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颗粒混料装置,包括料仓(1)、卧式的回转筒(7)、驱动回转筒(7)旋转的驱动单元、使回转筒(7)与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支撑回转筒(7)的支撑机构;回转筒(7)的两端分别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料仓(1)的出口与回转筒(7)的入料口通过管道连接;在回转筒(7)内腔的入料口处设有使颗粒朝向出料口移动的至少一个第一叶片(3),在回转筒(7)内腔的出料口附近设有便于出料的至少一个第二叶片(4)。采用卧式结构,解决了颗粒物料死角堆积问题;实现颗粒物料的径向混合和轴向混合,提高了混合均匀度,第二叶片引导混合后的物料输出,能够一边混料,一边将混合好的物料运出,提高了混合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颗粒混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物料混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颗粒混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生产的流水线上常需要对不同颗粒进行混料,有些小工厂采用人工混合大批量物料或者使用混料设备混合物料后,再输送至注塑机,在输送过程中物料一般会产生分层现象。现有技术中针对这个问题分批式重力配混料系统把生产用料细分为若干公斤的小批量并采用独特的搅拌器,配合人工输入搅拌时间使物料混合均匀,混合后的物料直接进行生产,该机构费大量劳动力且效率不高,无法满足快速又激烈的市场竞争。现有混料装置中大都采用人工混料或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进行混料,其中机械搅拌的方式进行混料就是设置搅拌桨,对加来的物料进行混料,以实现搅拌的目的。该结构的混装装置存在一个普遍缺陷,就是存在混料死角,无法对处于搅拌死角位置的物料进行充分搅拌,容易出现物料堆积,物料分层严重,混料均匀度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颗粒混料装置。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颗粒混料装置,包括料仓、卧式的回转筒、驱动所述回转筒旋转的驱动单元、使所述回转筒与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支撑所述回转筒的支撑机构;所述回转筒的两端分别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料仓的出口与回转筒的入料口通过管道连接;在所述回转筒内腔的入料口处设有使颗粒朝向出料口移动的至少一个第一叶片,在所述回转筒内腔的出料口附近设有便于出料的至少一个第二叶片。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混料装置采用卧式结构,能够有效解决颗粒物料混料中存在的死角堆积问题;通过回转筒的旋转实现颗粒物料的径向混合,通过第一叶片不断推动颗粒物料轴向移动实现轴向混合,提高了混合均匀度,同时利用第二叶片可引导混合后的物料输出回转筒,能够一边混料,一边将混合好的物料运出,提高了物料混合效率。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叶片呈直角梯形,第一叶片的上底和直角边分别与回转筒入料口所在端面的内壁和回转筒侧壁连接,第一叶片的斜边向回转筒的中心轴倾斜;和/或所述第二叶片的第一端与回转筒侧壁连接,第二叶片的第二端位于回转筒的出料口处或者回转筒的出料口附近,第二叶片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有倾斜弧面,所述弧面向回转筒的中心轴倾斜。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一叶片结构能够对进入的颗粒物料进行轴向挤压,使其向出料口方向移动,有利于轴向混合。第二叶片结构能够对物料进行导向,使其向出料口集中。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叶片的斜边呈锯齿状;和/或第一叶片的斜边上设有弯折部;和/或所述第二叶片的弧面为向回转筒的中心轴凸出的弯折面。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一叶片的斜边呈锯齿状有利于对进入的物料多级的轴向压缩;第一叶片的斜边上设有弯折部有利于减小物料对第一叶片的斜边磨损,同时增强第一叶片边沿对物料的轴向推动作用;第二叶片的弧面向中心轴凸出有利于减小物料对弧面边沿的磨损。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叶片分布于所述回转筒入料口所在端面的周边,多个第二叶片的第一端在回转筒侧壁上沿同一圆周分布,所述第二叶片在径向上与第一叶片交替分布。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增强推动物料轴向移动和聚集在出料口的效果。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四个支撑座、以及四个支撑轮;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位于所述回转筒两侧,第一转轴的两端和第二转轴两端分别与一个支撑座的支撑孔转动连接;四个支撑轮分别套接在第一转轴的两端和第二转轴的两端,所述回转筒的两端分别设有凸台,所述支撑轮的回转面上设有与所述凸台滚动配合的凹槽。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支撑机构能够牢固地支撑回转筒,并且回转筒转动过程中与支撑轮之间是滚动摩擦,摩擦阻力小,节省能源。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单元为电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皮带、齿轮、以及固设于回转筒一端的齿圈;齿轮套接于第一转轴上且与所述齿圈啮合,第二带轮固定套接在第一转轴上,第一带轮的中心孔与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一带轮和电机位于所述支撑架内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电机作为驱动单元易于获得,与传动机构结合使得装置占用空间小,成本较低。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相机、显示器和控制器,所述回转筒的出料口所在端面的全部或部分区域为透明,所述相机透过透明区域拍摄回转筒内部物料混合状态,所述相机的输出端与显示器的图像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显示器的控制端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用户能够实施观看到回转筒内颗粒物料的混合状态,提高了直观性。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两个料斗,料斗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料仓的入口连接,在料斗的出口与料仓的入口的连接通道中靠近料斗出口处设有开启或关闭连接通道的开关,在料斗的底部设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称重输入端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使原料按精准比例混合,达到原料的最大化利用,达到很好的混合效果。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为电磁阀,电磁阀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便于实现各料斗内原料称重达标后自动放行。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颗粒混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回转筒内腔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3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回转筒内腔的径向截面示意图;图4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颗粒混料装置的控制框图。附图标记:1料仓;2支撑架;3第一叶片;4第二叶片;5第二带轮;6皮带;7回转筒;8齿圈;9电机;10第二转轴;11第一带轮;12显示器;13控制器;14支撑座;15支撑轮;16相机;18料斗;19第一叶片的斜边;20弧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颗粒混料装置,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包括料仓1、卧式的回转筒7、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颗粒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仓(1)、卧式的回转筒(7)、驱动所述回转筒(7)旋转的驱动单元、使所述回转筒(7)与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支撑所述回转筒(7)的支撑机构;/n所述回转筒(7)的两端分别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料仓(1)的出口与回转筒(7)的入料口通过管道连接;/n在所述回转筒(7)内腔的入料口处设有使颗粒朝向出料口移动的至少一个第一叶片(3),在所述回转筒(7)内腔的出料口附近设有便于出料的至少一个第二叶片(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仓(1)、卧式的回转筒(7)、驱动所述回转筒(7)旋转的驱动单元、使所述回转筒(7)与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支撑所述回转筒(7)的支撑机构;
所述回转筒(7)的两端分别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料仓(1)的出口与回转筒(7)的入料口通过管道连接;
在所述回转筒(7)内腔的入料口处设有使颗粒朝向出料口移动的至少一个第一叶片(3),在所述回转筒(7)内腔的出料口附近设有便于出料的至少一个第二叶片(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3)呈直角梯形,第一叶片(3)的上底和直角边分别与回转筒(7)入料口所在端面的内壁和回转筒(7)侧壁连接,第一叶片的斜边(19)向回转筒(7)的中心轴倾斜;
和/或所述第二叶片(4)的第一端与回转筒(7)侧壁连接,第二叶片(4)的第二端位于回转筒(7)的出料口处或者回转筒(7)的出料口附近,第二叶片(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有倾斜弧面(20),所述弧面(20)向回转筒(7)的中心轴倾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的斜边(19)呈锯齿状;
和/或第一叶片的斜边(19)上设有弯折部;
和/或所述第二叶片(4)的弧面(20)为向回转筒(7)的中心轴凸出的弯折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叶片(3)分布于所述回转筒(7)入料口所在端面的周边,多个第二叶片(4)的第一端在回转筒(7)侧壁上沿同一圆周分布,所述第二叶片(4)在径向上与第一叶片(3)交替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2)、第一转轴、第二转轴(10)、固定于所述支撑架(2)上的四个支撑座(14)、以及四个支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佩,谢知音,田芳,向贤双,陈伟,刘兴爱,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民族大学,宁波格林美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