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滤布下塌的污泥脱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17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防止滤布下塌的污泥脱水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带式污泥脱水装置,所述带式污泥脱水装置包括配合挤压污泥的第一滤带组件和第二滤带组件,所述第二滤带组件位于第一滤带下方,所述第二滤带组件包括第二滤带以及支撑于第二滤带内周侧并沿第二滤带周向分布的若干第二滤带支撑辊,所述带式污泥脱水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滤布下支撑,所述滤布下支撑包括支撑管,所述支撑管滚动支撑在第二滤带下垂段下方且与第二滤带支撑辊错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支撑管支撑滤布,可以防止长滤布因重力下榻。而且,支撑管可随着滤布滚动,拥有跟滚轮一样的滚动效果,不会因为摩擦而对滤布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止滤布下塌的污泥脱水机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污泥脱水机。
技术介绍
参考现有技术,带式污泥脱水装置包括配合挤压污泥的第一滤带组件和第二滤带组件,所述第二滤带组件位于第一滤带下方,所述第二滤带组件包括第二滤带以及支撑于第二滤带内周侧并沿第二滤带周向分布的若干第二滤带支撑辊。由于第二滤带是通过内周侧的若干第二滤带支撑辊张紧的,第二滤带运行到最下侧的一段在重力的作用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下塌,这里称为下垂段,容易造成滤布是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可防止滤布下塌的污泥脱水机,避免滤布因下塌造成损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防止滤布下塌的污泥脱水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将污泥与药剂进行混合搅拌的污泥调理槽、对混合搅拌后污泥进行离心脱水的离心转鼓装置以及将离心脱水后污泥挤压脱水的带式污泥脱水装置,所述带式污泥脱水装置包括配合挤压污泥的第一滤带组件和第二滤带组件,所述第二滤带组件位于第一滤带下方,所述第二滤带组件包括第二滤带以及支撑于第二滤带内周侧并沿第二滤带周向分布的若干第二滤带支撑辊,所述带式污泥脱水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滤布下支撑,所述滤布下支撑包括支撑管,所述支撑管滚动支撑在第二滤带下垂段下方且与第二滤带支撑辊错开。优选的,所述滤布下支撑还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具有U型的支撑槽,所述支撑管的端部活动支撑于支撑槽内。优选的,所述滤布下支撑还包括侧支撑板,所述侧支撑板固定于机架,所述支撑块焊接固定于侧支撑板内侧。优选的,所述侧支撑板的上部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腰形槽,所述机架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腰形槽和螺纹孔与固定螺丝连接。优选的,所述侧支撑板的底端设有向内侧折弯的水平折弯部,所述支撑块的底端与水平折弯部抵接。优选的,所述支撑管位于两个第二滤带支撑辊之间的中间位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支撑管支撑滤布,可以防止长滤布因重力下塌。而且,支撑管可随着滤布滚动,拥有跟滚轮一样的滚动效果,不会因为摩擦而对滤布造成伤害。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污泥脱水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污泥调理槽的主视图;图3为污泥调理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转鼓箱在箱盖打开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图5为箱盖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箱盖支撑杆的下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箱盖支撑杆的上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为清洗管在转鼓箱箱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为清洗管后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0为清洗管前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1为滤布下支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污泥调理槽;10-槽体;101-出泥孔;11-污泥进口管;12-叶轮支座;13-导流箱;14-分流箱;15-出泥法兰管;16-分泥板;17-支撑横梁;18-搅拌电机;19-搅拌叶轮轴;2-离心转鼓装置;20-转鼓箱;201-挡板;202-底板;203-顶板;204-箱盖;21-箱盖支撑杆;211-转接头;212-转接座;213-弯头;214-限位片;215-孔板;22-清洗管;221-定位套管;222-固定板;3-带式污泥脱水装置;31-支撑管;32-支撑块;33-侧支撑板;34-腰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例如下述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参考图1所示,一种双转鼓污泥脱水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将污泥与药剂进行混合搅拌的污泥调理槽1、对混合搅拌后污泥进行离心脱水的离心转鼓装置2以及将离心脱水后污泥挤压脱水的带式污泥脱水装置3。参考图1至图3所示,所述污泥调节槽1包括槽体10,所述槽体10的侧壁底部连接有用于引入污泥的污泥进口管11,所述槽体10的侧壁中部连接有将污泥排出的污泥出口结构,所述槽体10内设有搅拌机构。其中,所述槽体10为八角形结构,污泥进口管1连接于左侧或者右侧侧壁,污泥出口结构位于前侧壁。具体的,所述污泥出口结构包括矩形的分流箱14,分流箱14位于槽体10外侧,所述分流箱14的内部中间位置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块向下倾斜延伸的分泥板16,所述槽体的侧壁在两块分泥板16上方对应水平并排设有两个出泥孔101,所述分流箱14的前侧壁左右两侧并排连接两个出泥法兰管15,且两个出泥法兰管15分别位于两块分泥板底端两侧,从两个出泥孔101落下的污泥分别落到两块分泥板16上,并最终通过两个出泥法兰管15流出。通过分泥板16分流使污泥均匀的分向两侧,最后通过两个出泥法兰管15均匀流出,进入到下一工序,避免出现两个出泥法兰管15流量不同的情况。因此,加大了出泥流量,且分流均匀。进一步的,所述出泥孔101的外侧对应设有引导污泥流向下方分泥板16的导流箱13,避免污泥泄漏。所述出泥孔101和导流箱13均为矩形结构。两块分泥板16呈倒V字形结构。两个出泥法兰管15连接于分流箱的前侧壁底部左右两个边角。具体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叶轮轴19,所述搅拌叶轮轴上设有搅拌叶片,所述槽体的顶部设有驱动搅拌叶轮轴转动的搅拌电机18,所述槽体的内底面设有支撑搅拌叶轮轴底端的叶轮支座12。所述叶轮支座包括外支撑管及内套于外支撑管内并与搅拌叶轮轴底端转动配合的尼龙衬套。所述槽体的上口部设有两并排且平行的支撑横梁17,所述搅拌电机18水平安装于支撑横梁17上且输出轴与减速器输入端联接,减速器输出端与搅拌叶轮轴19联接。传统的离心转鼓装置为“单转鼓”式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防止滤布下塌的污泥脱水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将污泥与药剂进行混合搅拌的污泥调理槽、对混合搅拌后污泥进行离心脱水的离心转鼓装置以及将离心脱水后污泥挤压脱水的带式污泥脱水装置,所述带式污泥脱水装置包括配合挤压污泥的第一滤带组件和第二滤带组件,所述第二滤带组件位于第一滤带下方,所述第二滤带组件包括第二滤带以及支撑于第二滤带内周侧并沿第二滤带周向分布的若干第二滤带支撑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污泥脱水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滤布下支撑,所述滤布下支撑包括支撑管,所述支撑管滚动支撑在第二滤带下垂段下方且与第二滤带支撑辊错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止滤布下塌的污泥脱水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将污泥与药剂进行混合搅拌的污泥调理槽、对混合搅拌后污泥进行离心脱水的离心转鼓装置以及将离心脱水后污泥挤压脱水的带式污泥脱水装置,所述带式污泥脱水装置包括配合挤压污泥的第一滤带组件和第二滤带组件,所述第二滤带组件位于第一滤带下方,所述第二滤带组件包括第二滤带以及支撑于第二滤带内周侧并沿第二滤带周向分布的若干第二滤带支撑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污泥脱水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滤布下支撑,所述滤布下支撑包括支撑管,所述支撑管滚动支撑在第二滤带下垂段下方且与第二滤带支撑辊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滤布下塌的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布下支撑还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具有U型的支撑槽,所述支撑管的端部活动支撑于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家驹
申请(专利权)人:川源中国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