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盐酸乙胺丁醇的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678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廉价易得的L‑苏氨酸为原料,合成L‑2氨基丁酸,再用L‑2‑氨基丁酸作为中间体合成盐酸乙胺丁醇。首先使用酶催化方法,以L‑苏氨酸作为原料,通过“一锅法”制备L‑2‑氨基丁酸(D‑2‑氨基丁醇与L‑2‑氨基丁酸均为S构型),此中间体与草酰氯反应,生成含二酰胺基团的二羧酸化合物,然后通过钴催化氢化还原得到乙胺丁醇,再通入氯化氢气体生成盐酸乙胺丁醇。该工艺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绿色环保,转化率高,产品具有高光学纯度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盐酸乙胺丁醇的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盐酸乙胺丁醇的技术。
技术介绍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全球有约20亿人感染结核病,每年新出现结核病患者约850~100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约为250万。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结核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中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40万,因结核病死亡人数每年达15万,超过其它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因此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盐酸乙胺丁醇是抗结核药物的一线药物,属一种阿拉伯糖类似物,主要用于普通初治、复治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于1961年因具有抑制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的作用而被发现,作用于分枝杆菌阿拉伯糖基转移酶,通过抑制阿拉伯糖基聚合入阿拉伯半乳聚糖,影响细胞壁分枝菌酸-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聚糖复合物的形成而发挥抗菌作用。盐酸乙胺丁醇为世卫组织推荐的一线用药,在抗结核药物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盐酸乙胺丁醇化学名为[2R,2[S-(R*,R*)]-S]-(+)-2,2'-(1,2-乙二基二亚氨基)-双-1-丁醇二盐酸盐。盐酸乙胺丁醇有两个手性中心,因此具有旋光性,有左旋、右旋和内消旋3种异构体,临床上药用的为其右旋异构体,右旋异构体的活性是左旋异构体的200-500倍,是内消旋体的12倍。因此,盐酸乙胺丁醇的光学纯度决定了产品的临床效果。目前国内外工业上生产盐酸乙胺丁醇基本通过中间体D-2-氨基丁醇与1,2-二氯乙烷反应的工艺(杨通明,赵德,李明川.制备乙胺丁醇和盐酸乙胺丁醇的方法[P].CN201210413254.7,2012-10-25.)。现有工艺经过长期的发展,使得反应的效率和光学纯度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此合成路线存在自身固有的缺点。首先,合成中间体D-2-氨基丁醇采用化学法,原料不易得到,反应选择性不高,涉及到手性拆分,造成工艺复杂和原料的浪费;其次,D-2-氨基丁醇与1,2-二氯乙烷存在D-2-氨基丁醇用量过大、副产物较多的问题,造成反应效率低下、分离困难。因此,发展新的路线方法,克服现有工艺路线缺陷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并且在D-2-氨基丁醇与1,2-二氯乙烷生成乙胺丁醇的过程中,价格较贵的D-2-氨基丁醇需要大大过量,来抑制N-多烷基取代反应,即便如此,还是会有较多的副产物生成,为分离提纯带来麻烦。因此,现有的制备盐酸乙胺丁醇的方法还存在着很多缺点,需要寻找一条选择性好、收率高、对环境污染小、操作简便的新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以天然产物L-2-氨基丁酸为中间体合成盐酸乙胺丁醇,并实现以L-苏氨酸作为原料,利用酶催化法合成中间体L-2-氨基丁酸的公斤级别生产,利用金属钴催化实现羧酸和酰胺的一步还原,总产率可达70%,此方法的顺利实施,有望彻底取代现有盐酸乙胺丁醇的合成工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通过“一锅法”以L-苏氨酸为底物利用辅酶再生循环,实现了L-2-氨基丁酸的高效工业化生产(图2)。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同时表达甲酸脱氢酶(FDH)和亮氨酸脱氢酶(FDH)的基因工程菌,经发酵制得含FDH和FDH的FDH/FDH共表达粗酶液;在缓冲液中配制包含苏氨酸、甲酸铵、TD酶液、FDH/FDH共表达粗酶液、NAD+和磷酸吡哆醛的反应体系,进行生物催化反应,从而制得L-2-氨基丁酸。2、再利用L-2-氨基丁酸在三乙胺和二氯甲烷做溶剂的条件下,与草酰氯反应,加热进行酰胺化反应,得到二酰胺二羧酸。副产物三乙胺盐酸盐经中和后回收套用。3、向高压釜中加入甲醇、二酰胺二羧酸、钴催化剂和等摩尔量的三齿膦配体,通入氢气至一定压力,升温进行催化氢化反应,得到乙胺丁醇。优选的,钴催化剂为Co(CH3COO)2·4H2O,Co(BF4)2·6H2O,更有选的钴催化剂为Co(BF4)2·6H2O;优选的,三齿膦配体优选为1,1,1-三(二苯基膦甲基)乙烷、(4S,5S)-4,5-双(二苯基膦甲基)-2-(6-二苯基膦)正己基-1,3-二氧戊环,更优选的,三齿膦配体为1,1,1-三(二苯基膦甲基)乙烷。4、往乙胺丁醇的乙醇溶液中缓慢通入氯化氢气体并搅拌,控制温度在45-55℃,pH值3.0-4.0,当pH稳定不变后,停止通入氯化氢气体,继续保温搅拌半小时,pH不变后降温至15℃,保温半小时,过滤得产品盐酸乙胺丁醇。附图说明图1盐酸乙胺丁醇的合成路线;图2展示了以L-苏氨酸为原料合成L-2-氨基丁酸的路线原理;图3为盐酸乙胺丁醇的核磁图谱1HNMR;图4为盐酸乙胺丁醇的核磁图谱1CNMR。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L-2-氨基丁酸的合成在:5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加入2382.4gL-苏氨酸(20mol)、1261.2g甲酸铵(1mol)、1L的TD酶液、1L的FDH/FDH共表达粗酶液、2L的NAD+和磷酸吡哆醛的混合溶液,40℃下反应24h,经大孔树脂树脂吸附大分子杂质后,产物经浓缩,加入乙醇溶解杂质,得到的固体产物经过滤干燥,用于下一步反应。干燥后的产品为1959.2g纯度为96%的L-2-氨基丁酸,产率为91%。实施例2:二酰胺二羧酸的合成反应釜中加入200毫升二氯甲烷、103.12gL-2-氨基丁酸(1mol)、76.16g草酰氯(0.6mol)和200毫升三乙胺,100℃下,进行12小时的酰胺化反应,得到(2S,2S’)-N,N’-二(2-丁酸)-草酰胺即二酰胺二羧酸。反应结束后,通过旋蒸,除去多余的低沸点溶剂,留下的固体在水溶液中进行重结晶,干燥得到二酰胺二羧酸213.4g,产率为82%。实施例3:乙胺丁醇的合成高压釜中加入1L甲醇、130.13g二酰胺二羧酸(0.5mol)、催化剂22.17gCo(BF4)2·6H2O(0.025mol)和等摩尔量的三齿膦配体1,1,1-三(二苯基膦甲基)乙烷15.62g,通入氢气,维持压力为0.5MPa,150℃下,进行催化氢化反应2h,得到乙胺丁醇183.88g,产率90%。实施例4:盐酸乙胺丁醇的合成往183.88乙胺丁醇的乙醇溶液中缓慢通入氯化氢气体并搅拌,控制温度在45-55℃,pH值3.0-4.0,当pH稳定不变后,停止通入氯化氢气体,继续保温搅拌半小时,pH不变后降温至15℃,保温半小时,过滤得到当量的产品盐酸乙胺丁醇1HNMR(400MHz,D2O)δ4.02–3.89(m,1H),3.82(ddd,J=13.1,5.1,2.1Hz,1H),3.57(s,2H),3.42–3.28(m,1H),1.90–1.65(m,2H),1.02(ddd,J=9.9,5.0,2.4Hz,3H),13CNMR(100MHz,D2O)δ61.46,57.89,40.82,20.42,9.09.[α]25D=+4.7(c=2,H2O).光学纯度为9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乙胺丁醇的方法,包含以下几个步骤:/nS1. 以L-苏氨酸为底物,利用辅酶再生循环法生产L-2-氨基丁酸;/nS2. L-2-氨基丁酸与草酰氯在三乙胺和二氯甲烷做溶剂的条件下,经过加热,进行酰胺化反应,得到二酰胺二羧酸;/nS3. 二酰胺二羧酸在钴催化,三齿膦配体存在的条件下,经过氢化还原得到乙胺丁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乙胺丁醇的方法,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S1.以L-苏氨酸为底物,利用辅酶再生循环法生产L-2-氨基丁酸;
S2.L-2-氨基丁酸与草酰氯在三乙胺和二氯甲烷做溶剂的条件下,经过加热,进行酰胺化反应,得到二酰胺二羧酸;
S3.二酰胺二羧酸在钴催化,三齿膦配体存在的条件下,经过氢化还原得到乙胺丁醇。


2.一种制备盐酸乙胺丁醇的方法,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S1.以L-苏氨酸为底物,利用辅酶再生循环法生产L-2-氨基丁酸;
S2.L-2-氨基丁酸与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华君刘年金江汝泳郭晨熊先胜钱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远大生命科学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