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型的锂电池用软包装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8040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稳定型的锂电池用软包装膜,具体为一种稳定型的锂电池用软包装膜,包括上铝塑膜和下铝塑膜,上铝塑膜和下铝塑膜之间夹持设有间隔层,且上铝塑膜的顶端贴合设有上粘胶层,下铝塑膜的底端贴合设有下粘胶层,上粘胶层的顶端贴合设有缓冲层,缓冲层的顶端贴合设有保护膜,下粘胶层的底端贴合设有编网层,编网层的底端贴合设有绝缘层,有益效果为:本实用在软包装膜本体中添加了编网层和绝缘层等结构,其中编网层为金属编制网,其与绝缘层紧密贴合,相比其它膜层,编网层的结构韧性更好,因此相比较传统技术,本实用可尽量降低电池鼓包的产生概率,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型的锂电池用软包装膜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稳定型的锂电池用软包装膜。
技术介绍
软包锂电池是通过液态锂离子电池套上一层聚合物外壳制作而成,相较于普通锂离子电池来说,软包锂电池具有安全性好、质量轻、容量大等多种优势,因此,现如今在各种电子产品领域内用途广泛。软包锂电池的外侧软包装膜是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通常由多层铝塑膜和聚合物保护膜共同贴合构成,然而,现有锂离子电池软包装膜仍然具有一些缺陷值得改进,具体如下:1.当锂离子电池充电过多或浸水时,电池一侧会出现鼓包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电池侧壁裂开,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现有的锂离子电池通常呈矩形状,其三条侧边均是由软包装膜上下贴合而成,且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胶接贴合处的侧边存在漏液隐患,可能会导致液态锂离子从缝隙中泄漏出来,引起不必要的安全事故。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稳定型的锂电池用软包装膜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稳定型的锂电池用软包装膜,以达到安全、稳定防泄漏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型的锂电池用软包装膜,包括上铝塑膜和下铝塑膜,所述上铝塑膜和下铝塑膜之间夹持设有间隔层,且上铝塑膜的顶端贴合设有上粘胶层,下铝塑膜的底端贴合设有下粘胶层,所述上粘胶层的顶端贴合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顶端贴合设有保护膜,所述下粘胶层的底端贴合设有编网层,所述编网层的底端贴合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底端贴合设有接触层,所述上铝塑膜、下铝塑膜、间隔层、上粘胶层、缓冲层、保护膜、下粘胶层、编网层、绝缘层以及接触层共同构成软包装膜本体,且软包装膜本体包裹在锂电池的外侧。优选的,所述软包装膜本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防漏边框,软包装膜本体的一侧上下两端均贴合设有加强片,所述防漏边框为横截面呈侧凹字形的长条状结构,所述加强片的两侧分别与两防漏边框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优选的,所述防漏边框的顶端均贯穿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部均穿插设有防漏插件,所述防漏插件的横截面呈T形状,其底端均贯穿软包装膜本体并嵌入在防漏边框的底部内。优选的,所述绝缘层的顶端均匀设有防滑鼓包,所述防滑鼓包与绝缘层为一体成型结构,其防滑鼓包均与编网层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软包装膜本体包裹在锂电池的外侧,且软包装膜本体的接口处均通过胶接粘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在软包装膜本体中添加了编网层和绝缘层等结构,其中编网层为金属编制网,其与绝缘层紧密贴合,相比其它膜层,编网层的结构韧性更好,因此相比较传统技术,本实用可尽量降低电池鼓包的产生概率,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2.本实用在锂离子电池的两侧均添加有防漏边框,在锂离子电池的一端上下两侧均贴合设置有加强片,且防漏边框中贯穿设置有防漏插件,上述结构均可以提高软包装膜本体接口处的密封性,降低漏液情况发生的概率,相比传统技术,本实用的软包装膜安全性能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软包装膜本体结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防漏边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铝塑膜、2下铝塑膜、3间隔层、4上粘胶层、5缓冲层、6保护膜、7下粘胶层、8编网层、9绝缘层、10接触层、11软包装膜本体、12防漏边框、13加强片、14防漏插件、15开口、16防滑鼓包。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稳定型的锂电池用软包装膜,包括上铝塑膜1和下铝塑膜2,上铝塑膜1和下铝塑膜2之间夹持设有间隔层3,且上铝塑膜1的顶端贴合设有上粘胶层4,下铝塑膜2的底端贴合设有下粘胶层7,上粘胶层4的顶端贴合设有缓冲层5,缓冲层5的顶端贴合设有保护膜6,上铝塑膜1和下铝塑膜2均为铝塑膜制成,上粘胶层4和下粘胶层7均为胶水硬化后的涂层,缓冲层5为塑胶材质,具有很好的弹性,而保护膜6为聚乙烯单层膜。下粘胶层7的底端贴合设有编网层8,编网层8的底端贴合设有绝缘层9,绝缘层9的底端贴合设有接触层10,上铝塑膜1、下铝塑膜2、间隔层3、上粘胶层4、缓冲层5、保护膜6、下粘胶层7、编网层8、绝缘层9以及接触层10共同构成软包装膜本体11,且软包装膜本体11包裹在锂电池的外侧,编网层8为金属编制网,绝缘层9和接触层10均为PE层绝缘材料,上述各单层膜结构整体构成软包装膜本体11,至于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外形如图2所示,其一侧共有两个极片。软包装膜本体1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防漏边框12,软包装膜本体11的一侧上下两端均贴合设有加强片13,防漏边框12为横截面呈侧凹字形的长条状结构,加强片13的两侧分别与两防漏边框12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如图2所示,其中防漏边框12为橡胶材质,其分别贴合在锂离子电池的两侧,而加强片13为金属片,其固定在两防漏边框12上。防漏边框12的顶端均贯穿设有开口15,开口15的内部均穿插设有防漏插件14,防漏插件14的横截面呈T形状,其底端均贯穿软包装膜本体11并嵌入在防漏边框12的底部内,如图4,开口15贯穿在防漏边框12的顶侧,防漏插件14的底端贯穿开口15和软包装膜本体11,且防漏插件14和防漏边框12之间胶接固定。绝缘层9的顶端均匀设有防滑鼓包16,防滑鼓包16与绝缘层9为一体成型结构,其防滑鼓包16均与编网层8紧密贴合,如图1和图3所示,编网层8和绝缘层9紧密贴合在一起,防滑鼓包16的作用是防止二者错位,增大二者接触面积的摩擦力。软包装膜本体11包裹在锂电池的外侧,且软包装膜本体11的接口处均通过胶接粘合,软包装膜本体11本为矩形状,其通过对折将锂离子电池包裹后,自然会出现三条边具有开口,另外一条边为折痕,其中三条具有开口的边均通过胶水粘结而成。工作原理:本技术中,软包装膜本体11是由上铝塑膜1、下铝塑膜2、缓冲层5、保护膜6、编网层8以及绝缘层9等多层结构共同贴合而成,其中编网层8为金属编制网,其作用是增强软包装膜本体11的韧性和结构强度,阻止锂离子电池的侧壁产生鼓包,提高其安全性能。在锂离子电池的两侧均贴合设置有防漏边框12,在锂离子电池的一端上下两侧均贴合设有加强片13,且加强片13和防漏边框12之间固定连接。在防漏边框12的内侧均穿插设置有防漏插件14,上述各结构均具有增强软包装膜本体11接口处密封性的作用,防止漏液,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型的锂电池用软包装膜,包括上铝塑膜(1)和下铝塑膜(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铝塑膜(1)和下铝塑膜(2)之间夹持设有间隔层(3),且上铝塑膜(1)的顶端贴合设有上粘胶层(4),下铝塑膜(2)的底端贴合设有下粘胶层(7),所述上粘胶层(4)的顶端贴合设有缓冲层(5),所述缓冲层(5)的顶端贴合设有保护膜(6),所述下粘胶层(7)的底端贴合设有编网层(8),所述编网层(8)的底端贴合设有绝缘层(9),所述绝缘层(9)的底端贴合设有接触层(10),所述上铝塑膜(1)、下铝塑膜(2)、间隔层(3)、上粘胶层(4)、缓冲层(5)、保护膜(6)、下粘胶层(7)、编网层(8)、绝缘层(9)以及接触层(10)共同构成软包装膜本体(11),且软包装膜本体(11)包裹在锂电池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型的锂电池用软包装膜,包括上铝塑膜(1)和下铝塑膜(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铝塑膜(1)和下铝塑膜(2)之间夹持设有间隔层(3),且上铝塑膜(1)的顶端贴合设有上粘胶层(4),下铝塑膜(2)的底端贴合设有下粘胶层(7),所述上粘胶层(4)的顶端贴合设有缓冲层(5),所述缓冲层(5)的顶端贴合设有保护膜(6),所述下粘胶层(7)的底端贴合设有编网层(8),所述编网层(8)的底端贴合设有绝缘层(9),所述绝缘层(9)的底端贴合设有接触层(10),所述上铝塑膜(1)、下铝塑膜(2)、间隔层(3)、上粘胶层(4)、缓冲层(5)、保护膜(6)、下粘胶层(7)、编网层(8)、绝缘层(9)以及接触层(10)共同构成软包装膜本体(11),且软包装膜本体(11)包裹在锂电池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型的锂电池用软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装膜本体(1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防漏边框(12),软包装膜本体(11)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正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元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