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铜仁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用蓄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624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用蓄水装置,包括外壳和辅助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外壳左侧上端设置了辅助装置,使用者将顶盖打开,然后将漏斗拉动,来将漏斗拉动到加水口上端,然后在漏斗与伸缩套的滑动插接下,将漏斗下压,使漏斗将加水口上端覆盖,达到导流活动,从而达到了充分加水活动,防止水资源浪费的优点,通过在防护壳内部上端设置了紧固机构,在进行漏斗的收取时,会使漏斗与夹持板接触,然后在不断移动下,夹持板先被挤压,然后又会压簧弹力的作用,重新移出,然后在夹持板与挡板的配合下,实现漏斗的夹持稳固,从而达到了对漏斗收取稳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用蓄水装置
本技术具体是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用蓄水装置,涉及森林消防技术相关领域。
技术介绍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为了能够更加便捷更加迅速的实现着火点的灭火,目前通常采用消防背水袋来进行水源的便捷携带,来加快对着火点的灭火活动,避免了大型消防器械无法进入到森林内部,无法及时实现灭火活动。目前在进行便携式森林消防用蓄水装置的使用时,需要将在蓄水袋内部加入所要使用的水,但是在蓄水活动时,缺少一定的导流措施,导致无法很充分的实现蓄水活动,容易出现水流入到外部,导致水资源浪费,并且无法很迅速的拿取工具,来进行导流活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用蓄水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用蓄水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和辅助装置,所述外壳上端中部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辅助装置设置于外壳左侧上端,所述辅助装置由防护壳、顶盖、滑动板、销轴、伸缩套、漏斗和紧固机构组成,所述防护壳下端与外壳固定连接,并且防护壳上端与顶盖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板前后两侧与防护壳滑动连接,并且滑动板右侧焊接固定有销轴,所述销轴右侧与伸缩套相插接,所述伸缩套与漏斗下端滑动连接,所述紧固机构设置于防护壳内部上端。优选的,所述紧固机构由连接杆、挡板、夹持板、压簧、弹簧槽和承接板组成,所述连接杆上端与防护壳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杆右侧下端焊接固定有挡板,所述夹持板上端与压簧与弹簧槽插接固定,所述压簧设置于弹簧槽内部,所述弹簧槽开设于承接板内部中端,所述承接板左侧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外壳右侧紧固连接有背带,所述外壳前侧下端插接固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前侧上端设置有阀门,并且出水管前端插接固定有传输管,所述传输管前侧下端固定连接有喷射杆,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蓄水袋主体。优选的,所述防护壳右侧开设有通口,并且防护壳右侧上端与顶盖吸附固定。优选的,所述滑动板前后两端与防护壳内部开设的凹槽滑动连接,并且滑动板与防护壳凹槽滑动接缝处距离为0.5MM。优选的,所述伸缩套右侧前后两端内部与漏斗滑动插接,并且漏斗可沿伸缩套滑动最大距离为4CM。优选的,所述夹持板与漏斗夹持处呈光滑状,并且夹持板右侧下端开口处呈圆弧状。优选的,所述压簧等距设置于弹簧槽内部,并且压簧等距设置有三条。优选的,所述伸缩套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优选的,所述压簧采用琴钢丝材质制成。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用蓄水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优点1:本技术所述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用蓄水装置,通过在外壳左侧上端设置了辅助装置,使用者将顶盖打开,然后将漏斗拉动,来将漏斗拉动到加水口上端,然后在漏斗与伸缩套的滑动插接下,将漏斗下压,使漏斗将加水口上端覆盖,达到导流活动,从而达到了充分加水活动,防止水资源浪费的优点。优点2:本技术所述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用蓄水装置,通过在防护壳内部上端设置了紧固机构,在进行漏斗的收取时,会使漏斗与夹持板接触,然后在不断移动下,夹持板先被挤压,然后又会压簧弹力的作用,重新移出,然后在夹持板与挡板的配合下,实现漏斗的夹持稳固,从而达到了对漏斗收取稳固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辅助装置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紧固机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紧固机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外壳-1、密封盖-2、背带-3、出水管-4、阀门-5、传输管-6、喷射杆-7、蓄水袋主体-8、辅助装置-9、防护壳-91、顶盖-92、滑动板-93、销轴-94、伸缩套-95、漏斗-96、紧固机构-97、连接杆-971、挡板-972、夹持板-973、压簧-974、弹簧槽-975、承接板-97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用蓄水装置,包括外壳1和辅助装置9,外壳1上端中部螺纹连接有密封盖2,辅助装置9设置于外壳1左侧上端,辅助装置9由防护壳91、顶盖92、滑动板93、销轴94、伸缩套95、漏斗96和紧固机构97组成,防护壳91下端与外壳1固定连接,并且防护壳91上端与顶盖92转动连接,滑动板93前后两侧与防护壳91滑动连接,并且滑动板93右侧焊接固定有销轴94,销轴94右侧与伸缩套95相插接,并且有利于通过销轴94与伸缩套95的滑动插接,实现漏斗96长距离的移动,来更好的实现导流活动,伸缩套95与漏斗96下端滑动连接,并且有利于通过漏斗96导流活动,避免加水活动时水流到外部,紧固机构97设置于防护壳91内部上端,并且有利于对收取的漏斗96进行夹持稳固活动。进一步的,所述紧固机构97由连接杆971、挡板972、夹持板973、压簧974、弹簧槽975和承接板976组成,所述连接杆971上端与防护壳91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杆971右侧下端焊接固定有挡板972,所述夹持板973上端与压簧974相贴合,并且夹持板973与弹簧槽975插接固定,所述压簧974设置于弹簧槽975内部,所述弹簧槽975开设于承接板976内部中端,所述承接板976左侧与连接杆971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右侧紧固连接有背带3,所述外壳1前侧下端插接固定有出水管4,所述出水管4前侧上端设置有阀门5,并且出水管4前端插接固定有传输管6,所述传输管6前侧下端固定连接有喷射杆7,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蓄水袋主体8。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壳91右侧开设有通口,并且防护壳91右侧上端与顶盖92吸附固定,使得可以对防护壳91内部放置的漏斗96进行防护,防止漏斗96因为外部环境而损害。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板93前后两端与防护壳91内部开设的凹槽滑动连接,并且滑动板93与防护壳91凹槽滑动接缝处距离为0.5MM,实现进行漏斗96的拉动使用时,稳定流畅不易抖动。进一步的,所述伸缩套95右侧前后两端内部与漏斗96滑动插接,并且漏斗96可沿伸缩套95滑动最大距离为4CM,使得可以很好的调整漏斗96插入的距离,来实现更好的导流活动。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板973与漏斗96夹持处呈光滑状,并且夹持板973右侧下端开口处呈圆弧状,使得进行漏斗96的夹持固定时更加的流畅,不易卡顿。进一步的,所述压簧974等距设置于弹簧槽975内部,并且压簧974等距设置有三条,使得有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用蓄水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上端中部螺纹连接有密封盖(2);/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装置(9),所述辅助装置(9)设置于外壳(1)左侧上端,所述辅助装置(9)由防护壳(91)、顶盖(92)、滑动板(93)、销轴(94)、伸缩套(95)、漏斗(96)和紧固机构(97)组成,所述防护壳(91)下端与外壳(1)固定连接,并且防护壳(91)上端与顶盖(92)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板(93)前后两侧与防护壳(91)滑动连接,并且滑动板(93)右侧焊接固定有销轴(94),所述销轴(94)右侧与伸缩套(95)相插接,所述伸缩套(95)与漏斗(96)下端滑动连接,所述紧固机构(97)设置于防护壳(91)内部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用蓄水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上端中部螺纹连接有密封盖(2);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装置(9),所述辅助装置(9)设置于外壳(1)左侧上端,所述辅助装置(9)由防护壳(91)、顶盖(92)、滑动板(93)、销轴(94)、伸缩套(95)、漏斗(96)和紧固机构(97)组成,所述防护壳(91)下端与外壳(1)固定连接,并且防护壳(91)上端与顶盖(92)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板(93)前后两侧与防护壳(91)滑动连接,并且滑动板(93)右侧焊接固定有销轴(94),所述销轴(94)右侧与伸缩套(95)相插接,所述伸缩套(95)与漏斗(96)下端滑动连接,所述紧固机构(97)设置于防护壳(91)内部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用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97)由连接杆(971)、挡板(972)、夹持板(973)、压簧(974)、弹簧槽(975)和承接板(976)组成,所述连接杆(971)上端与防护壳(91)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杆(971)右侧下端焊接固定有挡板(972),所述夹持板(973)上端与压簧(974)相贴合,并且夹持板(973)与弹簧槽(975)插接固定,所述压簧(974)设置于弹簧槽(975)内部,所述弹簧槽(975)开设于承接板(976)内部中端,所述承接板(976)左侧与连接杆(97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