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861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箱体和护角组件,其中,显示模组用于显示信息;箱体用于安装固定显示模组,箱体的角部设置有弹性机构和收容空间;护角组件转动连接于箱体的角部,并且相对于箱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护角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护角组件收容于收容空间内;当护角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护角组件包裹显示模组和箱体的角部;弹性机构用于与护角组件相配合并且将护角组件定位在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当显示装置处于使用状态时,护角组件位于第一位置,从而不会妨碍显示装置的正常显示;当显示装置处于运输状态时,护角组件位于第二位置,从而能够避免外力撞击损坏显示装置的角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显示装置一般相互连接的显示模组和箱体,箱体用于安装且固定显示模组。市面上的很多显示装置,外形结构均呈方形或矩形,具有角部。在显示装置的运输过程中,一般将显示装置放置在纸箱内,纸箱的防撞能力差,一旦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撞击,纸箱内部的显示装置就会受到撞击,导致显示装置容易发生损坏。当显示装置收到撞击时,角部最易受力受损,进而影响显示装置的屏幕清晰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显示装置的角部易被撞击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箱体和护角组件,其中,显示模组用于显示信息;箱体用于安装固定所述显示模组,所述箱体的角部设置有弹性机构和收容空间;护角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的角部,并且相对于箱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护角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护角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当所述护角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护角组件包裹所述显示模组和箱体的角部;所述弹性机构用于与护角组件相配合并且将护角组件定位在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角组件包括转动部、安装部和转轴,所述安装部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转轴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转动部通过所述转轴相对于箱体和安装部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轴与第一通孔过盈配合,与所述第二通孔间隙配合,所述转动部和转轴共同相对于箱体和安装部转动;或者,所述转轴与第一通孔间隙配合,与所述第二通孔过盈配合,所述转动部绕所述转轴相对于箱体和安装部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包括第一角壁、第二角壁和连接杆,第一角壁与第二角壁之间形成有夹角,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角壁和/或第二角壁连接,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和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之间设置有圆柱面,所述第一定位槽能够与所述弹性机构相配合,将护角组件定位在第一位置;所述第二定位槽能够与所述弹性机构相配合,将护角组件定位在第二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壳体、弹性件和滚珠,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空且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弹性件和滚珠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并且弹性件的一端顶持所述滚珠,使得所述滚珠能够从所述开口处凸出于所述壳体。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护角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滚珠顶持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当所述护角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滚珠顶持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当所述护角组件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时,所述滚珠与圆柱面相抵接,进而被圆柱面压缩于所述弹性结构的壳体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箱体的角部开设有螺纹孔,用于安装所述弹性机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相对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还包括顶壁,所述顶壁与所述连接杆分别位于转动部的相对两端,当所述护角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顶壁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存在间隙。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壁远离连接杆的一端还设置有凸出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显示装置,通过在箱体的角部转动连接护角组件,当显示装置处于使用状态时,护角组件位于第一位置,即,收容于箱体角部的收容空间内,从而不会妨碍显示装置的正常显示,也不会影响显示装置的外观美观;当显示装置处于运输状态时,护角组件位于第二位置,即,包裹显示模组和箱体的角部,从而能够避免外力撞击损坏显示装置的角部。另外,通过在箱体的角部设置弹性机构,弹性机构能够与护角组件相配合并且将护角组件定位在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从而使得护角组件能够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不会随意发生晃动或转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从反面一侧并且护角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从反面一侧并且护角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从正面一侧并且护角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从反面一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护角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弹性机构的纵向截面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当护角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显示装置沿对角线位置的纵向截面剖视图。图9为图8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当护角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显示装置沿对角线位置的纵向截面剖视图。图11为图10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显示模组100,箱体200,收容空间210,第一连接孔220,螺纹孔230,弹性机构240,壳体241,开口242,弹性件243,滚珠244;护角组件300,转动部310,第一角壁311、第二角壁312,顶壁313,凸出部314,连接杆315,圆柱面316,第一通孔317,第一定位槽318,第二定位槽319,安装部320,第二连接孔321,圆弧面凸起部322,凹槽323,第二通孔324,转轴33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显示模组,用于显示信息;/n箱体,用于安装固定所述显示模组,所述箱体的角部设置有弹性机构和收容空间,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壳体、弹性件和滚珠,所述弹性件顶持所述滚珠以凸出于所述壳体;及/n护角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的角部,并且相对于箱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护角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护角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当所述护角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护角组件包裹所述显示模组和箱体的角部;所述护角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护角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滚珠顶持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护角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滚珠顶持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组,用于显示信息;
箱体,用于安装固定所述显示模组,所述箱体的角部设置有弹性机构和收容空间,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壳体、弹性件和滚珠,所述弹性件顶持所述滚珠以凸出于所述壳体;及
护角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的角部,并且相对于箱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护角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护角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当所述护角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护角组件包裹所述显示模组和箱体的角部;所述护角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护角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滚珠顶持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护角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滚珠顶持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角组件包括转动部、安装部和转轴,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转动部通过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箱体和所述安装部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通孔过盈配合,与所述第二通孔间隙配合,所述转动部和所述转轴共同相对于所述箱体和所述安装部转动;或者,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通孔间隙配合,与所述第二通孔过盈配合,所述转动部绕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箱体和所述安装部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包括第一角壁、第二角壁和连接杆,所述第一角壁与所述第二角壁之间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生和谭安春李振龙杨俊丰
申请(专利权)人:利亚德智慧显示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