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隧道制动闸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712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底隧道制动闸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制造一种海底隧道用制动闸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丁腈橡胶8‑10%、橡胶促进剂0.5‑1%、橡胶硫化剂0.5‑1%、防老剂0.3‑0.5%、硼改性酚醛树脂8‑10%、丁腈胶粉3‑5%、还原铁粉4‑6%、硅藻土2‑3%、碳化硅1‑2%、氧化铝1‑2%、阻燃剂4‑6%、蛭石1‑2%、氧化铁黑1‑2%、陶土3‑5%、硫酸钡6‑8%、鳞片石墨2‑3%、木纤维4‑6%、聚乙烯醇纤维10‑12%、可溶性纤维10‑12%、钢纤维6‑1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发明专利技术摩擦体的主要由高分子材料构成,在满足制动要求的基础同时,产品还具有比重轻,硬度适中,对制动对偶面无热伤害、制动平稳舒适、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底隧道制动闸片
本专利技术属于铁路制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海底隧道的制动闸片。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变得紧缺,而人类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隧道位于地下的特点可以有效的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使得隧道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随着地下空间利用的普遍化,而且隧道可以保证行车安全,缩短车程,避免灾害等优势也促使隧道建设技术发生质的变化。隧道的发展也同时给相应的车辆运行提出更高的要求,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提高安全性成为其发展的主流,我国铁路技术的飞速发展,海底隧道车辆的制动技术同样面临着重大的革新。为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需要运用多种节能技术,其中采用多种复合型材料融合达到实际使用要求。通过此项设计,海底隧道车辆在提高安全性、降低噪声、改善乘车舒适性都有显著效果,使其能够广泛用于海底隧道车辆上。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于海底隧道的特殊环境,其通风性差,不易受到过大振动,因此需要制造一种适用于潮湿、摩擦不易产生烟气、不会由于制动产生与隧道相应的振动从而造成共振的海底隧道制动闸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制造海底隧道用有轨车制动闸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组成包括摩擦体和钢背,所述摩擦体材料组成丁腈橡胶、橡胶促进剂、橡胶硫化剂、防老剂、酚醛树脂、丁腈胶粉、还要铁粉、碳化硅、氧化铝、硅藻土、阻燃剂、蛭石、氧化铁黑、陶土、硫酸钡、鳞片石墨、木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可溶性纤维、钢纤维;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丁腈橡胶8-10%、橡胶促进剂0.5-1%、橡胶硫化剂0.5-1%、防老剂0.3-0.5%、硼改性酚醛树脂8-10%、丁腈胶粉3-5%、还原铁粉4-6%、硅藻土2-3%、碳化硅1-2%、氧化铝1-2%、阻燃剂4-6%、蛭石1-2%、氧化铁黑1-2%、陶土3-5%、硫酸钡6-8%、鳞片石墨2-3%、木纤维4-6%、聚乙烯醇纤维10-12%、可溶性纤维10-12%、钢纤维6-10%;海底隧道制动闸片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丁腈橡胶分两段开炼,第一段辊温40℃-45℃,辊距2mm-3mm,先加生胶,再加入氧化锌、防老剂、炭黑,出片停放;第二段辊温35℃-40℃,辊距3mm-4mm,先加一段胶,割刀混均,加硫磺,待全部混入后割刀薄通;2)将1)得到的胶和摩擦体其余组分都加入密炼机加压混合,温度控制在≤90℃,强力混合,停放降温至室温,得到混合料;3)将2)制得的混合料用模具压制在特定钢背上,压机压力为20~24MPa,加温170-180℃热压成型,得到成型半成品;4)将3)制得的压制成型半成品放到自制的专用夹具夹紧,施加大约10KN/m2的压力;5)处理后的闸片在烘箱中采用热风循环电加热热处理40H,前24H温度逐渐升高,直至最高热处理温度达到250℃,后16H保持热处理温度250℃,让所有原材料充分反应,保证彻底熟透,制得合成闸瓦。热处理采用分段热处理的方式,温度逐渐升高,保证闸片表面与其内部温度一致,力保合成材料熟成度一致,采用热风循环电加热既能保证热处理的有效进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我公司开发的有机合成闸片产品中不含石棉、铅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属于环保型产品;2、本专利技术摩擦体的主要由高分子材料构成,在满足制动要求的基础同时,产品还具有比重轻,硬度适中,对制动对偶面无热伤害、制动平稳舒适、使用寿命长等特点;3、本专利技术摩擦体材料粘接剂组成中采用硼改性酚醛树脂,硼改性酚醛树脂与其它材料融合后具有更好的粘接及耐热性能、制动更加舒适平稳,有效降低噪音,避免了传统工艺中以纯酚醛树脂为基体的摩擦材料所引起的模量过高、强度过低、噪音大、热分解温度低、摩擦层的分解残物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因此硼改性改性树脂是适用该合成闸片的工艺要求的最优选择。4、本专利技术摩擦体材料组成中采用丁腈橡胶与胶粉共混使用,丁腈橡胶与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相比,具有弹性高、耐磨性好、耐寒性好、生热低、耐曲挠性和动态性能好等特点,硫化后其耐寒性、耐磨性和弹性特别优异,动负荷下发热少,耐老化性,且胶粉容易分散共混使用使其性能更加稳定等。丁腈橡胶良好耐候性,可以很好地适应密闭潮湿环境条件实际运行情况。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海底隧道制动闸片,其组成包括摩擦体和钢背,所述摩擦体材料组成丁腈橡胶、橡胶促进剂、橡胶硫化剂、防老剂、硼改性酚醛树脂、丁腈胶粉、还要铁粉、碳化硅、氧化铝、硅藻土、阻燃剂、蛭石、氧化铁黑、陶土、硫酸钡、鳞片石墨、木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可溶性纤维、钢纤维;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丁腈橡胶9%、橡胶促进剂0.75%、橡胶硫化剂0.8%、防老剂0.5%、硼改性酚醛树脂9.5%、丁腈胶粉4%、还原铁粉6%、硅藻土3%、碳化硅2%、氧化铝2%、阻燃剂6%、蛭石2%、氧化铁黑5%、陶土5%、硫酸钡8%、鳞片石墨5%、木纤维5%、聚乙烯醇纤维10%、可溶性纤维10%、钢纤维10%;所述海底隧道制动闸片,其制备方法为:1)丁腈橡胶分两段开炼,第一段辊温40℃-45℃,辊距2mm-3mm,先加生胶,再加入氧化锌、防老剂、炭黑,出片停放;第二段辊温35℃-40℃,辊距3mm-4mm,先加一段胶,割刀混均,加硫磺,待全部混入后割刀薄通;2)将1)得到的胶和摩擦体其余组分都加入密炼机加压混合,温度控制在≤90℃,强力混合,停放降温至室温,得到混合料;3)将2)制得的混合料用模具压制在特定钢背上,压机压力为20~24MPa,加温170-180℃热压成型,得到成型半成品;4)将3)制得的压制成型半成品放到自制的专用夹具夹紧,施加大约10KN/m2的压力。5)处理后的闸片在烘箱中采用热风循环电加热热处理36H,前24H温度逐渐升高,直至最高热处理温度达到250℃,后16H保持热处理温度250℃,让所有原材料充分反应,保证彻底熟透,制得合成闸瓦。热处理采用分段热处理的方式,温度逐渐升高,保证闸片表面与其内部温度一致,力保合成材料熟成度一致,采用热风循环电加热既能保证热处理的有效进行。表1热处理过程中温度与时间温度(℃)室温~808080~100100100~120120120~140140时间(min)306010601012010180温度(℃)140~160160160~180180180~200200200~220220时间(min)15180151801518015240温度(℃)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海底隧道制动闸片,其特征包括以下成分:其组成包括摩擦体和钢背,所述摩擦体材料组成丁腈橡胶、橡胶促进剂、橡胶硫化剂、防老剂、酚醛树脂、丁腈胶粉、还要铁粉、碳化硅、氧化铝、硅藻土、阻燃剂、蛭石、氧化铁黑、陶土、硫酸钡、鳞片石墨、木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可溶性纤维、钢纤维;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丁腈橡胶8-10%、橡胶促进剂0.5-1%、橡胶硫化剂0.5-1%、防老剂0.3-0.5%、硼改性酚醛树脂8-10%、丁腈胶粉3-5%、还原铁粉4-6%、硅藻土2-3%、碳化硅1-2%、氧化铝1-2%、阻燃剂4-6%、蛭石1-2%、氧化铁黑1-2%、陶土3-5%、硫酸钡6-8%、鳞片石墨2-3%、木纤维4-6%、聚乙烯醇纤维10-12%、可溶性纤维10-12%、钢纤维6-10%。/n

【技术特征摘要】
1.海底隧道制动闸片,其特征包括以下成分:其组成包括摩擦体和钢背,所述摩擦体材料组成丁腈橡胶、橡胶促进剂、橡胶硫化剂、防老剂、酚醛树脂、丁腈胶粉、还要铁粉、碳化硅、氧化铝、硅藻土、阻燃剂、蛭石、氧化铁黑、陶土、硫酸钡、鳞片石墨、木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可溶性纤维、钢纤维;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丁腈橡胶8-10%、橡胶促进剂0.5-1%、橡胶硫化剂0.5-1%、防老剂0.3-0.5%、硼改性酚醛树脂8-10%、丁腈胶粉3-5%、还原铁粉4-6%、硅藻土2-3%、碳化硅1-2%、氧化铝1-2%、阻燃剂4-6%、蛭石1-2%、氧化铁黑1-2%、陶土3-5%、硫酸钡6-8%、鳞片石墨2-3%、木纤维4-6%、聚乙烯醇纤维10-12%、可溶性纤维10-12%、钢纤维6-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隧道制动闸片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1)丁腈橡胶分两段开炼,第一段辊温40℃-45℃,辊距2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艳晶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远程摩擦密封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