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直径可控的锡晶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685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直径可控的锡晶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MAX相陶瓷粉和锡粉为原料,通过球磨得到混合粉料;采用冷压成型将球磨得到的混合粉料制备成块体;在空气或氧气气氛中进行高温培养,即可得到直径可控的锡晶须。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制备直径可控的锡晶须的方法,能够简单、高效、低成本地制备出大量直径可控的、高质量的锡晶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直径可控的锡晶须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制备直径可控的锡晶须的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晶须是一种细丝状的晶体,其中的原子排列高度有序、晶体缺陷极少,一般认为其强度能够接近完美晶体的理论值。金属晶须所具有的高度取向结构还使其拥有优异的电、光、磁、热等性能,在微电子、光电子、催化、储能、传感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典型的金属晶须,锡晶须优异的力学性能使其可以作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相。同时,锡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时,具有较低的充放电电位和高理论比容量(994mAh/g)。锡晶须的一维结构还能够有效缓解充放电过程中锡的体积变化,缩短锂离子扩散路径,提高物质传输和电核传输速率。目前,制备金属晶须的方法主要有气相-液相-固相法(VLS法)、模板法,以及晶须自发生长法。VLS法制备晶须需要使用金属催化剂,常用的催化剂有金、银、铁、镍等,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以气态形式进入液态的金属催化剂液滴中,在催化剂中形核生长,并在催化剂的控制下生长成为晶须。VLS法制备晶须的产率高,可以通过催化剂尺寸调控晶须直径,且制备的晶须一般为单晶体,但由于催化剂的使用,制备得到的晶须纯度较低,反应过程对设备要求较高,制备能耗大、成本高。模板法是将具有纳米结构的物质作为模板,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沉积法等方法将相关材料沉积到模板的孔中,从而得到所需的晶须。模板法制备过程相对简单,并且能够通过调控模板的孔径来调控晶须直径,但是模板法制备得到的晶须一般为多晶体,多为一次性使用的模板大大增加了制备成本,且晶须产量受到模板尺寸限制,难以进行大规模生产。近年来,也有学者开始利用锡晶须自发生长现象制备锡晶须。自发生长的锡晶须一般为单晶体,晶须制备过程简单、成本较低。但是传统的锡金属及合金中自发生长的锡晶须一般生长速度较慢,且直径难以控制,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备直径可控的锡晶须的方法,能够简单、高效、低成本地制备出大量直径可控的、高质量的锡晶须。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制备直径可控的锡晶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MAX相陶瓷粉和锡粉为原料,通过球磨得到混合粉料;采用冷压成型将球磨得到的混合粉料制备成块体;在空气或氧气气氛中进行高温培养,即可得到直径可控的锡晶须。优选的,所述MAX相陶瓷粉和锡粉的摩尔比为1:0.02~1:0.2。优选的,所述MAX相陶瓷粉为Ti3SnC2、Ti2SnC、Zr2SnC、Hf2SnC、Nb2SnC和V2SnC。优选的,所述MAX相陶瓷粉和锡粉进行球磨的时间为1-4h。优选的,所述混合粉料进行冷压成型的压力为200~1000MPa。优选的,高温培养所采用的培养温度为60~220℃,培养时间为0.5~6h。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以MAX相陶瓷粉和锡粉为原材料,采用球磨、冷压成型和高温培养获得锡晶须,是利用锡晶须自发生长现象,在不使用催化剂和模板的情况下制备锡晶须,与传统的锡晶须制备工艺相比,工艺简单,所用设备简单,制备工艺参数范围较宽,大大降低了制备成本;(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晶须为单晶体,晶须质量高,通过MAX相陶瓷与锡之间较强的交互作用实现锡晶须的快速生长,通过调节原料成分实现锡晶须的直径调控,易于实现工业生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锡晶须质量较低、生长速度较慢,直径难以控制等问题;(3)本专利技术制备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友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锡晶须的扫描电镜照片;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锡晶须的X射线衍射图谱;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制备的锡晶须的透射电镜照片;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制备的锡晶须的扫描电镜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按摩尔比1:0.05称量Ti2SnC陶瓷粉和锡粉作为制备锡晶须的原料;将称量好的粉体在球磨机上球磨1h后取出,得到混合粉料;将球磨得到的混合粉料在1000MPa下冷压成型制备成块体;将冷压成型得到的块体在60℃的空气气氛中培养6h,即可生长出大量锡晶须。由图1可知,所得锡晶须的直径约200nm,表面光滑、无杂质附着。由图2可知晶须衍射图谱中的峰均为β-Sn的衍射峰,说明晶须成分为纯β-Sn,不含其它杂质相。实施例2按摩尔比1:0.02称量Ti3SnC2陶瓷粉和锡粉作为制备锡晶须的原料;将称量好的粉体在球磨机上球磨4h后取出,得到混合粉料;将球磨得到的混合粉料在200MPa下冷压成型制备成块体;将冷压成型得到的块体在220℃的空气气氛中培养0.5h,即可生长出大量锡晶须。由图3可知,所得锡晶须的直径约100nm。实施例3按摩尔比1:0.2称量V2SnC陶瓷粉和锡粉作为制备锡晶须的原料;将称量好的粉体在球磨机上球磨2h后取出,得到混合粉料;将球磨得到的混合粉料在800MPa下冷压成型制备成块体;将冷压成型得到的块体在160℃的空气气氛中培养2h,即可生长出大量锡晶须。由图4可知,所得锡晶须的直径约1μm。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直径可控的锡晶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以MAX相陶瓷粉和锡粉为原料,通过球磨得到混合粉料;/n采用冷压成型将球磨得到的混合粉料制备成块体;/n在空气或氧气气氛中进行高温培养,即可得到直径可控的锡晶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直径可控的锡晶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以MAX相陶瓷粉和锡粉为原料,通过球磨得到混合粉料;
采用冷压成型将球磨得到的混合粉料制备成块体;
在空气或氧气气氛中进行高温培养,即可得到直径可控的锡晶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直径可控的锡晶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AX相陶瓷粉和锡粉的摩尔比为1:0.02~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直径可控的锡晶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AX相陶瓷粉为Ti3Sn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爽赵秀明王章忠何京朗曹璐李小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