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构件、混炼机用构件及使用该混炼机用构件的混炼机、轴承及使用该轴承的轴承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8906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04
本公开的旋转构件主要包含陶瓷,且具有:第一贯通孔,其供轴插入;以及第二贯通孔,其供从所述轴的外周面突出的楔部、或者与所述轴的外周面直接或间接地滑动接触的固体润滑体插入。第二贯通孔的沿第一贯通孔的轴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多边形状,且所述第二贯通孔在至少一个角部处具有沿着轴向延伸的切口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旋转构件、混炼机用构件及使用该混炼机用构件的混炼机、轴承及使用该轴承的轴承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混炼在调色剂材料、电子部件材料、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材料中使用的糊剂等的混炼机用构件以及使用该混炼机用构件的混炼机、或者在钢铁设备、建设机械、产业机械等中使用的大型轴承以及使用该大型轴承的轴承单元。
技术介绍
以往,在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极涂料等的情况下,使用有平行地配置两根混炼轴而成的双轴挤出机。为了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品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如下双轴混炼机:由陶瓷形成与原材料相接的混炼机用构件(桨叶、螺杆),由此防止了金属杂质的混入。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如下混炼挤出机:将插入在由陶瓷构成的桨叶与装配了桨叶的旋转轴之间的楔部的边缘部做成曲面,并且将形成于桨叶的楔部槽的边缘部做成与楔部的边缘部对应的曲面。另外,要求一种耐磨损性、摩擦振动抑制功能以及耐冲击性高的轴承,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有如下轴承:在沿着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于支承旋转轴的外圈的内周面侧的卡合槽中配置具备润滑作用的摩擦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912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5-7850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1531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构件主要包含陶瓷,且具有:第一贯通孔,其供轴插入;以及第二贯通孔,其供从所述轴的外周面突出的楔部、或者与所述轴的外周面直接或间接地滑动接触的固体润滑体插入。所述第二贯通孔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沿所述第一贯通孔的轴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多边形状,且所述第二贯通孔在至少一个角部处具有沿着所述轴向延伸的切口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混炼机用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混炼机用构件由上述旋转构件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混炼机具备:上述混炼机用构件;轴,其插入到所述第一贯通孔;以及楔部,其从所述轴的外周面突出且插入到所述第二贯通孔。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轴承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由上述旋转构件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轴承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具备:外圈,其由上述旋转构件构成;以及内圈,其由位于所述第一贯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贯通孔同轴的环状体构成,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圈旋转。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轴承单元具备:上述第一轴承;轴,其插入到所述第一贯通孔;以及固体润滑体,其插入到所述第二贯通孔且与所述轴滑动接触。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轴承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单元具备:上述第二轴承;轴,其插入到所述内圈;以及固体润滑体,其插入到所述第二贯通孔,且与所述内圈滑动接触。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公开的混炼机用构件的一例,图1的(a)是主视图,图1的(b)是立体图,图1的(c)是示出轴插入到混炼机用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示出本公开的混炼机用构件的其他例子,图2的(a)是立体图,图2的(b)是侧视图,图2的(c)是图2的(a)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本公开的混炼机用构件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图4的(a)是本公开的用于混炼机的缸内部中的与轴向垂直的剖面的示意图,图4的(b)是本公开的用于混炼机的缸内部中的包含轴在内的剖面的示意图。图5的(a)是图1的混炼机用构件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5的(b)示出在图5的(a)的混炼机用构件插入了楔部的状态。图6的(a)是示出本公开的混炼机用构件的其他例子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6的(b)示出在图6的(a)的混炼机用构件插入了楔部的状态。图7的(a)是示出本公开的混炼机用构件的其他例子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7的(b)示出在图7的(a)的混炼机用构件插入了楔部的状态。图8示出本公开的轴承单元的一例,图8的(a)是主视图,图8的(b)是示出在图8的(a)的轴承单元装配了侧板的状态的AA’线处的剖视图,图8的(c)是示出在图8的(a)的轴承单元装配了侧板的状态的主视图。图9示出本公开的轴承单元的其他例子,图9的(a)是主视图,图9的(b)是示出在图9的(a)的轴承单元装配了侧板的状态的BB’线处的剖视图,图9的(c)是示出在图9的(a)的轴承单元装配了侧板的状态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一个实施例,性质上并不是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的范围的例子。图1是示出将本公开的旋转构件用作混炼机用构件的情况下的混炼机用构件的一例的图,图1的(a)是主视图,图1的(b)是立体图,图1的(c)是示出轴插入到混炼机用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将本公开的旋转构件用作混炼机用构件的情况下的混炼机用构件的其他例子的图,图2的(a)是立体图,图2的(b)是侧视图,图2的(c)是图2的(a)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将旋转构件用作混炼机用构件的情况下的混炼机用构件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图1所示的混炼机用构件是装配于旋转的轴2的剪切桨叶10,且与轴2垂直的剖面呈大致三角形状,并用于高效地混炼混合物(糊剂)。另外,图2所示的混炼机用构件是装配于旋转的轴2的、具有螺旋状的3条螺纹的螺杆20,并用于将混合物从供给方向朝向排出方向输送。图2所示的螺杆20示出了具有3条螺纹的形状,但也可以是具有2条螺纹的形状。另外,螺杆20的外周也可以是与图2所示的螺旋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在该情况下,能够使混合物从排出方向朝供给方向返回。需要说明的是,螺旋的方向可以与轴2的旋转的方向相反。而且,图3所示的混炼机用构件是装配于旋转的轴2的阻力桨叶30,且具有凸缘形状。通过采用这样的形状,能够堵塞缸1的混炼空间,成为混合物的行进的阻力,从而控制混合物在缸1内的移动速度。在任何情况下,轴2都由金属构成。本公开的混炼机用构件10、20、30主要包含陶瓷,且具有供轴2插入的第一贯通孔11和供从轴2的外周面突出的楔部3插入的第二贯通孔12,第二贯通孔12的沿第一贯通孔11的轴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多边形状,且第二贯通孔12在至少一个角部处具有沿着轴向延伸的切口部13。通过具有切口部13而能够设置不与楔部3接触的空间。利用该空间,能够降低从楔部3的边缘部附近受到的应力集中,在来自轴2的转矩传递中,能够缓和成为楔部槽的第二贯通孔12的应力部处的拉伸应力的负荷,且能够降低破损的可能性。在图5的(a)示出图1的混炼机用构件10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如图5的(a)所示,第二贯通孔12具备与第一贯通孔11的轴平行的多个平面P1~P3。通过这些平面,使得第二贯通孔12的沿第一贯通孔11的轴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四边形状。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贯通孔12不限定于这样的四边形状,也可以是五边形状、六边形状等其他多边形状。而且,混炼机用构件10在相邻的平面彼此交叉的角部具备与第二贯通孔12相连的切口部13(13a、13b)。在图5的(a)中,切口部13a位于平面P1和平面P2交叉的角部,切口部13b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构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旋转构件主要包含陶瓷,且具有:第一贯通孔,其供轴插入;以及第二贯通孔,其供从所述轴的外周面突出的楔部、或者与所述轴的外周面直接或间接地滑动接触的固体润滑体插入,/n所述第二贯通孔的沿所述第一贯通孔的轴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多边形状,且所述第二贯通孔在至少一个角部处具有沿着所述轴向延伸的切口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30 JP 2018-1615081.一种旋转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构件主要包含陶瓷,且具有:第一贯通孔,其供轴插入;以及第二贯通孔,其供从所述轴的外周面突出的楔部、或者与所述轴的外周面直接或间接地滑动接触的固体润滑体插入,
所述第二贯通孔的沿所述第一贯通孔的轴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多边形状,且所述第二贯通孔在至少一个角部处具有沿着所述轴向延伸的切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口部的内表面的粗糙度曲线中的截面高度差(Rδc)比与所述楔部或所述固体润滑体内接的内表面大,所述粗糙度曲线中的所述截面高度差(Rδc)表示所述粗糙度曲线中的25%的负荷长度比处的截面高度与所述粗糙度曲线中的75%的负荷长度比处的截面高度之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口部的内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比与所述楔部或所述固体润滑体内接的内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贯通孔的与所述楔部或所述固体润滑体内接的内表面具有: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它们隔着所述第二贯通孔而相互对置;以及上表面,其将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侧面中的晶体粒子的最大粒径比所述上表面中的晶体粒子的最大粒径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构件,其中,
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侧面中的晶体粒子的最大粒径与所述上表面中的晶体粒子的最大粒径之差为0.2μm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部邦宏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