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挤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608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挤出机构,涉及薄膜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共挤模头,共挤模头具有可拆卸的前模头组件和后模头组件,还包括龙门架体;龙门架体设有前后移动的线性移动吊臂;前模头组件和后模头组件分别安装在前后对应的线性移动吊臂上。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前模头组件和后模头组件之间的紧固件拆除后,通过拉动前模头组件或拉动后模头组件便能打开共挤模头的内部,无需将共挤模头从生产线拆出即可打开共挤模头的内部,方便对共挤模头的内部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挤出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生产设备
,特别是一种塑料挤出机构。
技术介绍
在多层共挤薄膜生产线中,先通过下料机构向熔料机构投放塑料颗粒,塑料颗粒在熔料机构中熔化成塑料浆体,塑料浆体从熔料机构流至共挤复合分配器复合成具有多层结构的复合熔体,再从共挤模头中挤出。而在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前模头组件和后模头组件拼接组成完整的共挤模头,方便打开共挤模头内部,以清洁共挤模头内部的残留物质。但在现有的多层共挤薄膜生产线中,往往需要将共挤模头从生产线拆出才能打开共挤模头的内部,不利于清理共挤模头的内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塑料挤出机构,实现在线上打开共挤模头模头内部,以方便清理共挤模头内部的残留物质。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挤出机构,包括共挤模头,共挤模头具有可拆卸的前模头组件和后模头组件,还包括龙门架体;龙门架体设有前后移动的线性移动吊臂;前模头组件和后模头组件分别安装在前后对应的线性移动吊臂上。进一步,龙门架体于共挤模头的两侧上方分别设有线性滑轨;两个线性移动吊臂为一个线性移动吊臂组,两个线性移动吊臂组分别一前一后地设置在龙门架体,线性移动吊臂组中的两个线性移动吊臂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侧的线性滑轨上;设置在前的线性移动吊臂组中的两个线性移动吊臂分别与前模头组件的两侧固定连接;设置在后的线性移动吊臂组中的两个线性移动吊臂分别与后模头组件的两侧固定连接。进一步,线性滑轨的总数量为2个,两个线性移动吊臂组中同侧的线性移动吊臂共用同一个线性滑轨。进一步,线性移动吊臂包括滑座、调节架和吊板;滑座与线性滑轨滑动配合;调节架左右滑动地与滑座的底部销连接;吊板上下滑动地设置在调节架的底部。进一步,调节架设有调节孔和调节螺母,调节螺母位于调节孔内;吊板的顶部设有调节螺柱,调节螺柱的顶部穿设至调节孔内与调节螺母螺纹配合。进一步,调节架于调节孔的下方设有定位槽,吊板的顶部嵌设在定位槽。进一步,调节架与吊板之间设有锁定螺柱;定位槽的槽底出设有条形孔,条形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定位槽的延伸方向;锁定螺柱的螺杆穿过条形孔后与吊板螺纹连接。进一步,调节架于调节孔与定位槽之间开设有U型槽。进一步,线性滑轨的两端分别设有止位部。在本专利技术中,前模头组件和后模头组件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组成完整的共挤模头,通过将前模头组件和后模头组件分别安装在前后对应的线性移动吊臂上,实现前模头组件和后模头组件分别能在龙门架体上前后移动,将前模头组件和后模头组件之间的紧固件拆除后,通过拉动前模头组件或拉动后模头组件便能打开共挤模头的内部,无需将共挤模头从生产线拆出即可打开共挤模头的内部,方便对共挤模头的内部进行清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一个实施例的线性移动吊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参照图1-2,一种塑料挤出机构,包括共挤模头100,共挤模头100具有可拆卸的前模头组件110和后模头组件120,还包括龙门架体200。龙门架体200设有前后移动的线性移动吊臂210。前模头组件110和后模头组件120分别安装在前后对应的线性移动吊臂210上。在本专利技术中,前模头组件110和后模头组件120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组成完整的共挤模头100,通过将前模头组件110和后模头组件120分别安装在前后对应的线性移动吊臂210上,实现前模头组件110和后模头组件120分别能在龙门架体200上前后移动,将前模头组件110和后模头组件120之间的紧固件拆除后,通过拉动前模头组件110或拉动后模头组件120便能打开共挤模头的内部,无需将共挤模头100从生产线拆出即可打开共挤模头100的内部,方便对共挤模头100的内部进行清理。具体地,龙门架体200于共挤模头100的两侧上方分别设有线性滑轨220。两个线性移动吊臂210为一个线性移动吊臂组,两个线性移动吊臂组分别一前一后地设置在龙门架体200,线性移动吊臂组中的两个线性移动吊臂210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侧的线性滑轨220上。设置在前的线性移动吊臂组中的两个线性移动吊臂210分别与前模头组件110的两侧固定连接。设置在后的线性移动吊臂组中的两个线性移动吊臂210分别与后模头组件120的两侧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前的线性移动吊臂组中的两个线性移动吊臂210分别与前模头组件110的两侧固定连接。设置在后的线性移动吊臂组中的两个线性移动吊臂210分别与后模头组件120的两侧固定连接,实现分别对前模头组件110和后模头组件120进行两端固定,以避免前模头组件110和后模头组件120在移动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产生转矩应力。优选地,线性滑轨220的总数量为2个,两个线性移动吊臂组中同侧的线性移动吊臂210共用同一个线性滑轨220。如图2所示,两个线性移动吊臂组中同侧的两个线性移动吊臂210共用同一个线性滑轨220,以确保前模头组件110一直位于后模头组件120之前,有效避免前模头组件110与后模头组件120前后错位碰撞而损坏。值得说明的是,线性移动吊臂210包括滑座211、调节架212和吊板213。滑座211与线性滑轨220滑动配合,以实现线性移动吊臂210线性移动。调节架212左右滑动地与滑座211的底部销连接。吊板213上下滑动地设置在调节架212的底部。如图2所示,吊板213用于与对应的前模头组件110的侧端或对应的后模头组件120的侧端固定连接。通过将吊板213上下滑动地设置在调节架212的底部,以实现上下调节前模头组件110和后模头组件120的高度。调节架212左右滑动地与滑座211的底部销连接,实现前模头组件110和后模头组件120的两端能相应地左右移动,因此,当前模头组件110和后模头组件120热胀冷缩时,前模头组件110和后模头组件120的两端分别能延伸缩回,避免前模头组件110和后模头组件120因应力过大而变形。具体地,调节架212设有调节孔2121和调节螺母2122,调节螺母2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挤出机构,包括共挤模头,所述共挤模头具有可拆卸的前模头组件和后模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龙门架体;/n所述龙门架体设有前后移动的线性移动吊臂;/n所述前模头组件和所述后模头组件分别安装在前后对应的线性移动吊臂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挤出机构,包括共挤模头,所述共挤模头具有可拆卸的前模头组件和后模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龙门架体;
所述龙门架体设有前后移动的线性移动吊臂;
所述前模头组件和所述后模头组件分别安装在前后对应的线性移动吊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挤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龙门架体于所述共挤模头的两侧上方分别设有线性滑轨;
两个所述线性移动吊臂为一个线性移动吊臂组,两个所述线性移动吊臂组分别一前一后地设置在所述龙门架体,所述线性移动吊臂组中的两个所述线性移动吊臂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侧的所述线性滑轨上;
设置在前的所述线性移动吊臂组中的两个所述线性移动吊臂分别与所述前模头组件的两侧固定连接;设置在后的所述线性移动吊臂组中的两个所述线性移动吊臂分别与所述后模头组件的两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料挤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性滑轨的总数量为2个,两个所述线性移动吊臂组中同侧的所述线性移动吊臂共用同一个所述线性滑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塑料挤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性移动吊臂包括滑座、调节架和吊板;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华秦志红杨丁卯白汝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仕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