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鸿贵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空心轮毂电机的气囊减震独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628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囊减震独轮车,包括:空心轮毂电机、车轮、轮架、导向装置以及减震气囊,轮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脚踏板,且轮架上还设置有穿过空心轮毂电机空心腔的中心横梁;轮架通过导向装置与空心轮毂电机相对滑动连接,减震气囊设置于空心轮毂电机的空心腔内且与中心横梁相配合,减震气囊承载中心横梁与空心轮毂电机之间相对运动的减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气囊减震独轮车,减震行程大,具有较佳的减震效果,且能够避免弹性触底;利用空心轮毂电机的空心腔以容纳减震气囊和中心横梁,能够简化独轮车的整体结构,并充分利用空心腔的有限空间,以适用于大部分规格的空心轮毂电机,便于将该减震技术应用于多种规格的独轮车产品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空心轮毂电机的气囊减震独轮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独轮车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空心轮毂电机的气囊减震独轮车。
技术介绍
独轮车作为一种新型代步、娱乐、运动器具,具有时尚、轻便的优点。目前市场上的独轮车大多采用姿态感应器和加速度仪来控制独轮车的运行,因此人体骑行姿势对独轮车的运行有重大的影响。在一般的独轮车中,由于车子本身没有减震装置,所有避震只靠橡胶充气轮胎的单一作用,导致越野、过障、颠簸路面的操控性和速度很难掌控,运动舒适性很差,甚至人们经常被颠下踏板,或者腾空瞬间因脚在踏板上因移位,而导致落地后平衡状态不稳而摔倒。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具有减震功能的独轮车,采用液压减震器进行减震,由于液压减震器具有活塞杆与缸体结构,因此其减震时的最大压缩行程小于其整体长度的50%,减震行程比值较小,且重量较重,在复杂路况行进时,容易出现减震行程耗尽而产生弹性触底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空心轮毂电机的气囊减震独轮车。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空心轮毂电机的气囊减震独轮车,包括:空心轮毂电机;与所述空心轮毂电机相连接的车轮;轮架,所述轮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脚踏板,且所述轮架上还设置有穿过所述空心轮毂电机空心腔的中心横梁;导向装置,所述轮架通过导向装置与所述空心轮毂电机相对滑动连接;减震气囊,所述减震气囊设置于所述空心轮毂电机的空心腔内且与所述中心横梁相配合,所述减震气囊承载所述中心横梁与空心轮毂电机之间相对运动的减震。进一步地,所述空心轮毂电机的空心腔内连接有框形支架,所述空心轮毂电机的空心腔内连接有框形支架,所述中心横梁穿过所述框形支架,所述减震气囊设置于所述框形支架的内侧壁与中心横梁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横梁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减震气囊的第一定位槽,所述框形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减震气囊的第二定位槽。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装置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电机轮组件两侧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框形支架,所述中心横梁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杆。进一步地,所述轮架包括两相对连接于所述中心横梁两端的竖梁,所述脚踏板连接于所述竖梁的外侧,且所述竖梁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杆。进一步地,还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设置于所述竖梁且与所述导向杆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竖梁的下端由下至上凹陷形成有安装槽,所述阻尼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气囊为可充排气的橡胶气囊。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囊减震独轮车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通过采用减震气囊进行减震,具有质量小、舒适性好、耐疲劳、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且其行程比值大,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较佳的减震效果;(2)减震气囊的刚度随着震动载荷量而变,故而能够避免弹性触底,防止轮架与电机轮组件之间产生刚性碰撞;(3)利用空心轮毂电机的空心腔以容纳减震气囊和中心横梁,能够简化独轮车的整体结构,且利用减震气囊的高行程比值特性以充分利用空心腔的有限空间,以适用于大部分规格的空心轮毂电机,便于将该减震技术应用于多种规格的独轮车产品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部局部放大图。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电机轮组件;11、空心轮毂电机;111、空心腔;12、车轮;13、框形支架;131、第二定位槽;132、第二避位孔;2、轮架;21、中心横梁;211、第一定位槽;212、第一避位孔;22、竖梁;3、脚踏板;4、导向杆;5、减震气囊;6、阻尼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囊减震独轮车,包括:电机轮组件1、轮架2、导向装置以及减震气囊5。所述轮架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脚踏板3,所述轮架2通过导向装置与所述电机轮组件1相对滑动连接,以实现所述轮架2与电机轮组件1之间的相对直线上下运动,并限制所述轮架2相对电机轮组件1在任何其他方向的位移。所述减震气囊5设置于所述轮架2与电机轮组件1之间,所述减震气囊5承载所述轮架2与电机轮组件1之间相对运动的减震。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液压减震器,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减震气囊5具有质量小、舒适性好、耐疲劳、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且其行程比值大,受震动载荷量施压时,其压缩行程能够达到其整体高度的70~80%,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较佳的减震效果,以解决现有减震独轮车中减震行程不足的问题,从而缩小减震独轮车的高度。同时,利用所述减震气囊5的刚度随着震动载荷量而变的特性,在实际应用中其内腔容积无法压缩至接近零,故而能够避免弹性触底,防止所述轮架2与电机轮组件1之间产生刚性碰撞,以适应复杂的骑行环境,延长整机的作用寿命。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轮组件1包括空心轮毂电机11以及连接于所述空心轮毂电机11的车轮12,所述空心轮毂电机11具有空心腔111,所述轮架2上设置有穿过所述空心轮毂电机11空心腔111的中心横梁21,所述中心横梁21可在所述空心腔111内上下活动;所述减震气囊5设置于所述空心轮毂电机11的空心腔111内且与所述中心横梁21相配合。在该结构中,所述中心横梁21作为连接所述轮架2与减震气囊5的中间结构,当遇到颠簸引起震动时,震动通过所述车轮12传递给空心轮毂电机11,所述空心轮毂电机11再将震动通过减震气囊5传递给轮架2以及踏脚板3,经过所述减震气囊5的减震作用,极大地降低了人的震感,提高舒适性。同时,利用所述空心轮毂电机11的空心腔111以容纳所述减震气囊5和中心横梁21,能够简化独轮车的整体结构,且利用所述减震气囊5的高行程比值特性以充分利用所述空心腔111的有限空间,以适用于大部分规格的所述空心轮毂电机11,便于将该减震技术应用于多种规格的独轮车产品中。参阅图2,较佳的,所述空心轮毂电机11的空心腔111内连接有框形支架13,所述中心横梁21穿过所述框形支架13,所述减震气囊5设置于所述框形支架13的内侧壁与中心横梁21之间。其中,所述框形支架13作为连接所述空心轮毂电机11与减震气囊5的中间结构,且所述框形支架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空心轮毂电机的气囊减震独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空心轮毂电机;/n与所述空心轮毂电机相连接的车轮;/n轮架,所述轮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脚踏板,且所述轮架上还设置有穿过所述空心轮毂电机空心腔的中心横梁;/n导向装置,所述轮架通过导向装置与所述空心轮毂电机相对滑动连接;/n减震气囊,所述减震气囊设置于所述空心轮毂电机的空心腔内且与所述中心横梁相配合,所述减震气囊承载所述中心横梁与空心轮毂电机之间相对运动的减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空心轮毂电机的气囊减震独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心轮毂电机;
与所述空心轮毂电机相连接的车轮;
轮架,所述轮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脚踏板,且所述轮架上还设置有穿过所述空心轮毂电机空心腔的中心横梁;
导向装置,所述轮架通过导向装置与所述空心轮毂电机相对滑动连接;
减震气囊,所述减震气囊设置于所述空心轮毂电机的空心腔内且与所述中心横梁相配合,所述减震气囊承载所述中心横梁与空心轮毂电机之间相对运动的减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减震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轮毂电机的空心腔内连接有框形支架,所述中心横梁穿过所述框形支架,所述减震气囊设置于所述框形支架的内侧壁与中心横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减震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横梁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减震气囊的第一定位槽,所述框形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鸿贵
申请(专利权)人:林鸿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