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绕线机的伺服张力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641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绕线机的伺服张力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基板上由下至上分布设有羊毛毡轮、第一导线轮、直线导轨、第三导线轮、伺服电机、第四导轮和张力轴轴承;基板下侧设导线杆;固定杆一端固定于基板上,固定杆另一端设第六导线轮,固定杆上还设编码器板通过轴承支撑编码器轴,编码器轴上设编码器轮和编码器;张力轴上设张力杆和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和编码器均与伺服电机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伺服电机转速变化及转速方向变化,从而带动漆包线线速度变化,达到在不同工况下,提供不同张力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绕线机的伺服张力控制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电工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电机定子线圈直绕机排线所需的一种用于绕线机的张力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漆包线张力控制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案。被动控制主要适用于对张力控制要求不高的场合。主动控制一般采用伺服电机主动放线的方式控制漆包线张力。目前市面伺服张力器一般都是通过角度传感器检测张力杆摆角作为张力信号,当检测摆角大时,电机转速增加,当检测摆角小时,电机转速减少。这种方式相对于被动控制张力,可以实现对漆包线较为准确的张力控制,但这种控制方式无法跟踪绕线线速度,并且伺服电机只能一个方向旋转,因此只是一种相比精确的控制方式,面对多段张力要求的场合并不能完全满足绕线机不同工况下对不同张力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精确的能够为绕线机不同绕线工况提供稳定张力的一种用于绕线机的张力控制机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绕线机的伺服张力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基板上由下至上分布设有羊毛毡轮、第一导线轮、直线导轨、第三导线轮、伺服电机、第四导轮和张力轴轴承;基板下侧设导线杆;固定杆一端固定于基板上,固定杆另一端设第六导线轮,固定杆上还设编码器板通过轴承支撑编码器轴,编码器轴上设编码器轮和编码器;直线导轨上设滑块支撑导轨座;导轨座上安装第二导线轮;第一拉簧一端与导轨座固连、另一端与基板固连;伺服电机轴上设内有两个O型密封圈的张力轮;张力轴上设张力杆和角度传感器;张力杆外端上设第五导线轮;第二拉簧一端连接张力杆、另一端固连在拉簧座上;角度传感器和编码器均与伺服电机电连接。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绕线机绕线时,不同工况要求张力器提供稳定的不同张力。工况改变,对张力的要求变化时,角度传感器检测第二拉簧拉动张力杆角度变化,张力杆摆动带动漆包线前进后退,编码器轮随漆包线一起运动,编码器检测到漆包线线速度大小及方向,角度传感器检测的角度变化信号及编码器检测的漆包线线速度大小及方向经过计算,控制伺服电机转速变化及转速方向变化,从而带动漆包线线速度变化,达到在不同工况下,提供不同张力的作用。如若伺服电机反转,第一拉簧带动直线导轨滑块上的第二导轮移动,防止漆包线松弛。通过两种检测信号,精确控制伺服电机转速大小和转速方向,达到在不同工况下,提供不同张力的作用,满足绕线机在绕线过程中对漆包线张力的需求,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张力轮剖视图。图中:1、基板;2、导轨座;3、第一导线轮;4、第二导线轮;5、直线导轨;6、第一拉簧;7、第三导线轮;8、张力轮;9、张力轴;10、伺服电机;11、第四导轮;12、张力杆;13、第二拉簧;14、拉簧座;15、角度传感器;16、编码器轮;17、编码器;18、编码器轴;19、固定杆;20、编码器板;21、O型密封圈;22、漆包线;23、导线杆;24、第五导线轮;25、第六导线轮。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图3,一种用于绕线机的伺服张力控制机构,在基板1上由下至上分布设有羊毛毡轮26、第一导线轮3、直线导轨5、第三导线轮7、伺服电机10、第四导轮11和张力轴9轴承;基板1下侧设导线杆23;固定杆19一端固定于基板1上,固定杆19另一端设第六导线轮25,固定杆19上还设编码器板20通过轴承支撑编码器轴18,编码器轴18上设编码器轮16和编码器17;直线导轨5上设滑块支撑导轨座2;导轨座2上安装第二导线轮4;第一拉簧6一端与导轨座2固连、另一端与基板1固连;伺服电机10轴上设内有两个O型密封圈21的张力轮8;张力轴9上设张力杆12和角度传感器15;张力杆12外端上设第五导线轮24;第二拉簧13一端连接张力杆12、另一端固连在拉簧座14上;角度传感器15和编码器17均与伺服电机10电连接。工作原理:将漆包线22依次绕过导线杆23,羊毛毡轮26、第一导线轮3、第二导线轮4、第三导线轮7、张力轮8、第四导线轮11、第五导线轮24、编码器轮16、第六导线轮25至绕线机,绕线机工况改变,对张力的要求变化时,角度传感器15检测第二拉簧13拉动张力杆12角度变化,张力杆12摆动带动漆包线22前进后退,编码器轮16随漆包线22一起运动,编码器17检测到漆包线22线速度大小及方向,角度传感器15检测的角度变化信号及编码器17检测的漆包线22线速度大小及方向经过计算,控制伺服电机10转速变化及转速方向变化,从而带动漆包线22线速度变化,达到在不同工况下,提供不同张力的作用。如若伺服电机10反转,第一拉簧6带动直线导轨5滑块上的第二导轮4移动,防止漆包线22松弛。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绕线机的伺服张力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基板(1)上由下至上分布设有羊毛毡轮(26)、第一导线轮(3)、直线导轨(5)、第三导线轮(7)、伺服电机(10)、第四导轮(11)和张力轴(9)轴承;基板(1)下侧设导线杆(23);固定杆(19)一端固定于基板(1)上,固定杆(19)另一端设第六导线轮(25),固定杆(19)上还设编码器板(20)通过轴承支撑编码器轴(18),编码器轴(18)上设编码器轮(16)和编码器(17);直线导轨(5)上设滑块支撑导轨座(2);导轨座(2)上安装第二导线轮(4);第一拉簧(6)一端与导轨座(2)固连、另一端与基板(1)固连;伺服电机(10)轴上设内有两个O型密封圈(21)的张力轮(8);张力轴(9)上设张力杆(12)和角度传感器(15);张力杆(12)外端上设第五导线轮(24);第二拉簧(13)一端连接张力杆(12)、另一端固连在拉簧座(14)上;角度传感器(15)和编码器(17)均与伺服电机(10)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绕线机的伺服张力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基板(1)上由下至上分布设有羊毛毡轮(26)、第一导线轮(3)、直线导轨(5)、第三导线轮(7)、伺服电机(10)、第四导轮(11)和张力轴(9)轴承;基板(1)下侧设导线杆(23);固定杆(19)一端固定于基板(1)上,固定杆(19)另一端设第六导线轮(25),固定杆(19)上还设编码器板(20)通过轴承支撑编码器轴(18),编码器轴(18)上设编码器轮(16)和编码器(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东栾光王策胜赵波姜文超王赵辉张茂勇王涛李光新孟浩张红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