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体及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106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16
安装于供电线(20)插通的金属制的支架(40)的保持体(50)具有:筒状的主体部(51),具有端部(51A)和与该端部(51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51B),内插于支架(40)的筒部(41);和包覆部(90),从主体部(51)的端部(51A)中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伸出地形成。包覆部(90)仅形成于主体部(51)的周向的一部分。包覆部(90)具有:壁部(91),从主体部(51)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地形成;和凸缘部(92),从壁部(9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朝向主体部(51)的端部(51B)侧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保持体及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持体及线束。
技术介绍
以往,使用于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的线束具备将高电压的电池与逆变器等电气设备之间电连接的电线。在该线束中,以保护电线、噪声对策为目的,利用金属制管将多条电线一并覆盖。作为这种线束,已知在管的端部装配有树脂制的保持体的线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通过将树脂制的保持体安装于管的内侧,从而抑制插通于管内部的电线与管的端缘接触而损伤该电线的绝缘包覆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359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当管的锋利的端面朝向径向外侧露出到外部时有如下问题:在将线束装配到车辆时等有可能管的锋利的端面与作业者的手接触,装配作业性差。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装配作业性的保持体及线束。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根据解决上述课题的保持体,安装于供电线插通的金属制的筒状构件,所述保持体具有:筒状的主体部,具有第1端部和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内插于所述筒状构件;和包覆部,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1端部中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伸出地形成,所述包覆部仅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周向的一部分,所述包覆部具有:壁部,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地形成;和凸缘部,从所述壁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朝向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2端部侧延伸。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保持体及线束,起到能够提高装配作业性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要结构图。图2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要立体图。图4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保持体的概要立体图。图5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保持体的侧视图。图6(a)、图6(b)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保持体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说明便利起见,附图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放大或者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也有时与实际不同。图1所示的线束10将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电气设备(设备)电连接。线束10例如将在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V的前部设置的逆变器11与在比该逆变器11靠车辆V的后方设置的高压电池12电连接。线束10例如以在车辆V的地板下面等通过的方式布设。逆变器11与成为车辆行驶的动力源的驱动车轮用的电动机(省略图示)连接。逆变器11由高压电池12的直流电生成交流电,并将该交流电向电动机供给。高压电池12例如是能够供给数百伏特的电压的电池。线束10具有多条电线20、装配于电线20的两端部的一对连接器30、以及将多条电线20一并包围的保护管130。各电线20例如以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长条状。各电线20例如是能够与高电压、大电流对应的高压电线。各电线20具有导电性的芯线和将该芯线包覆的绝缘包覆部。各电线20既可以是自身具有屏蔽电磁波的电磁屏蔽结构的屏蔽电线,也可以是自身不具有电磁屏蔽结构的非屏蔽电线。各电线20的一端部通过连接器30而与逆变器11连接,各电线20的另一端部通过连接器30而与高压电池12连接。保护管130例如保护电线20不被飞翔物、水滴破损。作为保护管130,例如能够使用金属制或合成树脂制的管、金属制或合成树脂制的波纹管、橡胶制的防水罩、或者将这些组合使用。如图2所示,连接器30(线束10)具有金属制的支架40和安装于支架40的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体50。作为支架4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铁系、铝系的金属材料。支架40也可以根据其构成金属的种类、使用环境而实施镀锡、镀铝等表面处理。作为保持体5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烯烃、聚酰胺、聚酯、ABS树脂等合成树脂。另外,在图2中,将保护管130的图示省略。接着,按照图3对支架40的结构进行说明。支架40具有:供多条电线20插通的筒部41;凸缘42,形成于筒部41的一方的开口端41A;以及固定部43,以从凸缘42的一部分向筒部41的径向外方进一步延伸的方式形成。支架40例如是筒部41、凸缘42以及固定部43形成为一体的单一部件。筒部41具有供多条电线20插通的插通孔41X。本实施方式的筒部41形成为内周的横截面形状(也就是通过与筒部41的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将筒部41切断的截面形状)成为长圆形状的长圆筒状。即,本实施方式的筒部41的插通孔41X形成为横截面形状成为长圆形状的长圆柱状。筒部41具有形成有凸缘42的开口端(端部)41A、和在轴方向上与该开口端41A相反的一侧的开口端(端部)41B。此时,开口端41A是以朝向装配连接器30的电气设备(图1所示的逆变器11、高压电池12等)的外壳的方式设置的开口端。开口端41B是以朝向保护管130(参照图1)的方式设置的开口端。开口端41B具有端面41C。凸缘42以从筒部41的开口端41A向径向外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凸缘42例如遍及开口端41A的周向全周连续地形成。固定部43例如以从凸缘42的顶端部的一部分向径向外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固定部43比凸缘42向径向外方突出地形成。固定部43仅形成于筒部41的周向的一部分。本实施方式的固定部43以从凸缘42的顶端部中周向的图中下半部的部分朝向下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固定部43例如形成为大致板状。在固定部43设置有螺栓孔43X,螺栓孔43X用于将支架40装配于电气设备(图1所示的逆变器11、高压电池12等)的外壳。螺栓孔43X以在固定部43的板厚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具体地讲,螺栓孔43X以从朝向电气设备的外壳的端面43A贯穿到与该端面43A相反的一侧的端面的方式形成。支架40例如通过螺栓紧固而装配于电气设备的外壳。另外,以下说明便利起见,将没有形成固定部43的部分的凸缘42仅称为“凸缘42”,将形成有固定部43的部分的凸缘42和固定部43统一称为“固定部43”。接着,对保持体50的结构进行说明。保持体50以能够将多条电线20一并包围的方式形成。保持体50安装于支架40的筒部41。保持体50在筒部41的插通孔41X内插通而装配于筒部41。保持体50通过配置于金属制的筒部41的内侧,从而具有从筒部41的开口端41A、41B的边缘保护电线20的功能。保持体50通过将支架40的端缘(具体为凸缘42的端缘)从径向外侧覆盖,从而具有在将线束10装配于车辆V(参照图1)时抑制作业者的手与支架40的端缘的边缘接触的功能。保持体50例如在从筒部41的开口端41A侧(电气设备侧)朝向开口端41B侧(保护管130侧)的方向(以下将该方向也称为“插入方向”。)插入安装到筒部41。如图3及图4所示,保持体50具有形成为筒状的主体部51、形成于主体部51的外周面的包覆部90、以及形成于主体部51的外周面的突起部110。保持体50是主体部51、包覆部90以及突起部110通过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一体的单一部件。如图3所示,主体部51嵌合到支架40的筒部41的内侧。即,主体部51内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持体,安装于供电线插通的金属制的筒状构件,所述保持体具有:/n筒状的主体部,具有第1端部和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内插于所述筒状构件;和/n包覆部,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1端部中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伸出地形成,/n所述包覆部仅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周向的一部分,/n所述包覆部具有:壁部,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地形成;和凸缘部,从所述壁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朝向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2端部侧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24 JP 2018-1570571.一种保持体,安装于供电线插通的金属制的筒状构件,所述保持体具有:
筒状的主体部,具有第1端部和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内插于所述筒状构件;和
包覆部,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1端部中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伸出地形成,
所述包覆部仅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周向的一部分,
所述包覆部具有:壁部,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地形成;和凸缘部,从所述壁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朝向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2端部侧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体,其中,所述主体部具有设置于与所述包覆部在周向错开的位置上的能挠曲的锁定片,
所述锁定片具有与所述筒状构件卡止的卡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持体,其中,所述卡止部是在所述锁定片的所述第2端部以向径向外方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卡止爪,
所述凸缘部的轴方向的长度设定得比所述卡止爪的轴方向的长度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保持体,其中,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沿着所述主体部的轴方向延伸的多个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保持体,其中,在隔着所述主体部的轴心与所述包覆部相反的一侧的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形成有从该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的突起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井洋和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