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8297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及平衡状态的推车车架、前轮组件、后轮组件,推车车架包括前轮支架、后轮支架、推杆支架,前轮组件设于前轮支架的下部,后轮组件设于后轮支架的下部,通过使后轮支架的上端部与前轮支架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使推杆支架的下端部与后轮支架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并设置弹性组件连接前轮支架和推杆支架,通过在推车车架处于平衡状态时使弹性组件蓄能,能够在推车车架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时,通过弹性组件释放能量驱使推车车架变换至折叠状态或者展开状态,实现儿童推车的折叠或展开,使儿童推车的结构更加简洁、高级感强,折叠后占用空间更小、便于收纳,能够自动打开或折叠、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推车
本技术涉及童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技术介绍
儿童推车为用户在日常生活中携带婴幼儿出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儿童用品之一。为了减小存放空间,现有儿童推车的推车车架大多可以折叠,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6031448U就公开了一种儿童推车或可折叠婴儿车的车架,其通过在前轮支架和推杆之间设置齿轮连接的方式,实现前轮车架和推杆的联动折叠或联动打开,但该方案中的齿轮为刚性部件,折叠过程中不能变形,且需要较大的转动空间,造成该方案的结构臃肿,高级感不强,折叠后占用空间大,不便于收纳,不能实现自动折叠或自动打开的功能,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结构简洁、高级感强、便于收纳、使用方便的儿童推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推车车架、前轮组件、后轮组件,所述推车车架包括:前轮支架,所述前轮组件设于所述前轮支架的下部;后轮支架,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后轮支架的下部,所述后轮支架的上端部与所述前轮支架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推杆支架,所述推杆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后轮支架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当所述推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前轮支架、所述后轮支架及所述推杆支架相互远离,当所述推车车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前轮支架、所述后轮支架及所述推杆支架相互靠拢;所述推车车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前轮支架和所述推杆支架的弹性组件;所述推车车架还具有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转换过程中的平衡状态,在所述推车车架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述前轮支架、所述后轮支架、所述推杆支架和所述弹性组件相对静止,所述弹性组件蓄能,在所述平衡状态被打破时,所述弹性组件释放能量驱使所述前轮支架、所述推杆支架向靠近所述后轮支架的方向转动使所述推车车架变换至折叠状态,或者,所述弹性组件释放能量驱使所述前轮支架、所述推杆支架向远离所述后轮支架的方向转动使所述推车车架变换至展开状态。优选地,所述弹性组件为具有开口的环状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前轮支架通过第一凸柱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推杆支架通过第二凸柱转动连接,所述前轮支架、所述后轮支架及所述推杆支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当所述推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凸柱、所述转轴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转轴、所述第二凸柱之间的连线构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朝向所述弹性组件的角度大于180度;当所述推车车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凸柱、所述转轴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转轴、所述第二凸柱之间的连线构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朝向所述弹性组件的角度小于180度;当所述推车车架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述第一凸柱、所述转轴及第二凸柱处于同一平面。优选地,所述弹性组件为具有开口的环状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体、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分别设置在所述弹性体的两端,用于将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前轮支架、所述推杆支架相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前轮支架的上端部通过第一凸柱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推杆支架的下端部通过第二凸柱相转动连接,在所述推车车架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述第一凸柱的轴心线、所述第二凸柱的轴心线、所述前轮支架相对于所述后轮支架转动的转动轴心线、所述推杆支架相对于所述后轮支架转动的转动轴心线均位于同一平面。优选地,所述前轮支架相对于所述后轮支架转动的转动轴心线与所述推杆支架相对于所述后轮支架转动的转动轴心线相重合。优选地,所述推车车架还包括用于限定所述前轮支架、所述推杆支架相对于所述后轮支架转动时的转动角度的限位机构。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后轮支架上端部的限位杆、设置在所述前轮支架上端部的第一限位槽、设置在所述推杆支架下端部的第二限位槽,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均为弧形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圆心位于所述前轮支架相对于所述后轮支架转动的转动轴心线上,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圆心位于所述推杆支架相对于所述后轮支架转动的转动轴心线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前轮支架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后轮支架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推杆支架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限位槽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二限位槽位于所述第三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由外向内依次排列,所述弹性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推车车架处于平衡状态时,向上拉动所述推杆支架,所述推车车架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所述弹性组件释放能量驱使所述推车车架转换至展开状态;当所述推车车架处于平衡状态时,向下推动所述推杆支架,所述推车车架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所述弹性组件释放能量驱使所述推车车架转换至折叠状态。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提供的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及平衡状态的推车车架、前轮组件、后轮组件,推车车架包括前轮支架、后轮支架、推杆支架,前轮组件设于前轮支架的下部,后轮组件设于后轮支架的下部,通过使后轮支架的上端部与前轮支架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使推杆支架的下端部与后轮支架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并设置弹性组件连接前轮支架和推杆支架,通过在推车车架处于平衡状态时使弹性组件蓄能,能够在推车车架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时,通过弹性组件释放能量驱使推车车架变换至折叠状态或者展开状态,实现儿童推车的折叠或展开,使儿童推车的结构更加简洁、高级感强,折叠后占用空间更小、便于收纳,能够自动打开或折叠、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此时,推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此时,推车车架处于平衡状态。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此时,推车车架处于折叠状态。图8为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10.推车车架;20.前轮组件;30.后轮组件;100.前轮支架;101.第一连接板;1011.第一限位槽;1012.第一凸柱;1013.第一转轴孔;200.后轮支架;201.第二连接板;2011.第二转轴孔;300.推杆支架;301.第三连接板;3011.转轴;3012.第二凸柱;3013.第二限位槽;400.弹性组件;401.弹性体;402.第一安装座;4021.第一安装孔;403.第二安装座;4031.第二安装孔;404.开口;500.限位机构;501.第一限位槽;502.第二限位槽;503.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本技术中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向的定义,均是以儿童在乘坐在该儿童推车上时所观察到的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推车车架、前轮组件、后轮组件,所述推车车架包括:/n前轮支架,所述前轮组件设于所述前轮支架的下部;/n后轮支架,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后轮支架的下部,所述后轮支架的上端部与所述前轮支架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n推杆支架,所述推杆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后轮支架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n当所述推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前轮支架、所述后轮支架及所述推杆支架相互远离,当所述推车车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前轮支架、所述后轮支架及所述推杆支架相互靠拢;/n其特征在于:/n所述推车车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前轮支架和所述推杆支架的弹性组件;/n所述推车车架还具有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转换过程中的平衡状态,在所述推车车架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述前轮支架、所述后轮支架、所述推杆支架和所述弹性组件相对静止,所述弹性组件蓄能,在所述平衡状态被打破时,所述弹性组件释放能量驱使所述前轮支架、所述推杆支架向靠近所述后轮支架的方向转动使所述推车车架变换至折叠状态,或者,所述弹性组件释放能量驱使所述前轮支架、所述推杆支架向远离所述后轮支架的方向转动使所述推车车架变换至展开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推车车架、前轮组件、后轮组件,所述推车车架包括:
前轮支架,所述前轮组件设于所述前轮支架的下部;
后轮支架,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后轮支架的下部,所述后轮支架的上端部与所述前轮支架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
推杆支架,所述推杆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后轮支架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
当所述推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前轮支架、所述后轮支架及所述推杆支架相互远离,当所述推车车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前轮支架、所述后轮支架及所述推杆支架相互靠拢;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车车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前轮支架和所述推杆支架的弹性组件;
所述推车车架还具有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转换过程中的平衡状态,在所述推车车架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述前轮支架、所述后轮支架、所述推杆支架和所述弹性组件相对静止,所述弹性组件蓄能,在所述平衡状态被打破时,所述弹性组件释放能量驱使所述前轮支架、所述推杆支架向靠近所述后轮支架的方向转动使所述推车车架变换至折叠状态,或者,所述弹性组件释放能量驱使所述前轮支架、所述推杆支架向远离所述后轮支架的方向转动使所述推车车架变换至展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为具有开口的环状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前轮支架通过第一凸柱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推杆支架通过第二凸柱转动连接,所述前轮支架、所述后轮支架及所述推杆支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当所述推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凸柱、所述转轴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转轴、所述第二凸柱之间的连线构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朝向所述弹性组件的角度大于180度;当所述推车车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凸柱、所述转轴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转轴、所述第二凸柱之间的连线构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朝向所述弹性组件的角度小于180度;当所述推车车架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述第一凸柱、所述转轴及第二凸柱处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为具有开口的环状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体、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分别设置在所述弹性体的两端,用于将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前轮支架、所述推杆支架相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翔尤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