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跳线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893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讯信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纤跳线绕线装置,包括转筒、挡板、转架、支架、卡座、垫层和活动部,所述转架一侧旋转连接挡板,所述挡板为圆板,所述挡板上同轴固定转筒,所述转筒内可拆卸连接支架,所述支架与转筒同轴。所述支架一端位于转筒外,所述活动部设置在支架上,且活动部一侧与转筒接触,所述转筒包裹垫层,所述卡座旋转连接在挡板一侧,且卡座与转筒同侧。由于采用扩张板,可以增加尾纤缠绕内径,从而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尾纤绕圈的大小。由于采用活动板,在缠绕尾纤后,控制活动板合拢,可以便于绕圈的尾纤便于从转筒上取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跳线绕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通讯信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纤跳线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光纤跳线是光通信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连接器,也叫光纤连接器。光纤跳线作为传输载体,具有优秀的传输能力和巨大的带宽,但是由于光纤跳线的物理特性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光纤跳线在出厂时就制作成固定长度,常见的长度是5m、8m、10m、15m、20m、25m、30m等。而全新的光纤跳线有软扎丝固定成圆形,在打开包装放线时,失去扎丝束缚,如果不按照光纤跳线的绕线方向放线,就很容易将光纤跳线缠绕在一起形成麻花状。在回收光纤跳线时,只能用手将光纤跳线缠起来,但是由于光纤跳线自身的形状和物理特性,特别是长度超过10m就很难将其缠绕成方便存放和携带的规则圆形。光纤跳线内部是玻璃丝,不合理的放线和绕线容易导致光纤跳线受损,玻璃丝弯折扭曲,影响光通信质量。为了解决光通信施工中光纤跳线不容易缠绕和布放的缺点,同时使光纤跳线便于存放和携带,提高光纤跳线相关的施工效率,设计了一种光纤跳线绕线器。使得光纤跳线可以使方便的进行缠绕和布放,同时也保证了光纤跳线在缠绕和布放时不受损伤。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光纤跳线绕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纤跳线绕线装置,解决了手工绕线的弊端,实现了方便绕线,便于携带和操作,使光线跳线绕线缠绕大小统一。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光纤跳线绕线装置,包括转筒、挡板、转架、支架、卡座、垫层和活动部,所述转架一侧旋转连接挡板,所述挡板为圆板,所述挡板上同轴固定转筒,所述转筒内可拆卸连接支架,所述支架与转筒同轴,所述支架一端位于转筒外,所述活动部设置在支架上,且活动部一侧与转筒接触,所述转筒外包裹垫层,所述卡座旋转连接在挡板一侧,且卡座与转筒同侧。所述活动部包括一对活动板、一对连接杆和旋钮,所示支架位于转筒外的一端对称开有豁口,且支架开有外螺纹,一对所述连接杆一端分别铰接在豁口内,所述旋钮与支架螺纹连接,且旋钮一端与连接杆接触,所述旋钮上开有活动槽,且活动槽大于连接杆直径。所述旋钮上对称固定有扇形的锁板,所述锁板之间具有锁口,且锁板位于旋钮一侧开有导槽,所述导槽位于活动槽上。还包括螺杆、推套、两对导筒、一对U型的导柱、一对推杆和一对扩张板,且推套与转筒同轴,所述转架开有与转筒同轴的控制孔,所述挡板上开有连接孔,所述螺杆与连接孔螺纹连接,且螺杆穿过连接孔活动连接推套,所述转筒内圆周面两端对称于支架固定导筒,所述导柱两端分别穿过导筒延伸至转筒外,所述扩张板与导柱两端固定,且扩张板与转筒外壁面接触,一对所述推杆一端分别铰接在推套两侧,所述推杆另一端与导柱铰接,所述扩张板和转筒外壁面分别覆盖垫层。所述垫层为泡沫层。所述转筒位于支架一端旋转连接摇把。所述转架为一侧开口的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挡板位于转架内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扩张板,可以增加尾纤缠绕内径,从而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尾纤绕圈的大小。由于采用活动板,在缠绕尾纤后,控制活动板合拢,可以便于绕圈的尾纤便于从转筒上取下。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螺杆、推套、导筒、导柱、推杆和扩张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旋钮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旋钮后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卡座结构示意图。图中:1-转筒;2-挡板;3-转架;4-支架;5-卡座;6-垫层;7-活动板;8-连接杆;9-旋钮;10-锁板;11-螺杆;12-推套;13-导筒;14-导柱;15-推杆;16-扩张板;17-摇把;18-弹簧卡片。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光纤跳线绕线装置,包括转筒1、挡板2、转架、支架4、卡座5、垫层6和活动部,所述转架一侧旋转连接挡板2,所述挡板2为圆板,所述挡板2上同轴固定转筒1,所述转筒1内可拆卸连接支架4,所述支架4与转筒同轴,所述支架4一端位于转筒1外,所述活动部设置在支架4上,且活动部一侧与转筒1接触,所述转筒1外包裹垫层6,所述卡座5旋转连接在挡板2一侧,且卡座5与转筒1同侧。实际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手持转架3,另一只手将尾纤一端塞入卡座5内卡接,然后转动转筒1或挡板2,使转筒1和挡板在转架3上旋转,旋转同时,尾纤绕转筒1外层的垫层6缠绕,通过转筒1旋转若干圈,尾纤完全缠绕在转筒1外层的垫层6上,然后打开活动部,然后将尾纤与卡座5卡接的一端取出,然后将绕圈的尾纤从垫层6上取出,完成缠绕。在转筒1旋转时,转架3跟随旋转,同时转架3带动活动部旋转,此结构防止活动部在转筒1旋转时对尾纤造成切伤,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实施例2:参照图2、图5和图6,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活动部包括一对活动板7、一对连接杆8和旋钮9,所示支架4位于转筒1外的一端对称开有豁口,且支架4开有外螺纹,一对所述连接杆8一端分别铰接在豁口内,所述旋钮9与支架4螺纹连接,且旋钮9一端与连接杆8接触,所述旋钮9上开有活动槽,且活动槽大于连接杆直径。实际使用时:首先旋转旋钮9,使旋钮9上的豁口对准连接杆8,然后搬动活动板7,活动板7带动连接杆8转动,然后连接杆8进入豁口内,使两对活动板7外边缘的直径小于转筒1外径,从而将尾纤圈取出。实施例3: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旋钮9上对称固定有扇形的锁板10,所述锁板10之间具有锁口,且锁板10位于旋钮9一侧开有导槽,所述导槽位于活动槽上。实际使用时:由于旋钮9外径过小,连接杆8可能会弯折,通过锁板10增加对连接杆8的限位,可以增加连接杆8的稳定性,在使用时,通过旋钮9旋转,带动锁板10旋转,将锁口对准连接杆8,然后推动连接杆8翻转,连接杆8进入锁口内,然后旋转旋钮9使连接杆8进入导槽内,进入导槽内后,通过在翻转连接杆8,连接杆8进入活动槽内,完成完全打开。实施例4: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螺杆11、推套12、两对导筒13、一对U型的导柱14、一对推杆15和一对扩张板16,且推套12与转筒1同轴,所述转架3开有与转筒1同轴的控制孔,所述挡板2上开有连接孔,所述螺杆11与连接孔螺纹连接,且螺杆11穿过连接孔活动连接推套12,所述转筒1内圆周面两端对称于支架4固定导筒13,所述导柱14两端分别穿过导筒13延伸至转筒1外,所述扩张板16与导柱14两端固定,且扩张板16与转筒1外壁面接触,一对所述推杆15一端分别铰接在推套12两侧,所述推杆15另一端与导柱14铰接,所述扩张板16和转筒1外壁面分别覆盖垫层6。实际使用时:当需求尾纤绕圈直径较大的时候,旋转螺杆11,螺杆11由于与挡板2螺纹连接,螺杆11旋进转筒1内,螺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跳线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筒(1)、挡板(2)、转架、支架(4)、卡座(5)、垫层(6)和活动部,所述转架一侧旋转连接挡板(2),所述挡板(2)为圆板,所述挡板(2)上同轴固定转筒(1),所述转筒(1)内可拆卸连接支架(4),所述支架(4)与转筒(1)同轴,所述支架(4)一端位于转筒(1)外,所述活动部设置在支架(4)上,且活动部一侧与转筒(1)接触,所述转筒(1)外包裹垫层(6),所述卡座(5)旋转连接在挡板(2)一侧,且卡座(5)与转筒(1)同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跳线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筒(1)、挡板(2)、转架、支架(4)、卡座(5)、垫层(6)和活动部,所述转架一侧旋转连接挡板(2),所述挡板(2)为圆板,所述挡板(2)上同轴固定转筒(1),所述转筒(1)内可拆卸连接支架(4),所述支架(4)与转筒(1)同轴,所述支架(4)一端位于转筒(1)外,所述活动部设置在支架(4)上,且活动部一侧与转筒(1)接触,所述转筒(1)外包裹垫层(6),所述卡座(5)旋转连接在挡板(2)一侧,且卡座(5)与转筒(1)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跳线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包括一对活动板(7)、一对连接杆(8)和旋钮(9),所示支架(4)位于转筒(1)外的一端对称开有豁口,且支架(4)开有外螺纹,一对所述连接杆(8)一端分别铰接在豁口内,所述旋钮(9)与支架(4)螺纹连接,且旋钮(9)一端与连接杆(8)接触,所述旋钮(9)上开有活动槽,且活动槽大于连接杆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纤跳线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9)上对称固定有扇形的锁板(10),所述锁板(10)之间具有锁口,且锁板(10)位于旋钮(9)一侧开有导槽,所述导槽位于活动槽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跳线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杆(11)、推套(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博苏林峰段金奎郑成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