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絮凝处理分区共用泵组单管并联供水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914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18
一种微絮凝处理分区共用泵组单管并联供水监控系统,包括:自来水管网、微絮凝处理装置、水箱、共用供水泵组、依照竖向用户分区设置的低区供水子系统与高区供水子系统、智能控制柜;低区供水子系统的入水口管道连接减压调节装置,减压调节装置依次管道连接低区电动阀、低区水箱,低区水箱底部出水口依次管道连接低区紫外线消毒器、低区用户管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自来水管网输送过程中潜在污染物在絮凝剂絮凝和爆气氧化协同作用不经沉淀设备直接利用锰砂过滤器去除,絮凝剂投药量及水处理设备复杂度降低,保障用户水质的同时延缓系统中多个水箱结垢;设置两个供水分区,共用增压泵组,低区设置减压调节装置,防止低区配件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絮凝处理分区共用泵组单管并联供水监控系统
本技术涉及自动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二次供水自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二次供水技术缺乏一种对高度不高、竖向分区少的高层进行节能稳压供水同时延缓水箱结垢的技术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微絮凝处理分区共用泵组单管并联供水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来水管网、微絮凝处理装置、水箱、共用供水泵组、依照竖向用户分区设置的低区供水子系统与高区供水子系统、智能控制柜;所述自来水管网入水口处设置入水压力传感器;所述微絮凝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罐给水泵、过滤罐反冲洗泵、絮凝剂投料箱、气水混合器、空气压缩机、锰砂过滤器;所述自来水管网管道连接所述过滤罐给水泵与所述过滤罐反冲洗泵的并联入水口;所述过滤罐给水泵出水口设置给水泵出水压力传感器;所述过滤罐反冲洗泵出水口设置反冲洗泵出水压力传感器;所述絮凝剂投料箱的投料管道处设置絮凝剂流量阀;所述过滤罐给水泵与所述絮凝剂投料箱并联出口管道连接所述气水混合器的入水口;所述空气压缩机管道连接所述气水混合器的入气口;所述锰砂过滤器顶部设置排气管道延申至该过滤器外壁下部;所述气水混合器气水混合出口管道连接所述锰砂过滤器入水口,所述锰砂过滤器出水口连接所述水箱入水口;所述锰砂过滤器出水口与所述水箱入水口连接管道处设置过滤器出水电动阀;所述过滤罐反冲洗泵管道连接所述锰砂过滤器反冲洗入水口,所述锰砂过滤器底部排污管道处设置过滤器排污电动阀;所述水箱箱体外入水口连接管道末端设置第一液压水位控制阀;所述水箱箱体内上部设置第一浮球液位开关,所述第一液压水位控制阀摇臂连接所述第一浮球液位开关;所述水箱箱体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顶部接头位于所述水箱箱体顶部外侧;所述水箱箱体内底部设置多点吸水器,所述多点吸水器管道连接所述共用供水泵组;所述共用供水泵组出水口设有泵组出水压力传感器;所述共用供水泵组管道连接所述低区供水子系统与所述高区供水子系统的并联入水口;所述低区供水子系统,包括减压调节装置、低区电动阀、低区水箱、低区紫外线消毒器、低区用户管网;所述低区供水子系统的入水口管道连接所述减压调节装置,所述减压调节装置依次管道连接所述低区电动阀、所述低区水箱,所述低区水箱底部出水口依次管道连接所述低区紫外线消毒器、所述低区用户管网,用于以重力自流方式向低区用户供水;所述低区水箱箱体外入水口连接管道末端设置低区液压水位控制阀;所述低区水箱箱体内上部设置低区浮球液位开关,所述低区液压水位控制阀摇臂连接所述低区浮球液位开关;所述低区水箱箱体内设有低区液位传感器,所述低区液位传感器顶部接头位于所述低区水箱箱体顶部外侧;所述高区供水子系统,包括高区电动阀、高区水箱、高区紫外线消毒器、高区用户管网;所述高区供水子系统的入水口依次管道连接所述高区电动阀、所述高区水箱,所述高区水箱底部出水口依次管道连接所述高区紫外线消毒器、所述高区用户管网,用于以重力自流方式向高区用户供水;所述高区水箱箱体外入水口连接管道末端设置高区液压水位控制阀;所述高区水箱箱体内上部设置高区浮球液位开关,所述高区液压水位控制阀摇臂连接所述高区浮球液位开关;所述高区水箱箱体内设有高区液位传感器,所述高区液位传感器顶部接头位于所述高区水箱箱体顶部外侧;所述智能控制柜分别与所述入水压力传感器、所述给水泵出水压力传感器、所述反冲洗泵出水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泵组出水压力传感器、所述低区液位传感器、高区液位传感器信号线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柜分别与所述过滤罐给水泵、所述过滤罐反冲洗泵、所述空气压缩机、所述过滤器排污电动阀、所述过滤器出水电动阀、所述共用供水泵组、所述减压调节装置、所述低区电动阀、所述高区电动阀控制线连接。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自来水管网输送过程中潜在污染物在絮凝剂絮凝和爆气氧化协同作用不经沉淀设备直接利用锰砂过滤器去除,絮凝剂投药量及水处理设备复杂度降低,保障用户水质的同时延缓系统中多个水箱结垢;设置两个供水分区,共用增压泵组,低区设置减压调节装置,防止低区配件损坏;利用智能控制柜对各监控节点进行传感器数据收集以及运行设备控制,实现节能稳压供水;设备故障维修或短期断电的情况下,各分区水箱的蓄水量仍可保障较长时间的用户供水。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微絮凝处理分区共用泵组单管并联供水监控系统的示意图。图中1.自来水管网、11.入水压力传感器、2.微絮凝处理装置、21.过滤罐给水泵、21a.给水泵出水压力传感器、22.过滤罐反冲洗泵、22a.反冲洗泵出水压力传感器、23.絮凝剂投料箱、23a.絮凝剂流量阀、24.气水混合器、25.空气压缩机、26.锰砂过滤器、26a.排气管道、26b.过滤器排污电动阀、26c.过滤器出水电动阀、3.水箱、31.第一液压水位控制阀、31a.第一浮球液位开关、32.第一液位传感器、33.多点吸水器、4.共用供水泵组、4a.泵组出水压力传感器、5.低区供水子系统、51.减压调节装置、52.低区电动阀、53.低区水箱、531.低区液压水位控制阀、531a.低区浮球液位开关、532.低区液位传感器、54.低区紫外线消毒器、55.低区用户管网、6.高区供水子系统、61.高区电动阀、62.高区水箱、621.高区液压水位控制阀、621a.高区浮球液位开关、622.高区液位传感器、63.高区紫外线消毒器、64.高区用户管网、7.智能控制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术而仍然实现本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一种微絮凝处理分区共用泵组单管并联供水监控系统,包括:自来水管网1、微絮凝处理装置2、水箱3、共用供水泵组4、依照竖向用户分区设置的低区供水子系统5与高区供水子系统6、智能控制柜7;自来水管网1入水口处设置入水压力传感器11;微絮凝处理装置2,包括过滤罐给水泵21、过滤罐反冲洗泵22、絮凝剂投料箱23、气水混合器24、空气压缩机25、锰砂过滤器26;自来水管网1管道连接过滤罐给水泵21与过滤罐反冲洗泵22的并联入水口;过滤罐给水泵21出水口设置给水泵出水压力传感器21a;过滤罐反冲洗泵22出水口设置反冲洗泵出水压力传感器22a;絮凝剂投料箱23的投料管道处设置絮凝剂流量阀23a;过滤罐给水泵21与絮凝剂投料箱23并联出口管道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絮凝处理分区共用泵组单管并联供水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来水管网(1)、微絮凝处理装置(2)、水箱(3)、共用供水泵组(4)、依照竖向用户分区设置的低区供水子系统(5)与高区供水子系统(6)、智能控制柜(7);/n所述自来水管网(1)入水口处设置入水压力传感器(11);/n所述微絮凝处理装置(2),包括过滤罐给水泵(21)、过滤罐反冲洗泵(22)、絮凝剂投料箱(23)、气水混合器(24)、空气压缩机(25)、锰砂过滤器(26);/n所述自来水管网(1)管道连接所述过滤罐给水泵(21)与所述过滤罐反冲洗泵(22)的并联入水口;/n所述过滤罐给水泵(21)出水口设置给水泵出水压力传感器(21a);/n所述过滤罐反冲洗泵(22)出水口设置反冲洗泵出水压力传感器(22a);/n所述絮凝剂投料箱(23)的投料管道处设置絮凝剂流量阀(23a);/n所述过滤罐给水泵(21)与所述絮凝剂投料箱(23)并联出口管道连接所述气水混合器(24)的入水口;/n所述空气压缩机(25)管道连接所述气水混合器(24)的入气口;/n所述锰砂过滤器(26)顶部设置排气管道(26a)延申至该过滤器外壁下部;/n所述气水混合器(24)气水混合出口管道连接所述锰砂过滤器(26)入水口,所述锰砂过滤器(26)出水口连接所述水箱(3)入水口;/n所述锰砂过滤器(26)出水口与所述水箱(3)入水口连接管道处设置过滤器出水电动阀(26c);/n所述过滤罐反冲洗泵(22)管道连接所述锰砂过滤器(26)反冲洗入水口,所述锰砂过滤器(26)底部排污管道处设置过滤器排污电动阀(26b);/n所述水箱(3)箱体外入水口连接管道末端设置第一液压水位控制阀(31);/n所述水箱(3)箱体内上部设置第一浮球液位开关(31a),所述第一液压水位控制阀(31)摇臂连接所述第一浮球液位开关(31a);/n所述水箱(3)箱体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32),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32)顶部接头位于所述水箱(3)箱体顶部外侧;/n所述水箱(3)箱体内底部设置多点吸水器(33),所述多点吸水器(33)管道连接所述共用供水泵组(4);/n所述共用供水泵组(4)出水口设有泵组出水压力传感器(4a);/n所述共用供水泵组(4)管道连接所述低区供水子系统(5)与所述高区供水子系统(6)的并联入水口;/n所述低区供水子系统(5),包括减压调节装置(51)、低区电动阀(52)、低区水箱(53)、低区紫外线消毒器(54)、低区用户管网(55);/n所述低区供水子系统(5)的入水口管道连接所述减压调节装置(51),所述减压调节装置(51)依次管道连接所述低区电动阀(52)、所述低区水箱(53),所述低区水箱(53)底部出水口依次管道连接所述低区紫外线消毒器(54)、所述低区用户管网(55);/n所述低区水箱(53)箱体外入水口连接管道末端设置低区液压水位控制阀(531);/n所述低区水箱(53)箱体内上部设置低区浮球液位开关(531a),所述低区液压水位控制阀(531)摇臂连接所述低区浮球液位开关(531a);/n所述低区水箱(53)箱体内设有低区液位传感器(532),所述低区液位传感器(532)顶部接头位于所述低区水箱(53)箱体顶部外侧;/n所述高区供水子系统(6),包括高区电动阀(61)、高区水箱(62)、高区紫外线消毒器(63)、高区用户管网(64);/n所述高区供水子系统(6)的入水口依次管道连接所述高区电动阀(61)、所述高区水箱(62),所述高区水箱(62)底部出水口依次管道连接所述高区紫外线消毒器(63)、所述高区用户管网(64);/n所述高区水箱(62)箱体外入水口连接管道末端设置高区液压水位控制阀(621);/n所述高区水箱(62)箱体内上部设置高区浮球液位开关(621a),所述高区液压水位控制阀(621)摇臂连接所述高区浮球液位开关(621a);/n所述高区水箱(62)箱体内设有高区液位传感器(622),所述高区液位传感器(622)顶部接头位于所述高区水箱(62)箱体顶部外侧;/n所述智能控制柜(7)分别与所述入水压力传感器(11)、所述给水泵出水压力传感器(21a)、所述反冲洗泵出水压力传感器(22a)、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32)、所述泵组出水压力传感器(4a)、所述低区液位传感器(532)、高区液位传感器(622)信号线连接;/n所述智能控制柜(7)分别与所述过滤罐给水泵(21)、所述过滤罐反冲洗泵(22)、所述空气压缩机(25)、所述过滤器排污电动阀(26b)、所述过滤器出水电动阀(26c)、所述共用供水泵组(4)、所述减压调节装置(51)、所述低区电动阀(52)、所述高区电动阀(61)控制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絮凝处理分区共用泵组单管并联供水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来水管网(1)、微絮凝处理装置(2)、水箱(3)、共用供水泵组(4)、依照竖向用户分区设置的低区供水子系统(5)与高区供水子系统(6)、智能控制柜(7);
所述自来水管网(1)入水口处设置入水压力传感器(11);
所述微絮凝处理装置(2),包括过滤罐给水泵(21)、过滤罐反冲洗泵(22)、絮凝剂投料箱(23)、气水混合器(24)、空气压缩机(25)、锰砂过滤器(26);
所述自来水管网(1)管道连接所述过滤罐给水泵(21)与所述过滤罐反冲洗泵(22)的并联入水口;
所述过滤罐给水泵(21)出水口设置给水泵出水压力传感器(21a);
所述过滤罐反冲洗泵(22)出水口设置反冲洗泵出水压力传感器(22a);
所述絮凝剂投料箱(23)的投料管道处设置絮凝剂流量阀(23a);
所述过滤罐给水泵(21)与所述絮凝剂投料箱(23)并联出口管道连接所述气水混合器(24)的入水口;
所述空气压缩机(25)管道连接所述气水混合器(24)的入气口;
所述锰砂过滤器(26)顶部设置排气管道(26a)延申至该过滤器外壁下部;
所述气水混合器(24)气水混合出口管道连接所述锰砂过滤器(26)入水口,所述锰砂过滤器(26)出水口连接所述水箱(3)入水口;
所述锰砂过滤器(26)出水口与所述水箱(3)入水口连接管道处设置过滤器出水电动阀(26c);
所述过滤罐反冲洗泵(22)管道连接所述锰砂过滤器(26)反冲洗入水口,所述锰砂过滤器(26)底部排污管道处设置过滤器排污电动阀(26b);
所述水箱(3)箱体外入水口连接管道末端设置第一液压水位控制阀(31);
所述水箱(3)箱体内上部设置第一浮球液位开关(31a),所述第一液压水位控制阀(31)摇臂连接所述第一浮球液位开关(31a);
所述水箱(3)箱体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32),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32)顶部接头位于所述水箱(3)箱体顶部外侧;
所述水箱(3)箱体内底部设置多点吸水器(33),所述多点吸水器(33)管道连接所述共用供水泵组(4);
所述共用供水泵组(4)出水口设有泵组出水压力传感器(4a);
所述共用供水泵组(4)管道连接所述低区供水子系统(5)与所述高区供水子系统(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彤李泉敏胡殿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艾佳东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