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胀片式滑差气胀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8950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胀片式滑差气胀轴,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和若干组气胀组件,若干组所述气胀组件套设于所述芯轴外部并沿芯轴径向方向紧密排布,所述气胀组件包括若干周向排布且可控凸出活动的键条以及位于所述键条之间的可控扭矩的摩擦环,所述芯轴内部还设有互为独立的第一充气管路和第二充气管路,所述第一充气管路气控通接于所述键条底部,所述第二充气管路气控通接于所述摩擦环底部。本气胀轴的结构设计简单,第一充气管路通气后键条顶出对卷芯进行预紧,第二充气管路通气控制摩擦环扭矩对卷芯卷取张力进行调整,简单方便,安全适用,放气快速卸料,无需更换,通用使用,维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胀片式滑差气胀轴
本技术属于气胀轴
,具体涉及一种胀片式滑差气胀轴。
技术介绍
当大幅宽的纸卷或其他材料被分切成小规格幅宽之后,需要在同一根卷取轴上采用多个小规格卷芯将它们重新卷成新的小型卷装。由于一幅材料在不同位置其厚度存在差异,当用一根同直径的气胀去卷取多个小规格卷芯上的材料时,会出现卷取直径上的差异而造成每个小卷装上的卷取张力不一致,极容易使有些料卷因卷取过松或过紧而出现非圆柱的异形卷装(例如:扁型、鼓型、塔型等),无法获得满意的卷取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现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胀片式滑差气胀轴,结构简单,通过摩擦与打滑的原理,调节活塞充气压力对摩擦环产生不同的摩擦扭矩来控制卷芯的转动扭矩,从而使每个小型卷芯产生相同的卷取张力获得高质量的卷取效果,使用方便可靠,节省拆卸工序的繁琐。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胀片式滑差气胀轴,包括芯轴和若干组气胀组件,若干组所述气胀组件套设于所述芯轴外部并沿芯轴径向方向紧密排布,所述气胀组件包括若干周向排布且可控凸出活动的键条以及位于所述键条之间的可控扭矩的摩擦环,所述芯轴内部还设有互为独立的第一充气管路和第二充气管路,所述第一充气管路气控通接于所述键条底部,所述第二充气管路气控通接于所述摩擦环底部。进一步的,所述键条底部设有推盖,所述推盖外部可控抵接于键条底部,推盖上凹陷部和所述第一充气管路相连通,当第一充气管路通气后所述推盖活动将所述键条推出。进一步的,所述摩擦环底部还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头部和所述摩擦环底部相抵接,尾部和所述第二充气管路相通,当第二充气管路通气后,所述活塞活动顶紧于所述摩擦环。进一步的,所述推盖和活塞外部都设有复位弹簧,当断气后,所述推盖和活塞复位从而带动所述键条和摩擦环复位。进一步的,所述气胀组件设至少一组。进一步的,每组所述气胀组件上的键条和摩擦环均有六组,六组所述键条均匀间隔排布设置于每组所述气胀组件上,所述摩擦环位于每两组所述键条之间,其中,相邻两组气胀组件上的键条和摩擦环均各自排列成一直线且沿所述芯轴长度方向延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气胀轴的结构设计简单,第一充气管路通气后键条顶出对卷芯进行预紧,第二充气管路通气控制摩擦环扭矩对卷芯卷取张力进行调整,简单方便,安全适用,放气快速卸料,无需更换,通用使用,维修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胀片式滑差气胀轴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图2中沿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B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用于本技术。如图1-图4所示,为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胀片式滑差气胀轴,包括芯轴1和若干组气胀组件2,具体的结构有,若干组所述气胀组件2套设于所述芯轴1外部并沿芯轴1径向方向紧密排布,所述气胀组件2包括若干周向排布且可控凸出活动的键条21以及位于所述键条21之间的可控扭矩的摩擦环22,所述芯轴1内部还设有互为独立的第一充气管路23和第二充气管路24,所述第一充气管路23气控通接于所述键条21底部,所述第二充气管路24气控通接于所述摩擦环22底部,其中芯轴1的长度可以设置成多种规格的长度,满足不同长度规格和不同数量的物料的固定,当然,在气胀组件2的组数至少一组,同样也根据物料的尺寸进行定夺选择,如果为多种规格的物料的话,根据最小物料内径预先选用匹配的气胀组件2,将本气胀轴穿过物料中心后,第一充气管路23通气后将键条21顶出对物料进行预紧,随后,第二充气管路24通气顶住摩擦环22以对其扭矩调整实现卷取张力调设控制,键条21和摩擦环22均匀分布在芯轴1的外围,顶出后对物料的预紧力分布均匀,保证加工时一致的同轴度,进而保证物料切割的质量,放气后快速卸料,快速对不同内径的物料进行固定装料,摒弃传统需要多次更换辊轴的繁琐工序,实用方便,降低作业难度,缩短工序时效。如图3,针对上述的方案,为了实现卷芯固定和与芯轴1同心,具体的结构有,所述每个摩擦环22上面安设有弹性钢球定位器28,用于对卷芯和芯轴1的预先同轴定位。所述键条21底部设有推盖26,所述推盖26外部可控抵接于键条21底部,推盖26上凹陷部和所述第一充气管路23相连通,当第一充气管路23通气后所述推盖26活动将所述键条21推出并将卷芯完全固定,和上述的方案相对应,每组气胀组件2上的键条21均匀间隔分布有六个,当卷芯被弹性钢球定位器28初步预紧之后,对于质量较大的卷芯可能还会出现固紧不足的打滑现象,摩擦环22受到顶紧之后扭矩发生自适应改变同时调整对物料的卷取张力,胀组件2对卷芯均匀的紧固保证卷芯和芯轴1的一致同轴度,有效地保证卷取质量。参阅图3,同样地,为了实现对卷芯卷取张力大小和一致性的适当调整,采用具体的优选方案,所述键条21间隔均匀地安装在摩擦环22上,所述摩擦环22底部还设有活塞25,所述活塞25头部和所述摩擦环22底部相抵接,尾部和所述第二充气管路24相通,当第二充气管路24通气后,所述活塞25活动将所述摩擦环22顶紧,通过调节通入气体压力大小来改变摩擦环22的摩擦扭矩,从而调节安装在摩擦环22上面的键条21和卷芯的卷取扭矩(张力)大小,以获得各个卷芯均匀一致的卷取张力,避免因卷取张力过松或过紧而造成产生变形的卷装(扁型、鼓型或塔型)。另外,如图4,所述推盖26和活塞25外部都设有复位弹簧27,当断气后,所述推盖26和活塞25复位从而带动所述键条21和摩擦环22复位,保证了充气时对物料快速紧固,断气后快速自动卸料的工序可靠运行。参阅图1,最后,在本方案中,优选但不限用于气胀组件2有八组,具体数量根据所需要紧固的物料的规格和尺寸灵活选用,所述摩擦环22位于每两组所述键条21之间,并且必须保证相邻两组气胀组件2上的键条21和摩擦环22均各自排列成一直线且沿所述芯轴1长度方向延伸,保证了物料的紧固受力均匀,综合提升加工时质量的稳定与可靠。工作时,将卷芯穿过本气胀轴中心,首先弹性钢球定位器28对卷芯与轴心进行同轴预定位,然后第一充气管路23通气,将键条21顶出与卷芯内径接触并将其完全固定,防止加工过程中卷芯与键条21之间出现打滑,键条21和摩擦环22均匀分布在芯轴1的外围,顶出后对卷芯的预紧力分布均匀,保证加工时一致的同轴度,最后在第二充气管路24中通气,活塞25与摩擦环22接触产生摩擦扭矩,通过打滑原理来调节卷芯的卷取扭矩和张力,进而保证每个卷芯均获得均匀一致的卷取张力,实现高质量的材料卷取。放气后快速卸料,快速对不同内径的卷芯进行固定装料,摒弃传统需要多次更换辊轴的繁琐工序,实用方便,降低作业难度,缩短工序时效。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气胀轴的结构设计简单,第一充气管路通气后键条顶出对卷芯进行预紧,第二充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胀片式滑差气胀轴,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和若干组气胀组件,若干组所述气胀组件套设于所述芯轴外部并沿芯轴径向方向紧密排布,所述气胀组件包括若干周向排布且可控凸出活动的键条以及位于所述键条之间的可控扭矩的摩擦环,所述芯轴内部还设有互为独立的第一充气管路和第二充气管路,所述第一充气管路气控通接于所述键条底部,所述第二充气管路气控通接于所述摩擦环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胀片式滑差气胀轴,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和若干组气胀组件,若干组所述气胀组件套设于所述芯轴外部并沿芯轴径向方向紧密排布,所述气胀组件包括若干周向排布且可控凸出活动的键条以及位于所述键条之间的可控扭矩的摩擦环,所述芯轴内部还设有互为独立的第一充气管路和第二充气管路,所述第一充气管路气控通接于所述键条底部,所述第二充气管路气控通接于所述摩擦环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胀片式滑差气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键条底部设有推盖,所述推盖外部可控抵接于键条底部,推盖上凹陷部和所述第一充气管路相连通,当第一充气管路通气后所述推盖活动将所述键条推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胀片式滑差气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环底部还设有活塞,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奕能秦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美塞斯珠海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