设有防震缓冲垫块,可减小在地震力的作用下主梁和桥墩之间的相互碰撞、挤压作用;抗震桥梁包括主梁、桥墩和承台,主梁与桥墩通过墩梁缓冲构造连接,钢管底部连接有承压板,承压板与钢管之间设有多个肋板,且每个肋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承台上设有预留槽,桥墩的底部位于预留槽内,预留槽内浇筑有混凝土,使得所述桥墩与所述承台的连接更加可靠,加强了所述桥墩底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墩梁缓冲构造及抗震桥梁
本技术涉及桥梁结构
,特别是一种墩梁缓冲构造及抗震桥梁。
技术介绍
桥墩是支撑桥跨结构并将荷载传至地基的建筑物,不仅需要承受桥跨结构传来的全部荷载,而且还直接承受土压力或水流冲击力等多种荷载,因此桥墩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一般采用石砌、混凝土或钢管混凝土的实体结构。如图1所示,常见的桥梁结构中,主梁1设置于支座6的上方,所述桥墩2顶面设有垫石7,所述支座6与所述垫石7相连接,所述支座6用于将所述主梁1以及所述主梁1所承受的荷载可靠地传递给所述桥墩2。但是所述主梁1和所述桥墩2始终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构造,在高烈度地震区,由于地震力的作用,桥梁会产生较大的地震响应,所述主梁1和所述桥墩2之间由于没有比较大的约束,则二者之间可能会产生较大横向或纵向位移甚至分离,导致破坏桥梁结构,造成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在高烈度地震区,由于地震力的作用,桥梁会产生较大的地震响应,主梁和桥墩之间可能会产生较大位移甚至分离,破坏桥梁结构的问题,提供一种抗震性能更好的墩梁缓冲构造及抗震桥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墩梁缓冲构造,包括桥墩和主梁,所述桥墩的顶面高于所述主梁的底面,所述桥墩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主梁底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主梁两侧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之间设有防震缓冲垫块。由于所述桥墩的顶面高于所述主梁的底面,所述主梁底部位于所述桥墩顶部的安装槽内,相当于所述主梁的两侧均设有高于其底面的挡块,在其两侧进行限位,使得所述主梁的梁体部分或全部包含于所述桥墩内,且由于所述主梁侧面与所述桥墩之间设有防震缓冲垫块,成桥后利用防震缓冲垫块的缓冲防撞作用,减小了在地震力的作用下所述主梁和所述桥墩之间的相互碰撞、挤压作用,对碰撞能量进行消耗,减小所述主梁和所述桥墩之间产生的横向位移,有利于提高桥梁横向抗震性能,提高所述桥墩与所述主梁的整体承载能力及抗变形能力,加固桥梁结构,提升桥梁结构的安全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防震缓冲垫块通过钢筋固定于所述桥墩的内侧面,施工时,采用顶推法进行施工,在顶推主梁的过程中,由于设有所述防震缓冲垫块,可避免主梁与桥墩产生过大的撞击,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保护了所述主梁。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梁包括顶板、腹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腹板设置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桥墩的顶面与所述腹板的顶面相齐平。如此,使得所述主梁的腹板完全包含于所述桥墩内,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桥墩与所述主梁的整体承载能力及抗变形能力,加固了桥梁结构,提升了桥梁结构的安全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防震缓冲垫块为聚氨酯垫块或减震橡胶垫块,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减震效果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桥墩为钢管混凝土结构,具体的,钢管的内部浇筑有混凝土。采用钢管混凝土作为桥墩的主要承力结构,整体性和抗压性能更好,可减少主梁竖向预应力,且施工工序更简便。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梁为钢箱梁。钢箱梁重量轻,强度大,能够与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桥墩组合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结构。一种抗震桥梁,包括主梁、桥墩和承台,所述主梁与桥墩之间采用上述的墩梁缓冲构造进行连接;所述桥墩为钢管混凝土柱,在其钢管底部连接有承压板,所述钢管底部的外壁上竖直设置有多个肋板,且每个所述肋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承台上设有预留槽,所述桥墩的底部及承压板和肋板均位于所述预留槽内,所述承台底部埋设有承压钢筋网,所述承压钢筋网与所述承压板相连接,所述预留槽内浇筑有混凝土。由于所述桥墩的顶面高于所述主梁的底面,所述主梁位于所述桥墩顶部的安装槽内,使得所述主梁的梁体部分或全部包含于所述桥墩内,且由于所述主梁横向与所述桥墩之间设有防震缓冲垫块,利用防震缓冲垫块的缓冲防撞作用,减小了在地震力的作用下所述主梁和所述桥墩之间的相互碰撞、挤压作用,对碰撞能量进行消耗,减小所述主梁和所述桥墩之间产生的位移,有利于提高桥梁横向抗震性能,提高所述桥墩与所述主梁的整体承载能力及抗变形能力,加固桥梁结构,提升桥梁结构的安全性;由于所述钢管的外壁竖直设置有多个肋板,所述肋板增大了所述钢管底面与所述承台的接触面积,分散了一部分侧向应力,并对所述钢管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桥墩的结构更加稳定;且多个所述肋板增加了所述钢管侧面与所述承台的接触面积,因此增加了所述桥墩与所述承台的连接强度;由于每个所述肋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因此,当所述预留槽内浇筑混凝土后,所述第一通孔内将充填混凝土,如此,所述钢管与所述承台的连接形成了若干个混凝土柱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的结构,从而建立了所述桥墩与所述承台的连接关系,如此,使得所述承台的混凝土结构与所述桥墩的钢结构构成一个整体,进而共同承力,防止所述钢管侧面与所述承台的连接处出现滑移或分离,提高了所述桥墩与所述承台连接处的抗剪能力,使得所述桥墩与所述承台的连接更加可靠,加强了所述桥墩底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桥墩包括四根钢管,四根所述钢管以矩形的四个角作为安装点竖直设置,所有所述钢管的顶面相齐平,四根所述钢管之间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水平布置的横隔板,最靠近所述桥墩顶部的横隔板与四根所述钢管之间形成所述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对所述主梁起到支撑的作用。采用多根钢管及横隔板形成桥墩,便于工厂化预制,现场安装,不仅结构可靠,还能快速施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梁与所述横隔板之间还设有垫石。由于所述横隔板处浇筑有混凝土,因此实际上所述垫石位于所述横隔板上方,并与所述横隔板外的混凝土相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相邻两个所述横隔板之间设有第一斜撑,所述第一斜撑(41)以所述横隔板(5)与钢管(3)的连接点作为固定连接支撑点,进一步加强所述桥墩的强度和刚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横隔板以及所述第一斜撑处均浇筑混凝土,形成强力支撑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沿顺桥向相邻两根所述钢管之间的安装槽部位竖直间隔设有多个连接钢板,相邻两个所述连接钢板之间设有多个第二斜撑。用于对所述桥墩顶部结构进行加强,为所述主梁形成牢靠的侧挡,能够抵抗主梁由于地震响应对所述桥墩产生的横向冲击力。综上所述,通过将所述主梁与所述桥墩设置防震缓冲垫块,在顶推主梁的过程中,起到保护主梁防撞的作用,成桥后,用于克服由于主梁受到地震影响而与所述桥墩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及发生相互撞击的问题,减轻由于地震力的作用在主梁与桥墩之间产生的碰撞作用,有利于提高桥梁横向抗震性能,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同时侧向的墩柱可以防止横向地震位移过大时主梁的落梁;在所述桥墩与所述承台之间建立稳固的连接,使得桥梁整体结构得到加强,保证所述桥墩始终稳固、直立工作,使得所述桥墩能够有效地将所述主梁及车辆等荷载传递至承台,提高所述桥墩与所述主梁的整体承载能力及抗震能力。作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墩梁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墩(2)和主梁(1),所述桥墩(2)的顶面高于所述主梁(1)的底面,所述桥墩(2)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主梁(1)的底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主梁(1)两侧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之间设有防震缓冲垫块(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墩梁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墩(2)和主梁(1),所述桥墩(2)的顶面高于所述主梁(1)的底面,所述桥墩(2)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主梁(1)的底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主梁(1)两侧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之间设有防震缓冲垫块(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墩梁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包括顶板(11)、腹板(12)和底板(13),所述顶板(11)与所述底板(13)相对设置,所述腹板(12)设置于所述顶板(11)与所述底板(13)之间,所述桥墩(2)的顶面与所述腹板(12)的顶面相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墩梁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缓冲垫块(21)为聚氨酯垫块或减震橡胶垫块。


4.一种抗震桥梁,包括主梁(1)、桥墩(2)和承台(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与桥墩(2)之间采用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墩梁缓冲构造进行连接;所述桥墩(2)为钢管混凝土柱,在其钢管(3)底部连接有承压板(82),所述钢管(3)底部的外壁上竖直设置有多个肋板(9),且每个所述肋板(9)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91);所述承台(8)上设有预留槽,所述桥墩(2)的底部及承压板(82)和肋板(9)均位于所述预留槽内,所述承台(8)底部埋设有承压钢筋网(81),所述承压钢筋网(81)与所述承压板(82)相连接,所述预留槽内浇筑有混凝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震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2)包括四根钢管(3),四根所述钢管(3)以矩形的四个角作为安装点竖直设置,所有所述钢管(3)的顶面相齐平,四根所述钢管(3)之间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水平布置的横隔板(5),最靠近所述桥墩(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支黔王建张彩楼梁健李成君钟川剑王戈康玲游选成柏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