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架结构和储油结构及车辆油泵支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7077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置在车辆油泵支架总成的储油结构中,用于容置车辆油泵支架总成精滤器组件和流体管组件的托架结构,包括碗状结构的托架主体,托架主体碗口处设有外延部,第一容置结构设置在外延部中,第一固定结构设置在外延部侧壁上,第二固定结构设置在外延部侧壁上,第一连通接结构设置在外延部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与上述托架结构配合使用的储油结构。以及,一种具有上述托架结构和或储油结构车辆油泵支架总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精滤器组件和储油结构均通过合理利用精滤器组件内部空间,能缩小了油泵支架的周向尺寸。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车辆油泵支架总成结构灵活稳定且便于组装,减小了产品尺寸,实现了小型化、集成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托架结构和储油结构及车辆油泵支架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设置在车辆油泵支架总成的储油结构中,用于容置车辆油泵支架总成的精滤器组件和流体管组件的托架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与所述托架结构对应设置配合使用的储油结构,以及一种具有所述托架结构和或储油结构的辆油泵支架总成。
技术介绍
在汽车、摩托车等车辆领域以及其他领域,油泵支架是车辆上的重要部件,用于将油箱中的燃油吸入油泵支架,然后以设定的压力传输到整车油路中,为整车提供动力。以车辆为例,油泵支架为车辆油轨、喷油器、及发动机等其他部件供油,以实现车辆的运动。出于经济性和节能减排的考虑,市场对于小排量乘用车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基于小排量乘用车较小的油箱尺寸和越来越高的整车使用寿命要求,OEM端需求一种小尺寸、长寿命的油泵支架。现有的油泵支架,为了集成内置精滤器,内部结构复杂,周向尺寸较大。为了实现油路系统,在精滤器周边集成了很多部件,结构设计比较复杂。精滤器的应力分布不均,蠕变性能鲁棒性不足。且静电导地方案复杂,线束繁多。如图1所示,现有的主动回油油泵支架架构。精滤器组件焊接在储油桶上,精滤器组件除了主体结构,还设计了其他配套结构,用于连接调压阀、调压阀座、油泵、油泵保持架、初滤器等零件,导杆下端安装在储油桶上的安装孔上,上端连接法兰。现有结构设计较为复杂,体积较大,组装工序繁多。并且,油在油箱中晃动、摩擦起电,会在油箱中产生静电。为了预防产生的静电在油箱中放电,需要将油箱中产生的静电导出。现有油泵支架架构需要通过多根线束实现油泵支架的静电导出,组装工序繁多,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置在车辆油泵支架总成的储油结构中,用于容置车辆油泵支架总成的精滤器组件和流体管组件的托架结构。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上述托架结构配合使用于车辆油泵支架总成的储油结构。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托架结构和或储油结构,相比现有技术能缩小产品尺寸和重量,便于生产组装,安装高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的车辆油泵支架总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设置在车辆油泵支架总成的储油结构中,用于容置车辆油泵支架总成精滤器组件和流体管组件的托架结构,包括:托架主体、第一容置结构、第一固定结构、第二固定结构和第一连通件;托架主体,其为碗口处具有外延部的碗状结构,该碗状结构用于容置精滤器组件;第一容置结构,其设置在所述外延部中,其用于固定穿设其中的流体管组件;第一固定结构,其设置在外延部侧壁上,其与储油结构的第七固定结构配合使托架结构在竖直方向固定在储油结构中;第二固定结构,其设置在外延部侧壁上,其与储油结构的第八固定结构配合使托架结构在水平方向固定在储油结构中;第一连通件,其设置在所述外延部中,其用于将油泵泵出的燃油导入喷射泵。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托架结构,还包括:第三固定结构,其设置在所述碗状结构的底部,其用于支撑精滤器组件。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托架结构,设置至少三个所述第三固定结构,所述第三固定结构布置在预设圆周上,所述第三固定结构围绕形成中空区域。三个所述第三固定结构围绕成的圆形中空区域,用于容纳精滤器组件底部装配的调压阀。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托架结构,还包括:第四固定结构,其设置在所述碗状结构的碗口处,其用于连接精滤器组件并将其在竖直和水平方向固定。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托架结构,所述第四固定结构是具有精滤器组件安装导向结构的卡槽。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托架结构,所述第一容置结构为圆形通孔。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托架结构,还包括:第五固定结构,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结构上边沿,其用于流体管组件竖直方向固定;第六固定结构,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结构内侧壁,其用于流体管组件水平方向固定。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托架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是向远离外延部侧壁方向倾斜的弹性卡爪。弹性卡爪,用于在储油桶上限制向上方向的运动,弹性卡爪向远离外延部侧壁方向倾斜,能与储油结构内侧壁第七固定结构配合使托架结构在竖直方向形成固定。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油结构,用于车辆的油泵支架,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托架结构配合使用,包括:储油体,其用于储油;第七固定结构,其设置在储油体内壁上,其与托架结构的第一固定结构配合使托架结构在竖直方向形成固定;第八固定结构,其设置在储油体内壁上,其与托架结构的第二固定结构配合使托架结构在水平方向固定在储油结构中。进一步改进述储油结构,还包括:梳流隔离限位结构,其设置在储油体底部喷射泵喷油口旁侧,其将喷射泵喷出的燃油梳理形成油流,其对安装到位的托架结构在竖直方向形成限位。进一步改进述储油结构,所述第八固定结构是方形和或圆形凸筋。进一步改进述储油结构,还包括:隔振降噪结构,其设置在喷射泵下方的储油体底部,且与喷射泵和储油体底壁均形成接触。进一步改进述储油结构,还包括:第一燃油隔离结构,其设置在喷射泵下方,其用于喷射泵停止工作时将燃油隔离在储油结构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述任意一项所述托架结构和或所述储油结构的车辆油泵支架总成,包括:托架结构、储油结构、流体管组件、油泵、精滤器组件、初滤器组件、法兰组件、液位传感器、浮子杆组件和连接线束;托架结构,其是固定在储油结构中,其用于固定精滤器组件和流体管组件;储油结构,其用于储油;流体管组件,其固定在第一容置结构中,其内部容置固定油泵;其上部设有第二连通件和第三连通件,其底部设有第四连通件,所述第二连通件用于将油泵导入燃油导入喷射泵,所述第三连通件用于连接油泵出油口,所述第四连通件是流管组件出油口,所述第四连通件内设有油路压力保持件;油泵,其固定在流体管组件中;精滤器组件,其顶端设有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其底端设有第二出油口;其进油口连接油泵出油口,其第一出油口连接油泵支架的出油口,其第二出油口连通储油结构;初滤器组件,其连接油泵进油口;法兰组件,其上部设有输油口和油泵支架出油口,所述输油口连通储油结构,所述和油泵支架出油口连接整车油路,其下部固定有导电连接件和加油限制件,所述导电连接件连接托架结构,所述加油限制件固定在法兰底部,加油限制件连接油泵线束;液位传感器和浮子杆组件固定在储油结构中,与连接线束连接,连接线束固定在法兰底部;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车辆油泵支架总成,加油限制件是固定在法兰底部的加油限制件11,是固定在法兰底部的加油限制通气阀。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车辆油泵支架总成,流体管组件还包括:第九固定结构,其设置在流体管组件外侧壁上,其与设置在第一容置结构内侧壁上的第六固定结构配合使油泵被固定在流体管组件中;第十固定结构,其设置在流体管组件外侧壁上,其能被托架结构的外延部卡止。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车辆油泵支架总成,流体管组件还包括:第十一固定结构,其设置在流体管组件外侧壁上,其与托架结构的第五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托架结构,设置在车辆油泵支架总成的储油结构(4)中,用于容置车辆油泵支架总成的精滤器组件和流体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主体(8.1)、第一容置结构(8.4)、第一固定结构(8.5)、第二固定结构(8.6)和第一连通结构(8.7);/n托架主体(8.1),其为碗口处具有外延部(8.2)的碗状结构(8.3),该碗状结构(8.3)用于容置精滤器组件(5);/n第一容置结构(8.4),其设置在所述外延部(8.2)中,其用于固定穿设其中的流体管组件(9);/n第一固定结构(8.5),其设置在外延部(8.2)侧壁上,其与储油结构(4)的第七固定结构(4.2)配合使托架结构(8)在竖直方向固定在储油结构(4)中;/n第二固定结构(8.6),其设置在外延部(8.2)侧壁上,其与储油结构(4)的第八固定结构(4.3)配合使托架结构(8)在水平方向固定在储油结构(4)中;/n第一连通结构(8.7),其设置在所述外延部(8.2)中,其用于将油泵(10)泵出的燃油导入喷射泵(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托架结构,设置在车辆油泵支架总成的储油结构(4)中,用于容置车辆油泵支架总成的精滤器组件和流体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主体(8.1)、第一容置结构(8.4)、第一固定结构(8.5)、第二固定结构(8.6)和第一连通结构(8.7);
托架主体(8.1),其为碗口处具有外延部(8.2)的碗状结构(8.3),该碗状结构(8.3)用于容置精滤器组件(5);
第一容置结构(8.4),其设置在所述外延部(8.2)中,其用于固定穿设其中的流体管组件(9);
第一固定结构(8.5),其设置在外延部(8.2)侧壁上,其与储油结构(4)的第七固定结构(4.2)配合使托架结构(8)在竖直方向固定在储油结构(4)中;
第二固定结构(8.6),其设置在外延部(8.2)侧壁上,其与储油结构(4)的第八固定结构(4.3)配合使托架结构(8)在水平方向固定在储油结构(4)中;
第一连通结构(8.7),其设置在所述外延部(8.2)中,其用于将油泵(10)泵出的燃油导入喷射泵(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固定结构(8.8),其设置在所述碗状结构(8.3)的底部,其用于支撑精滤器组件(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三个所述第三固定结构(8.8),所述第三固定结构(8.8)布置在预设圆周上,所述第三固定结构(8.8)围绕形成中空区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固定结构(8.9),其设置在所述碗状结构(8.3)的碗口处,其用于连接精滤器组件(5)并将其在竖直和水平方向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固定结构(8.9)是具有精滤器组件(5)安装导向结构的卡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结构(8.4)为圆形通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固定结构(8.10),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结构(8.4)上边沿,其用于流体管组件(9)竖直方向固定;
第六固定结构(8.11),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结构(8.4)内侧壁,其用于流体管组件(9)水平方向固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8.5)是向远离外延部(8.2)侧壁方向倾斜的弹性卡爪。


9.一种储油结构,其与权利要求1所述托架结构配合使用于车辆油泵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油体(4.1),其用于储油;
第七固定结构(4.2),其设置在储油体(4.1)内壁上,其与托架结构(8)的第一固定结构(8.5)配合使托架结构(8)在竖直方向形成固定;
第八固定结构(4.3),其设置在储油体(4.1)内壁上,其与托架结构(8)的第二固定结构(8.6)配合使托架结构(8)在水平方向固定在储油结构(4)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梳流隔离限位结构(4.4),其设置在储油体(4.1)底部喷射泵(12)喷油口旁侧,其将喷射泵(12)喷出的燃油梳理形成油流,其对安装到位的托架结构(8)在竖直方向形成限位。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固定结构(4.3)是方形和或圆形凸筋。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振降噪结构,其设置在喷射泵(12)下方的储油体(4.1)底部,且与喷射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林徐巍巍刘鑫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