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紧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7595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紧治具,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的夹具主体;限位柱组,设置在所述夹具主体上,能够与工件的轮廓边沿相抵靠以限位固定该工件;至少三个不共线的弹片压紧组件,皆活动设置在所述夹具主体上,所述弹片压紧组件上设有可压紧固定在工件的一个侧面上以使该工件的另一侧面抵靠在夹具主体上的弹性片。以上结构的夹紧治具利用至少三个不共线的弹片压紧组件压紧在工件的一个侧面上而使工件的另一侧面抵靠在夹具主体上,至少三个不共线的弹片压紧组件即可对工件进行固定,弹片压紧组件与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且弹性片可以对工件的轮廓边缘位置进行固定,降低了对测量工作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紧治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弯板状工件的夹紧治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内饰或者其他内部结构都大量采用了注塑件,这些注塑件从模具中成型后,需要对其关键尺寸进行测量以保证工件的质量合格,在测量之前则需要对工件进行固定和定位。对于一些扣板状的工件,这种工件上开设有多个孔位、卡扣部及其他结构,该工件的表面可供夹紧的区域较小,常规的夹紧治具容易遮挡上述孔位、卡扣部等,从而影响测量人员进行操作,而且普通的夹紧治具的夹紧机构部分结构复杂,无法快速对工件进行拆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对工件夹紧的区域较小、不影响测量工作的夹紧治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夹紧治具,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的夹具主体;限位柱组,设置在所述夹具主体上,能够与工件的轮廓边沿相抵靠以限位固定该工件;至少三个不共线的弹片压紧组件,皆活动设置在所述夹具主体上,所述弹片压紧组件上设有可压紧固定在工件的一个侧面上以使该工件的另一侧面抵靠在夹具主体上的弹性片。以上结构的夹紧治具利用至少三个不共线的弹片压紧组件压紧在工件的一个侧面上而使工件的另一侧面抵靠在夹具主体上,至少三个不共线的弹片压紧组件即可对工件进行固定,弹片压紧组件与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且弹性片可以对工件的轮廓边缘位置进行固定,降低了对测量工作的影响。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弹片压紧组件包括杆件,所述弹性片的一端设有活动套设在所述杆件上并与杆件间隙配合的套管,所述弹性片与工件相接触时可弹性变形以使所述套管的内壁相对所述杆件的外壁翘起,所述套管的内壁与杆件的外壁之间具有能够阻止套管在翘起状态下相对杆件运动的摩擦结构。当推动弹性片朝向工件方向运动时,与杆件间隙配合的套管可相对杆件轴向运动,当弹性片远离套管的一端与工件相抵靠后继续压紧时,套管相对杆件翘起一定的角度,且在摩擦结构的作用下将套管和杆件保持相对固定,从而以巧妙的结构实现工件的快速拆卸,提高测量工序的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摩擦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杆件的外壁上的第一粗糙面和成型在所述套管的内壁上并与第一粗糙面相配合的第二粗糙面,第一粗糙面与第二粗糙面的相互配合能够将套管与杆件保持相对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一粗糙面由成型在所述杆件的圆柱壁面上的螺纹构成,而第二粗糙面可以为粗加工套管的内径时所产生的加工面,无需另作表面粗糙度的处理。优选地,所述夹具主体上内嵌有第一螺母,所述杆件朝向夹具主体的一端设有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螺母上的第一螺杆部,弹片压紧组件能够通过第一螺杆部的拆卸和安装而实现更换或者维修。优选地,所述杆件远离第一螺杆部的一端设有可拆卸安装有用于防止所述套管向外脱离的防脱套件,将防脱套件拆卸后,套管能够脱离杆件,进而将弹性片拆除以进行更换。优选地,所述杆件远离第一螺杆部的一端的圆柱表面上成型有径向内凹的圆环凹槽,所述防脱套件为弹性套紧在所述圆环凹槽上的橡胶圈,该防脱套件与杆件之间的可拆卸安装结构非常简易,并且方便弹性片的拆除。优选地,为了防止夹具主体的表面平面度不足而影响测量的精度,所述夹具主体上设有至少三个沿夹具主体的前方伸出且不共线的金属柱,所有金属柱的前端面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该竖直平面构成与工件远离所述弹片压紧组件的侧面相抵靠的抵接平面。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四个立柱,所述立柱的上部设有安装凸柱,所述夹具主体的下部开设有四个与所述安装凸柱一一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凸柱与所述安装孔紧配。根据不同的工件,可以更换不同的夹具主体。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由非刚性材料构成,且立柱上的安装凸柱与对应的安装孔相配合时,所述立柱可产生微幅的径向弯曲以使得其上的安装凸柱与对应的安装孔紧配。优选地,所述立柱上设有向下延伸出其下端面的第二螺母,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与第二螺母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底板的下端可拆卸安装有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二螺母相连接的第二螺杆,所述立柱的圆柱表面上开设有可供工具伸入而拧紧所述第二螺母的窗口。立柱通过上述结构可与底板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有益效果:以上结构的夹紧治具利用至少三个不共线的弹片压紧组件压紧在工件的一个侧面上而使工件的另一侧面抵靠在夹具主体上,至少三个不共线的弹片压紧组件即可对工件进行固定,弹片压紧组件与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且弹性片可以对工件的轮廓边缘位置进行固定,降低了对测量工作的影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夹紧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工件固定在图1的夹紧治具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弹片压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是弹片压紧组件处于压紧工件的状态的内部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参见图1至图3,一种夹紧治具,包括:底座10和设于底座10上的夹具主体20;限位柱组30,设置在所述夹具主体20上,能够与工件的轮廓边沿相抵靠以限位固定该工件;至少三个不共线的弹片压紧组件40,皆活动设置在所述夹具主体20上,所述弹片压紧组件40上设有可压紧固定在工件的一个侧面上以使该工件的另一侧面抵靠在夹具主体20上的弹性片41。以上结构的夹紧治具利用至少三个不共线的弹片压紧组件40压紧在工件的一个侧面上而使工件的另一侧面抵靠在夹具主体20上,至少三个不共线的弹片压紧组件40即可对工件进行固定,弹片压紧组件40与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且弹性片41可以对工件的轮廓边缘位置进行固定,降低了对测量工作的影响。参见图4至图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弹片压紧组件40包括杆件42,所述弹性片41的一端设有活动套设在所述杆件42上并与杆件42间隙配合的套管411,所述弹性片41与工件相接触时可弹性变形以使所述套管411的内壁相对所述杆件42的外壁翘起,所述套管411的内壁与杆件42的外壁之间具有能够阻止套管411在翘起状态下相对杆件42运动的摩擦结构。参见图6,当推动弹性片41朝向工件方向运动时,与杆件42间隙配合的套管411可相对杆件42轴向运动,当弹性片41远离套管411的一端与工件相抵靠后继续压紧时,套管411相对杆件42翘起一定的角度,所述摩擦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杆件42的外壁上的第一粗糙面421和成型在所述套管411的内壁上并与第一粗糙面421相配合的第二粗糙面,参见图6,当套管411相对杆件42翘起一定的角度时,套管411的内壁的前端与杆件42的上侧面相接触,套管411的内壁的后端与杆件42的下侧面相接触,套管411在弹性片41的弹性作用下保持上述翘起状态,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套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紧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10)和设于底座(10)上的夹具主体(20);/n限位柱组(30),设置在所述夹具主体(20)上,能够与工件的轮廓边沿相抵靠以限位固定该工件;/n至少三个不共线的弹片压紧组件(40),皆活动设置在所述夹具主体(20)上,所述弹片压紧组件(40)上设有可压紧固定在工件的一个侧面上以使该工件的另一侧面抵靠在夹具主体(20)上的弹性片(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紧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和设于底座(10)上的夹具主体(20);
限位柱组(30),设置在所述夹具主体(20)上,能够与工件的轮廓边沿相抵靠以限位固定该工件;
至少三个不共线的弹片压紧组件(40),皆活动设置在所述夹具主体(20)上,所述弹片压紧组件(40)上设有可压紧固定在工件的一个侧面上以使该工件的另一侧面抵靠在夹具主体(20)上的弹性片(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紧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片压紧组件(40)包括杆件(42),所述弹性片(41)的一端设有活动套设在所述杆件(42)上并与杆件(42)间隙配合的套管(411),所述弹性片(41)与工件相接触时可弹性变形以使所述套管(411)的内壁相对所述杆件(42)的外壁翘起,所述套管(411)的内壁与杆件(42)的外壁之间具有能够阻止套管(411)在翘起状态下相对杆件(42)运动的摩擦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夹紧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杆件(42)的外壁上的第一粗糙面(421)和成型在所述套管(411)的内壁上并与第一粗糙面(421)相配合的第二粗糙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夹紧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粗糙面(421)由成型在所述杆件(42)的圆柱壁面上的螺纹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夹紧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具主体(20)上内嵌有第一螺母(21),所述杆件(42)朝向夹具主体(20)的一端设有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螺母(21)上的第一螺杆部(4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远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兆鸿精密模具注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