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形连接板件的压铸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716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形连接板件的压铸模,它包括动模和静模,动模四周设有导柱并插入到静模上的导套内左右盖合,所述动模的中间设有动镶件,动镶件的底部设有分流器,动镶件上设有横浇道且与分流器连通,在动镶件的上部侧边上设有若干集渣包,在动模的上部侧边上设有若干排气道并与集渣包相通,在导柱边上设有撬模台一,在动模侧边有顶杆板。通过设置左右对扣的动模和静模,在动模上有动镶件,动镶件上有分流器、横浇道、型芯、集渣包和排气道,进浇口采用两股进料,充入零件大面积面,以保证零件各处均匀填充而不直接对冲型芯,填充的较远端开设多个集渣包,使得填充前端渣料溢流出零件外,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形连接板件的压铸模
本技术涉及一种铸造模具,尤其涉及一种L形连接板件的压铸模,属于机械设计制造

技术介绍
现有的铝合金L形连接板零件,其结构L形板状结构,根据零件材料、结构及壁厚等分析,成型考虑采用压铸方法,也就是先开发模具,然后在压铸机上压制成型。由于零件的结构特殊性,如何进行模具结构的设计,才能保证成型表面光滑而不能有欠铸、内部缩孔气孔、拉伤变形等铸造缺陷,同时也能提高生产效率,这是现在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L形连接板件的压铸模,通过设置左右对扣的动模和静模,在动模上有动镶件,动镶件上有分流器、横浇道、型芯、集渣包和排气道,进浇口采用两股进料,充入零件大面积面,以保证零件各处均匀填充而不直接对冲型芯,填充的较远端开设多个集渣包,使得填充前端渣料溢流出零件外,有效的解决了上述存在的欠铸、内部缩孔气孔、拉伤变形等铸造缺陷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L形连接板件的压铸模,它包括动模和静模,动模四周设有导柱并插入到静模上的导套内左右盖合,所述动模的中间设有动镶件,动镶件的底部设有分流器,动镶件上设有横浇道且与分流器连通,在动镶件的上部侧边上设有若干集渣包,在动模的上部侧边上设有若干排气道并与集渣包相通,在导柱边上设有撬模台一,在动模侧边有顶杆板。所述动镶件上设有对称的两个型芯一,在动镶件的腔体四周设有若干顶针孔。所述横浇道的两端设有对称的两个内浇口,内浇口的上侧为与L形连接板件形状相吻合的空腔体。所述静模的中间设有静镶件,静镶件下部设有浇口套,导套位于静模的四周并与导柱相配合。所述导套的侧边设有撬模台二。所述静镶件上设有对称的两个内浇口导流包,在静镶件上设有对称的两个型芯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左右对扣的动模和静模,在动模上有动镶件,动镶件上有分流器、横浇道、型芯、集渣包和排气道,进浇口采用两股进料,充入零件大面积面,以保证零件各处均匀填充而不直接对冲型芯,填充的较远端开设多个集渣包,使得填充前端渣料溢流出零件外,零件成型饱满,无冷隔、欠铸、砂眼、变形等。零件顶出平稳,取件方便。模具生产合格率高。模具装卸、修理换件方便,生产率高,达到班产1000件以上,高于类似零件的生产率,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动模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动模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动模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静模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静模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参照本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5所示,一种L形连接板件的压铸模,它包括动模9和静模16,动模9四周设有导柱8并插入到静模16上的导套14内左右盖合,所述动模9的中间设有动镶件6,动镶件6的底部设有分流器10,动镶件6上设有横浇道8且与分流器10连通,在动镶件6的上部侧边上设有若干集渣包2,在动模9的上部侧边上设有若干排气道1并与集渣包2相通,在导柱7边上设有撬模台一11,在动模9侧边有顶杆板14。进一步的,动镶件6上设有对称的两个型芯一4,在动镶件6的腔体四周设有若干顶针孔12。进一步的,横浇道8的两端设有对称的两个内浇口13,内浇口13的上侧为与L形连接板件形状相吻合的空腔体5。进一步的,静模16的中间设有静镶件20,静镶件20下部设有浇口套17,导套14位于静模16的四周并与导柱7相配合。进一步的,导套14的侧边设有撬模台二18。进一步的,静镶件20上设有对称的两个内浇口导流包19,在静镶件20上设有对称的两个型芯二15。均匀设置圆顶杆、扁顶杆,以保证顶出平衡均匀,顶杆设置在加工面便于加工去除。进一步的,填充的较远端开设多个集渣包,使得填充前端渣料溢流出零件外,零件口端面后续加工,一同将浇口、渣包残余加工掉。通过均匀设置圆顶杆,以保证顶出平衡均匀。填充的较远端集渣包开设通往模外的排气道。4个导柱与静模4个导套,使其合模后不错位。4个启模台保证模具方便撬开。零件上各孔采用可换型芯。填充的较远端开设多个集渣包,并开设通外的排气道。分流器将金属液顺畅均匀分流进入型腔。浇口进入零件采用弧形翻料并充入大面填充。4个导套与动模4个导柱,使其合模后不错位。零件型面多采用弧面过渡以保证外观。通过设置左右对扣的动模和静模,在动模上有动镶件,动镶件上有分流器、横浇道、型芯、集渣包和排气道,进浇口采用两股进料,充入零件大面积面,以保证零件各处均匀填充而不直接对冲型芯,填充的较远端开设多个集渣包,使得填充前端渣料溢流出零件外,零件成型饱满,无冷隔、欠铸、砂眼、变形等。零件顶出平稳,取件方便。模具生产合格率高。模具装卸、修理换件方便,生产率高,达到班产1000件以上,高于类似零件的生产率,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本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
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形连接板件的压铸模,它包括动模(9)和静模(16),动模(9)四周设有导柱(7)并插入到静模(16)上的导套(14)内左右盖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9)的中间设有动镶件(6),动镶件(6)的底部设有分流器(10),动镶件(6)上设有横浇道(8)且与分流器(10)连通,在动镶件(6)的上部侧边上设有若干集渣包(2),在动模(9)的上部侧边上设有若干排气道(1)并与集渣包(2)相通,在导柱(7)边上设有撬模台一(11),在动模(9)侧边有顶杆板(25),所述静模(16)的中间设有静镶件(20),静镶件(20)下部设有浇口套(17),导套(14)位于静模(16)的四周并与导柱(7)相配合,所述动镶件(6)上设有对称的两个型芯一(4),在动镶件(6)的腔体四周设有若干顶针孔(12),所述横浇道(8)的两端设有对称的两个内浇口(13),内浇口(13)的上侧为与L形连接板件形状相吻合的空腔体(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形连接板件的压铸模,它包括动模(9)和静模(16),动模(9)四周设有导柱(7)并插入到静模(16)上的导套(14)内左右盖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9)的中间设有动镶件(6),动镶件(6)的底部设有分流器(10),动镶件(6)上设有横浇道(8)且与分流器(10)连通,在动镶件(6)的上部侧边上设有若干集渣包(2),在动模(9)的上部侧边上设有若干排气道(1)并与集渣包(2)相通,在导柱(7)边上设有撬模台一(11),在动模(9)侧边有顶杆板(25),所述静模(16)的中间设有静镶件(20),静镶件(20)下部设有浇口套(17),导套(14)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光亮白光忠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华烽有色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