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后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892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车辙的车辆的后桥,该后桥包括多个车轮导向导杆,所述车轮导向导杆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支承弹簧支撑在车辆的车身上的弹簧导杆,这些车轮导向导杆将车辆的后轮与后桥架连接,所述后桥架包括至少两个至少大致沿车辆纵向方向定向的纵梁和至少一个至少大致沿车辆横向方向定向的横梁,所述后桥架在关于车辆纵向中轴线看的每个车辆侧上通过两个支承部位连接在车身上,并且弹簧导杆和至少一个所述车轮导向导杆连接在纵梁上,所述弹簧导杆在相应纵梁上的连接部在安装状态中沿车辆行驶方向看设置在如下支承部位的间距的中心前方,所述支承部位布置在一个共同的车辆侧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的后桥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车辆的后轮悬架和后桥。关于现有技术例如参见DE102005049947A1、DE102011081836A1、EP2663463B1和DE102013007976A1。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的车桥、尤其是后桥以及机动车的后轮的车轮悬架,所述车桥包括桥架、悬挂在该桥架中的用于该车桥的车轮的驱动单元以及多个车轮导向的且支撑在桥架上的导杆。关于现有技术例如参见DE102005049947A1,其示出一种现今常见并且在该处被称为副车架的后桥架,而在此外示例性提及的DE102011081836A1中也示出一种针对电驱动的车桥设计或鉴于该电驱动的车桥以特殊方式设计的桥架设计的建议方案。尤其是在到目前为止在实践中完全由内燃机驱动的轿车中,电气化、即电动机式的驱动的趋势显著影响了机动车底盘区域的结构设计。除了车桥和车轮悬架本身、即例如其车轮导向导杆的布置之外,在轿车中出于生产和舒适性原因而广泛使用的桥架特别地与该进一步发展相关,这尤其是因为待设置在配备有后轮驱动装置的轿车的桥架或后桥架区域中的电动机式的驱动装置需要显著较多的安装空间并且也比目前(仅)安装在那里的后桥传动机构具有更高重量。除了已知的至少近似矩形的桥架(如DE102005049947A1中所示),还已知这样的车辆桥架,所述桥架包括仅一个唯一的横梁和两个纵梁。例如在EP2663463B1中在桥架俯视图中可见,所述横梁和纵梁构造成至少大致U形的。相应车轮导向导杆、尤其是所谓的弹簧导杆(该弹簧导杆能够将车辆的支承弹簧抵着车身支撑)在此通常固定或连接在纵梁上。同样地,在DE102013007976A1中也示出具有仅一个唯一的横梁的后桥架,其中,驱动单元安装在横梁或其壳体中。在此情况下也可沿车辆行驶方向看非常靠后地在纵梁上看到(仅一个)导杆连接部。弹簧导杆在纵梁上的这种相对靠后的设置尤其是由于车轮悬架区域中缺乏安装空间而是需要的。特别是因为电动机和从动轴必须安装在桥架或车轮悬架的区域中。但根据驱动负荷,现有技术所描述的、具有所描述的弹簧导杆在纵梁上相对靠后的连接的桥架结构或者说后轮悬架会导致后桥架支承件沿车辆竖直方向的非常高的负荷。因此,这些支承件的尺寸必须设计得更大并且因此更复杂且更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后桥,该后桥能够解决所描述的在关于驱动单元和导杆布置方面的安装空间与后桥架支承件的较低的负荷之间的目标冲突。所述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后桥来解决。有利的实施方式和扩展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优选地,在此提出一种后桥,该后桥尤其是用作轿车的后轮悬架和后桥架,该后桥能够以特别有效的方式将用于车辆的(优选电动机式的)驱动单元设置在桥架内并且同时将双车辙的车辆的多个车轮导向导杆以对行驶动力学有利的方式(在导杆或通过所述导杆导向的车轮的运动学和弹性运动学方面)至少部分地铰接连接在双车辙的车辆的桥架上。为此,还提出一种后轮悬架、尤其是车辆的被驱动的后桥的后轮悬架。所述后轮悬架或后桥在此包括至少一个所谓的弹簧导杆,车辆的支承弹簧支承在该弹簧导杆上,该支承弹簧又支撑在车身上。弹簧导杆在此优选构造为横向导杆,该弹簧导杆进一步优选设置在下导杆平面中。下导杆平面描述一个(大致水平的)平面,该平面尤其是由车轮导向弹簧导杆和其它导杆形成并且在车辆竖直轴线上看设置在车轮转动轴线下方。本专利技术意义上的横向导杆在此描述这样的导杆,该导杆在安装在车辆中的状态中至少大致或基本上沿车辆横向方向定向。除了对弹簧进行支撑或支承之外,弹簧导杆还将后桥架与车辆的轮架连接。后桥架在此包括至少两个至少大致沿车辆纵向方向定向的纵梁和至少一个至少大致沿车辆横向方向定向的横梁。特别优选地,后桥架包括正好一个横梁和正好两个纵梁。所述两个优选的纵梁和所述一个优选的横梁在此一起形成至少大致H形的或至少大致U形的后桥架。此外,优选规定,所述车辆能够由电动机驱动并且所述车辆的后桥能够由设置在后桥架上的驱动单元或马达-传动机构单元、尤其是电动机来驱动。代替电动机,驱动单元也可构造为内燃机。驱动单元在此进一步优选设置在位于横梁和两个纵梁之间的自由空间中的后桥架容纳部中并且沿车辆行驶方向(在向前行驶时)设置在横梁后方。在此,进一步优选地,后轮分别通过从动轴与驱动单元或马达-传动机构单元连接。优选地,在此驱动单元在至少两个部位处支撑在车辆的后桥架上。在此可行的是,驱动单元在两个部位处支撑在后桥架上(例如支撑在横梁上)并且在两个另外的部位处支撑在车辆的车身上。替代地,驱动单元也可不支撑在后桥架上。后桥架在此与车身连接。为此,后桥架通过至少四个支承部位与车身连接。在此,各两个支承部位关于车辆纵向中轴线或车辆纵向中心线观察位于各一车辆侧上。换句话说,后桥架的两个支承部位相应位于车辆右侧并且两个支承部位相应位于车辆左侧。这些支承部位在此优选设置在纵梁或后桥架的沿车辆纵向方向看(沿纵梁长度看)的两个端部上。换句话说,后桥架或纵梁包括设置在其(沿车辆行驶方向看的)前端部上的支承部位和设置在其后端部上的支承部位,通过这些支承部位,后桥架优选借助适合的后桥架支承件连接在车身上。这种后桥架支承件例如可以是橡胶支承件或液压支承件。为简单起见,所提及的支承部位在这一点上与纵梁相配设,这些支承部位也可一样好地与横梁相配设。优选地,在此支承件分别位于横梁和纵梁彼此的过渡部位处。在仅一个唯一的横梁的情况下,支承部位则分别设置在每个纵梁的沿车辆行驶方向看敞开的端部上。此外规定,弹簧导杆在纵梁上的连接部(在车辆向前行驶时)沿车辆行驶方向看设置在纵梁的两个支承部位的间距的中心前方。这两个纵梁支承装置在此关于车辆纵向中心线设置在一个共同的车辆侧(即左侧或右侧)上。此外,优选规定,弹簧导杆在纵梁上的连接部沿车辆行驶方向看设置在车轮转动轴线前方或驱动单元或马达-传动机构单元的从动轴前方。特别优选地,在此弹簧导杆在纵梁上的连接部设置在纵梁的(在车辆向前行驶时沿车辆行驶方向看)前三分之一处。特别有利的是,弹簧导杆的连接部在此紧邻前部的后桥架支承件或者说纵梁的前部的支承部位连接。通过如此将弹簧导杆或外倾导杆(Sturzlenker)的连接部设置在纵梁上的两个支承部位的中心前方,作用到后桥架支承件上的负荷、尤其是作用到后部的后桥架支承件上的负荷可显著降低。纵梁上的负荷在此通过弹簧导杆导入或者说通过弹簧导杆在纵梁上的连接部导入,车辆的驱动力矩支撑在这两个后桥架支承件上。支承弹簧位于弹簧导杆上,车轮支承力(Radaufstandskraft)的一部分通过弹簧导杆的杠杆比支撑在后桥架上。负荷方向在此沿车辆竖直方向看向下。在此,用于向前行驶的驱动力矩尤其是在车辆加速时或在较高的驱动力矩的情况下沿顺时针方向看支撑在后桥架和车身上。根据驱动总成在后桥架上的支承部位的数量,驱动力矩或多或少地支撑在后桥架支承件上。例如如果驱动总成在四个支承部位上连接在后桥架上且其中两个支承部位沿车辆行驶方向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车辙的车辆的后桥,所述后桥包括:/n-多个车轮导向导杆,所述车轮导向导杆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支承弹簧(2)支撑在车辆的车身上的弹簧导杆(1),所述车轮导向导杆将车辆的后轮与后桥架(5)连接;/n-所述后桥架(5)包括至少两个至少大致沿车辆纵向方向(L)定向的纵梁(3)和至少一个至少大致沿车辆横向方向(Q)定向的横梁(4);/n-所述后桥架(5)在关于车辆纵向中轴线看的每个车辆侧上通过两个支承部位(2)连接在车身上;并且/n-所述弹簧导杆(1)和至少一个所述车轮导向导杆连接在纵梁(3)上;/n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导杆(1)在相应纵梁(3)上的连接部(12)在安装状态中沿车辆行驶方向(F)看设置在如下支承部位(6)的间距的中心(M)前方,所述支承部位布置在相应一个共同的车辆侧上。/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23 DE 102018214289.01.一种双车辙的车辆的后桥,所述后桥包括:
-多个车轮导向导杆,所述车轮导向导杆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支承弹簧(2)支撑在车辆的车身上的弹簧导杆(1),所述车轮导向导杆将车辆的后轮与后桥架(5)连接;
-所述后桥架(5)包括至少两个至少大致沿车辆纵向方向(L)定向的纵梁(3)和至少一个至少大致沿车辆横向方向(Q)定向的横梁(4);
-所述后桥架(5)在关于车辆纵向中轴线看的每个车辆侧上通过两个支承部位(2)连接在车身上;并且
-所述弹簧导杆(1)和至少一个所述车轮导向导杆连接在纵梁(3)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导杆(1)在相应纵梁(3)上的连接部(12)在安装状态中沿车辆行驶方向(F)看设置在如下支承部位(6)的间距的中心(M)前方,所述支承部位布置在相应一个共同的车辆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其中,所述后桥架(5)在各一个车辆侧上在沿车辆行驶方向(F)看的后端部上包括后部的支承部位(6)并且在沿车辆行驶方向(F)看的前端部上包括前部的支承部位(6),所述后部的支承部位和前部的支承部位用于连接到车身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施坦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宝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