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的交互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基于智能传感器与边缘终端的物理连接关系,通过所述智能传感器接收所述边缘终端所发送的报文信息;利用所述智能传感器对所述报文信息进行解析,并与所述边缘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响应;基于所述智能传感器与所述边缘终端的通信连接关系,通过所述智能传感器向所述边缘终端发送传感数据。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利用规范化的统一通信规约可实现各类数据在边缘终端与智能传感器之间的非通信网络传输,提高低压配电网对智能传感器接入的适应性、可靠性和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网交互
,尤其涉及一种实现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配电网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低压配电网位于配电网的末端,担负着连接输电网及直接面向用户供电的重要职责,是保证供电质量的关键环节,且低压配电网为当前电力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应用场合。长期以来由于技术与管理的滞后,低压配电网一直存在终端设备数量多、种类繁杂、智能化水平低、标准不统一、网络走线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台区运维、设备调控、用户体验与资产管理等方面仍较为落后。尤其是在台区运维方面,目前故障排查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巡视完成,工作效率十分低下。为适应电力全域物联网的应用需求,现有低压配电网数据采集系统将逐步发展成为“云平台—边缘节点—采集终端”的体系架构,而作为核心边缘节点的边缘终端设备必须具备即插即用多种采集终端(如智能传感器)的能力,以实现适合未来电力全域物联网的基本需求。然而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深化应用,日益繁多的传感器设备由于采集数据的表达格式无法统一、设备信息的交互类型不一致等弊端,难以实现边缘终端设备在不同网络环境中的自识别与即插即用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的交互方法及系统,利用规范化的统一通信规约可实现各类数据在边缘终端与智能传感器之间的非通信网络传输,提高低压配电网对智能传感器接入的适应性、可靠性和灵活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现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的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智能传感器与边缘终端的物理连接关系,通过所述智能传感器接收所述边缘终端所发送的报文信息;利用所述智能传感器对所述报文信息进行解析,并与所述边缘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响应;基于所述智能传感器与所述边缘终端的通信连接关系,通过所述智能传感器向所述边缘终端发送传感数据。可选的,所述利用所述智能传感器对所述报文信息进行解析,并与所述边缘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响应包括:从所述报文信息中解析出上行报文与下行报文;基于所述下行报文与所述智能传感器相关信息的匹配验证结果,触发所述智能传感器响应所述上行报文并与所述边缘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可选的,所述下行报文包括前期验证信息和后期验证信息;所述前期验证信息包括传感器地址和报文校验码,所述后期验证信息包括报文类型和存储数据长度。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下行报文与所述智能传感器相关信息的匹配验证结果,触发所述智能传感器响应所述上行报文并与所述边缘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包括:将所述下行报文中的前期验证信息与所述智能传感器的通信地址进行匹配,判断所述前期验证信息是否正确;在判断所述前期验证信息正确之后,继续将所述下行报文中的后期验证信息与所述智能传感器的通信类型进行匹配,判断所述后期验证信息是否符合通信规范;若所述后期验证信息符合通信规范,则触发所述智能传感器响应所述上行报文并与所述边缘终端建立通信连接;若所述后期验证信息不符合通信规范,则触发所述智能传感器认证所述上行报文为异常报文,并在特定时间段内作出异常响应。可选的,在判断所述前期验证信息是否正确之后,还包括:若判断所述前期验证信息不正确,则触发所述边缘终端在等待超时的情况下重新发送报文信息。另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的交互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报文接收模块,用于基于智能传感器与边缘终端的物理连接关系,通过所述智能传感器接收所述边缘终端所发送的报文信息;通信连接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智能传感器对所述报文信息进行解析,并与所述边缘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响应;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智能传感器与所述边缘终端的通信连接关系,通过所述智能传感器向所述边缘终端发送传感数据。可选的,所述通信连接模块包括:报文解析单元,用于从所述报文信息中解析出上行报文与下行报文;通信匹配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下行报文与所述智能传感器相关信息的匹配验证结果,触发所述智能传感器响应所述上行报文并与所述边缘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可选的,所述下行报文包括前期验证信息和后期验证信息;所述前期验证信息包括传感器地址和报文校验码,所述后期验证信息包括报文类型和存储数据长度。可选的,所述通信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下行报文中的前期验证信息与所述智能传感器的通信地址进行匹配,判断所述前期验证信息是否正确;在判断所述前期验证信息正确之后,继续将所述下行报文中的后期验证信息与所述智能传感器的通信类型进行匹配,判断所述后期验证信息是否符合通信规范;若所述后期验证信息符合通信规范,则触发所述智能传感器响应所述上行报文并与所述边缘终端建立通信连接;若所述后期验证信息不符合通信规范,则触发所述智能传感器认证所述上行报文为异常报文,并在特定时间段内作出异常响应。可选的,所述通信匹配单元还用于在判断所述前期验证信息不正确之后,触发所述边缘终端在等待超时的情况下重新发送报文信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构建规范化的统一通信规约可实现各类数据在边缘终端与智能传感器之间的非通信网络传输,且保持各类数据的表达格式一致,以此提高低压配电网对智能传感器接入的适应性、可靠性和灵活性,从而降低人工巡视排查配电网故障的工作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实现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的场景应用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实现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的交互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实现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实现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的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基于智能传感器与边缘终端的物理连接关系,通过所述智能传感器接收所述边缘终端所发送的报文信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出的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的场景应用示意图,所述智能传感器包括电流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水浸传感器、油温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局方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任意一类传感器与所述边缘终端之间是以二线RS485串行方式相连接的,通过所述边缘终端识别到端口连接状态后开始以问答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基于智能传感器与边缘终端的物理连接关系,通过所述智能传感器接收所述边缘终端所发送的报文信息;/n利用所述智能传感器对所述报文信息进行解析,并与所述边缘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响应;/n基于所述智能传感器与所述边缘终端的通信连接关系,通过所述智能传感器向所述边缘终端发送传感数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智能传感器与边缘终端的物理连接关系,通过所述智能传感器接收所述边缘终端所发送的报文信息;
利用所述智能传感器对所述报文信息进行解析,并与所述边缘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响应;
基于所述智能传感器与所述边缘终端的通信连接关系,通过所述智能传感器向所述边缘终端发送传感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智能传感器对所述报文信息进行解析,并与所述边缘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响应包括:
从所述报文信息中解析出上行报文与下行报文;
基于所述下行报文与所述智能传感器相关信息的匹配验证结果,触发所述智能传感器响应所述上行报文并与所述边缘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报文包括前期验证信息和后期验证信息;
所述前期验证信息包括传感器地址和报文校验码,所述后期验证信息包括报文类型和存储数据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下行报文与所述智能传感器相关信息的匹配验证结果,触发所述智能传感器响应所述上行报文并与所述边缘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包括:
将所述下行报文中的前期验证信息与所述智能传感器的通信地址进行匹配,判断所述前期验证信息是否正确;
在判断所述前期验证信息正确之后,继续将所述下行报文中的后期验证信息与所述智能传感器的通信类型进行匹配,判断所述后期验证信息是否符合通信规范;
若所述后期验证信息符合通信规范,则触发所述智能传感器响应所述上行报文并与所述边缘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若所述后期验证信息不符合通信规范,则触发所述智能传感器认证所述上行报文为异常报文,并在特定时间段内作出异常响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前期验证信息是否正确之后,还包括:
若判断所述前期验证信息不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杨珺,梁朔,李珊,秦丽文,俞小勇,陈绍南,于力,张斌,郭志诚,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