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木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871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茶木杯,由多块原生态茶树条箍成一个中空圆柱体或橄榄体筒状杯体,杯底由一块原木镶嵌在筒状杯体底部的凹槽内,再在杯体上口过盈套上口箍,中间过盈套中箍、底部外面过盈套底座箍,再经过对杯体的内外打磨,烫图案等。并且可以增加一原木茶杯盖,为了不使原木茶杯盖被水汽泡涨变形、开裂,可以在杯盖底部套一塑料底套。这样就可制成美观,环保、结构简单,寿命长,坚固耐用,达到茶具颜色对茶汤色泽的衬托;材料对茶汤滋味和香气不吸茶香,茶色不损,茶香气更浓的要求,实现了功能、质地、色泽三者协调的茶木杯。(*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茶具,尤其是原生态材质制成的茶杯。
技术介绍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是众多国人的一大嗜好。对所使用的茶具非常有讲究,一是要求茶具颜色对茶汤色泽的衬托;二是茶具的材料对茶汤滋味和香气的影响,材料除要求坚而耐用外,至少要不损茶质;必须将茶具的功能、质地、色泽三者协调,这样金属茶具泡茶远不如陶瓷品,原生态茶具为最佳。中国专利ZL89207482.5,公开了一种直接利用多节不同口径的竹段和一块竹板加工套接组舍成型竹碗(茶杯)。保持了竹材的自然纹理,又可以作为餐具使用。还有中国专利ZL92206463.6,公告号CN21117087U竹茶杯专利,采用杯体(1)是由竹板车削成有一定厚度的竹园片,由多块竹园片经拼接组合成一个实体圆柱体坯料后,再车削成的一个中空抛物面体。杯底(2)是由一块竹板车削成有一定厚度的倒凹型竹园片。组合缝(3)是杯体(1)和杯底(2)采用拼合相连接,并用树脂胶作粘合剂。以上的茶杯采用了树脂胶做粘合剂无意中不环保,破坏了原生态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纯原生态,美观,不吸茶香,茶色不损,坚固耐用的茶木杯。 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木杯,由多块原生态茶树条箍成一个中空圆柱体或橄榄体筒状坯料,杯底由一块原木镶嵌在筒状底部的凹槽内,再在杯体上口,中间、底部外面过盈套三金属箍。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茶木杯采用多块原生态茶树条箍成一个中空圆柱体或橄榄体筒状坯料,杯底由一块原木镶嵌在筒状底部的凹槽内,再在杯体上口,中间、底部外面过盈套三金属箍,这样美观,环保、结构简单,寿命长,坚固耐用,而且达到茶具颜色对茶汤色泽的衬托;不吸茶香,茶色不损,茶香气更浓,热度保持更久,雅观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图1为茶木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中1、为杯体 2、茶树条 3、为上口箍 4、为中箍 5、为底座箍 6、原木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一种茶木杯,由多块原生态茶树条2箍成一个中空圆柱体或橄榄体筒状杯体1,杯底由一块原木镶嵌在筒状杯体1底部的凹槽内,再在杯体1上口过盈套上口箍3,中间过盈套中箍4、底部外面过盈套底座箍5,再经过对杯体1的内外打磨,烫图案等。并且可以增加一原木茶杯盖,为了不使原木茶杯盖被水汽泡涨变形、开裂,可以在杯盖底部套一塑料底套。这样就可制成美观,环保、结构简单,寿命长,坚固耐用,达到茶具颜色对茶汤色泽的衬托;材料对茶汤滋味和香气不吸茶香,茶色不损,茶香气更浓的要求,实现了功能、质地、色泽三者协调的茶木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木杯,其特征在于:杯体(1)由多块原生态茶树条(2)箍成一个中空圆柱体或橄榄体筒状,杯底由一块原木镶嵌在筒状杯体(1)底部的凹槽内,再在杯体(1)上口过盈套上口箍(3),中间过盈套中箍(4)、底部外面过盈套底座箍(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木杯,其特征在于杯体(1)由多块原生态茶树条(2)箍成一个中空圆柱体或橄榄体筒状,杯底由一块原木镶嵌在筒状杯体(1)底部的凹槽内,再在杯体(1)上口过盈套上口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定剡
申请(专利权)人:天台县剡溪工艺制品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