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式可折叠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698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尼式可折叠坡道,包括设置于楼梯两侧的两条矩形坡道板,坡道板布置于既有住宅楼梯上形成坡道,坡道板外侧使用连接片连接于可翻转的铰链上,再由铰链链接到固定在墙体或栏杆上的锚固件上,该可折叠坡道设置于钢筋混凝楼梯踏步表面,需要时可展开铺设于楼梯之上形成坡道,不使用时可利用铰链翻转后折叠起来紧靠墙面或楼梯扶手,恢复原有楼梯的使用方式,两侧的坡道板中间各开设一道沟槽,可让轮椅等无障碍设备的轮子嵌进沟槽,坡道板上设置可沿沟槽方向滑动的车轮锁定装置,车轮锁定装置带有向下的单向阻尼器,可实现陡坡缓降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既有住宅小区城市更新改造,解决残疾、年长等行动不便居民上下楼不便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尼式可折叠坡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尼式可折叠坡道,特别适用既有住宅于小区LID(LowImpactDevelopment低影响开发),主要解决既有多层住宅中老年行动不便者、残疾人及对其他无障碍出行有需求的人群上下楼困难的问题。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城市更新逐渐成为大中型城市继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其中暨有住宅小区改造又是城市更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多层住宅增设垂直电梯等。但是在增设电梯工程中,由于原有住宅的户型限制,所增设的垂直电梯入口只能设置于原有多层住宅的楼梯半平台,不能完全实现电梯入户,居民仍然要爬8格楼梯才能入户。这无疑限制了部分既有住宅小区居民改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不具备增设电梯条件的既有多层住宅来说,如何解决多层住宅行动不便的居民“上不去,下不来”的问题成了一个新的技术难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够可靠有效解决行动不便居民上下楼困难的问题,并且经济性强、对原有住宅建筑及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符合LID(LowImpactDevelopment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可折叠坡道成为推动城市更新发展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式可折叠坡道,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够可靠有效解决行动不便居民上下楼困难的问题,并且经济性强、对原有住宅建筑及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符合LID(LowImpactDevelopment低影响开发)理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阻尼式可折叠坡道,其特征在于,该可折叠坡道包括设置于楼梯两侧的两条矩形坡道板,坡道板布置于既有住宅楼梯上形成坡道,坡道板外侧使用连接片连接于可翻转90度的铰链上,再由铰链链接到固定在墙体或栏杆上的锚固件上,该可折叠坡道设置于钢筋混凝楼梯踏步表面,需要时可展开铺设于楼梯之上形成坡道,不使用时可利用铰链翻转后折叠起来紧靠墙面或楼梯扶手,恢复原有楼梯的使用方式,两侧的坡道板中间各开设一道沟槽,可让轮椅等无障碍设备的轮子嵌进沟槽,坡道板上设置可沿沟槽方向滑动的车轮锁定装置,可以锁定无障碍设备的轮子,以免滑出沟槽,车轮锁定装置带有向下的单向阻尼器,可实现陡坡缓降功能。优选的,坡道板表面设置防滑纹路。优选的,沟槽设宽度调节装置,可调节沟槽宽度,以便根据不同轮子宽度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坡道板和墙面或栏杆之间的连接片设距离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坡道板与墙面或栏杆间的距离。本装置主要解决既有多层住宅中老年行动不便者、残疾人及对其他无障碍出行有需求的人群上下楼困难的问题。本装置可结合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工程使用,亦可单独使用,在不改变原有房屋结构,且不明显增加荷载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解决增设半层入户的电梯后,上下剩余的半层楼梯的问题。通过该装置的改造,可显著改善该住宅居民生活品质,提高幸福感。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一、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可折叠坡道平面呈两条矩形,布置于既有住宅楼梯间形成坡道。该装置设置于钢筋混凝楼梯踏步表面,装置需要时可展开铺设于楼梯之上形成坡道,不使用时可折叠起来紧靠墙面或楼梯扶手,恢复原有楼梯的使用方式。由于本装置可折叠后紧靠在墙或栏杆上,因此在不使用时可以恢复楼梯原有的使用形式,在疏散宽度略有富余的情况下,在收起时对疏散宽度影响较小,并且本坡道自重较轻,一般状况的住宅均能承受这部分荷载。因此绝大部分多层住宅有条件加装此坡道,且加装后可以满足消防疏散要求。二、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坡道设置于钢筋混凝楼梯踏步表面,装置需要时可展开铺设于楼梯之上形成坡道,不使用时可折叠起来紧靠墙面或楼梯扶手,恢复原有楼梯的使用方式。可在原有建筑楼梯间连续或间隔布置该可折叠式坡道,在改变原有建筑结构的情况下解决了楼梯坡道的需求问题。三、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坡道板上设置可沿沟槽方向滑动的车轮锁定装置,车轮锁定装置带有单向(向下)阻尼器,可实现陡坡缓降功能。解决了既有住宅楼梯间设置传统坡道坡度过陡、空间不足的问题,从而解决行动不便者上下楼困难的问题。四、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可折叠式坡道,由于不需要动力,不需要为其设置电源,及节能环保宝,经济性又较强,可大范围使用,在不增加供电负担,维持低使用成本的情况下改善人民生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可折叠坡道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可折叠坡道使用时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可折叠坡道收起时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可折叠坡道坡道板沟槽宽度可调节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可折叠坡道坡道板与楼梯间墙壁及栏杆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可折叠坡道坡道板与楼梯间墙壁及栏杆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可折叠坡道坡道可折叠坡道与增设电梯等候平台连接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可折叠坡道连续布置示意图。图中标示:1、坡道连接板;2、坡道板;3、沟槽;4、锚固板;5、带有阻尼器的车轮锁定装置;6、可绕固定轴转动的铰链;8、墙体;9、楼梯扶手;10、楼梯踏步;11、焊接;12、化学锚栓;13、电梯等候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可折叠坡道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7,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可折叠坡道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可折叠坡道使用时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可折叠坡道收起时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可折叠坡道坡道板沟槽宽度可调节示意图;图5和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可折叠坡道坡道板与楼梯间墙壁及栏杆的连接的两种方式;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可折叠坡道坡道可折叠坡道与增设电梯等候平台连接示意图。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坡道,用于既有住宅小区城市更新改造,解决残疾、年长等行动不便居民上下楼不便问题。如图1所示本装置布置在原有楼梯间,不对原有结构进行任何改造。与既有住在增设电梯结合,可解决电梯等候平台13设置于楼梯半层休息平台处时,居民最后一跑楼梯仍存在出行障碍的问题,如图7所示。一种阻尼式可折叠坡道,其特征在于,该可折叠坡道包括设置于楼梯两侧的两条矩形坡道板2,该坡道板2外侧使用可调节的坡道连接板1连接于可翻转90度的铰链上,再由铰链链接到固定在墙体8或栏杆上的锚固板4上。坡道表面设置防滑纹路,且两侧的坡道板中间各开设一道沟槽,沟槽可调节宽度,坡道板也可调节与墙面或栏杆间的距离。一侧坡道板上设置可沿沟槽方向滑动的带有阻尼器的车轮锁定装置5,车轮锁定装置带有向下的单向阻尼器,可实现陡坡缓降功能。优选的,上述可折叠坡道可以进行两条坡道板不使用时可折叠靠墙放置,对楼梯宽度影响较小;需要使用时可迅速翻折平铺于楼梯上形成坡道,如图2、图3所示;与楼梯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尼式可折叠坡道,其特征在于,该可折叠坡道包括设置于楼梯两侧的两条矩形坡道板,坡道板布置于既有住宅楼梯上形成坡道,坡道板外侧使用连接片连接于可翻转的铰链上,再由铰链链接到固定在墙体或栏杆上的锚固件上,该可折叠坡道设置于钢筋混凝楼梯踏步表面,需要时可展开铺设于楼梯之上形成坡道,不使用时可利用铰链翻转后折叠起来紧靠墙面或楼梯扶手,恢复原有楼梯的使用方式,两侧的坡道板中间各开设一道沟槽,可让轮椅等无障碍设备的轮子嵌进沟槽,坡道板上设置可沿沟槽方向滑动的车轮锁定装置,可以锁定无障碍设备的轮子,以免滑出沟槽,车轮锁定装置带有向下的单向阻尼器,可实现陡坡缓降功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式可折叠坡道,其特征在于,该可折叠坡道包括设置于楼梯两侧的两条矩形坡道板,坡道板布置于既有住宅楼梯上形成坡道,坡道板外侧使用连接片连接于可翻转的铰链上,再由铰链链接到固定在墙体或栏杆上的锚固件上,该可折叠坡道设置于钢筋混凝楼梯踏步表面,需要时可展开铺设于楼梯之上形成坡道,不使用时可利用铰链翻转后折叠起来紧靠墙面或楼梯扶手,恢复原有楼梯的使用方式,两侧的坡道板中间各开设一道沟槽,可让轮椅等无障碍设备的轮子嵌进沟槽,坡道板上设置可沿沟槽方向滑动的车轮锁定装置,可以锁定无障碍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