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组合型管式除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5656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级组合型管式除雾器。该除雾器包括:管束筒体、一级除雾元件、二级除雾元件、三级除雾元件和四级除雾元件,所述的一级除雾元件、二级除雾元件、三级除雾元件和四级除雾元件从下往上同轴依次置于管束筒体内部,一级除雾元件具有波纹板叶片,二级除雾元件三级除雾元件和四级除雾元件具有平板型导叶,每一级除雾元件具有不同粒径液滴的分离能力和相应的阻力特性,实现除雾过程分级化。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多级除雾元件实现分离作用的叠加效应,以最小的压力损失来保证分离性能,实现脱硫塔内烟气的超低超净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组合型管式除雾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湿法烟气脱硫塔除雾装置
,具体地涉及一种多级组合型管式除雾器。
技术介绍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是目前我国用于治理燃煤电厂排放的含大量二氧化硫的烟气污染的主要技术措施,该技术是国内外最成熟、应用广泛的脱硫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石灰石脱硫剂喷淋吸收含有二氧化硫有害气体的燃煤锅炉烟气,通过脱硫剂浆液和烟气接触反应吸收有害气体来达到净化烟气的目的。经过喷淋吸收被净化后的烟气中还残存有较多的雾滴和粉尘,其中雾滴包括水雾、没有被脱除的三氧化硫遇水生成的硫酸雾滴、脱硫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和亚硫酸钙液滴等,烟气从脱硫塔排出前必须用除雾器除去烟气中的雾滴,以防止烟气中所含的强酸性雾滴和亚硫酸钙等液滴腐蚀烟道等后续设备以及造成设备表面结垢。目前在脱硫除雾项目中,除雾器的类型较多,但是常用的有平板式和屋脊式两种。其中屋脊式除雾器效率高,但屋脊式除雾器压力损失大,除雾系统能耗大,屋脊式除雾器高度一般为2.6m左右,投资较高;平板式除雾器效率相对较低,设计简单、压损低,高度一般为3.2~3.4m,投资相对较低。为提高除雾效率,一般的组合式除雾器装置普遍采用平板式管式除雾器加单层或者双层屋脊式折流板除雾器。然而因为系统中烟气流速高,烟气中夹带有大量的大粒径颗粒物,平板式管式除雾器会产生局部堵塞现象造成烟气流速分布不均匀,影响下游屋脊式除雾器的使用效果,从而造成除雾器除雾效果变差而无法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并且,因表面表面张力因素导致冲洗水膜覆盖不均、液滴与板片发生弹性碰撞重新返混进入烟气,是引起除雾效率下降的关键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除雾性能优越、运行稳定可靠、实现超低超净排放的多级组合型管式除雾器。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的技术目的不限于上文已经特别描述的内容,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文中未描述的其他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了一种多级组合型管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束筒体、一级除雾元件、二级除雾元件、三级除雾元件和四级除雾元件;所述一级除雾元件与管束筒体同轴配合,包括波纹板叶片、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的外径与管束筒体的内径相同,波纹板叶片均匀排布14片(可选地,10-18片),下固定环距离管束筒体底端300mm(可选地,300mm-500mm)。可选地,所述波纹板叶片包括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夹角是120°(可选地,100°-140°)。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夹角是120°(可选地,100°-140°)。所述二级除雾元件包括二级导叶罩筒、出口角为40°(可选地,30°-60°)的二级平板型导叶和二级盲板,二级导叶罩筒的外径与管束筒体的内径相同,二级平板型导叶在二级盲板上沿圆周方向均匀排布18片(可选地,12-24片),二级平板型导叶及二级盲板与二级导叶罩筒同轴装配,二级导叶罩筒同轴装配至管束筒体内部且距离一级除雾元件240mm(可选地,200mm-300mm);所述三级除雾元件包括三级导叶罩筒、出口角为40°(可选地,30°-60°)的三级平板型导叶和三级盲板,三级导叶罩筒的外径与管束筒体的内径相同,三级平板型导叶在三级盲板上沿圆周方向均匀排布24片(可选地,20-30片),三级平板型导叶及三级盲板与三级导叶罩筒同轴装配,三级导叶罩筒同轴装配至管束筒体内部且距离二级除雾元件260mm(可选地,200mm-300mm);所述四级除雾元件包括四级导叶罩筒、出口角为30°(可选地,20°-40°)的四级平板型导叶和四级盲板,四级导叶罩筒的外径与管束筒体的内径相同,四级平板型导叶在四级盲板上沿圆周方向均匀排布24片(可选地,20-30片),四级平板型导叶及四级盲板与四级导叶罩筒同轴装配,四级导叶罩筒同轴装配至管束筒体内部且距离三级除雾元件170mm(可选地,150mm-200mm),同时距离管束筒体出口400mm(可选地,300mm-500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多级组合型管式除雾器含有多级除雾元件,每一级除雾元件具有不同粒径液滴的分离能力和相应的阻力特性,实现除雾过程分级化;一级除雾元件可在很小的阻力损失运行状态下首先实现粒径300μm液滴的分离;二级除雾元件至四级除雾元件可充分利用前一级除雾元件产生旋流的残余量,形成造旋作用的叠加效应,以最小的阻力损失形成较强的旋流场,来保证分离性能,实现脱硫塔内烟气的超低超净排放;实验数据表明:该一种多级组合型管式除雾器可实现粒径大于10μm液滴的完全分离,此时的阻力损失仅为300Pa,逃逸液滴量仅为15mg/m3,性能远高于国家标准,完全满足超低排放要求;另外,每级除雾元件结构可以根据具体的工业运行情况灵活设计,通过改变导叶的类型、数量、出口角以及每一级除雾元件的安装距离等结构参数实现改变每一级除雾元件的进出口截面积比,以实现对烟气的加速,进而为形成强旋流场提供必要前提;多级组合型管式除雾器可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施工改造,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工程量小、适应性强,改造完成后可实现运行平稳、灵活调整、便于清洗和维修。上述技术方案仅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下本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中可以导出和理解包含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的各种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不限于上文已经具体描述的内容,并且从以下详细说明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附图说明被包括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的附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一种多级组合型管式除雾器剖视图;图2是一种多级组合型管式除雾器俯视图;图3是一级除雾元件等轴测试图;图4是二级除雾元件等轴测试图;图5是三级除雾元件等轴测试图;图6是四级除雾元件等轴测试图。图中:1、一级除雾元件2、二级除雾元件3、三级除雾元件4、四级除雾元件5、管束筒体6、上固定环7、波纹板叶片8、下固定环9、二级导叶罩筒10、二级盲板11、二级平板型导叶12、三级导叶罩筒13、三级盲板14、三级平板型导叶15、四级导叶罩筒16、四级盲板17、四级平板型导叶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参考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将参考附图给出的详细描述旨在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而不是示出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现的唯一实施例。以下详细描述包括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专利技术。在一些情况下,已知的结构和设备被省略或以框图形式示出,集中于结构和设备的重要特征,以免模糊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在整个说明书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组合型管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束筒体(5)、一级除雾元件(1)、二级除雾元件(2)、三级除雾元件(3)和四级除雾元件(4),所述的一级除雾元件(1)、二级除雾元件(2)、三级除雾元件(3)和四级除雾元件(4)从下往上同轴依次置于管束筒体(5)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组合型管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束筒体(5)、一级除雾元件(1)、二级除雾元件(2)、三级除雾元件(3)和四级除雾元件(4),所述的一级除雾元件(1)、二级除雾元件(2)、三级除雾元件(3)和四级除雾元件(4)从下往上同轴依次置于管束筒体(5)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组合型管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除雾元件(1)包括波纹板叶片(7)、上固定环(6)和下固定环(8),上固定环(6)和下固定环(8)的外径与管束筒体(5)的内径相同,波纹板叶片(7)均匀排布14片,一级除雾元件(1)同轴装配至管束筒体(5)内部且距离管束筒体(5)底端30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组合型管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板叶片(7)包括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夹角是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组合型管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除雾元件包括二级导叶罩筒(9)、二级平板型导叶(11)和二级盲板(10),二级导叶罩筒(9)的外径与管束筒体(5)的内径相同,二级平板型导叶(11)在二级盲板(10)上沿圆周方向均匀排布18片,二级平板型导叶(11)及二级盲板(10)与二级导叶罩筒(9)同轴装配,二级除雾元件(2)同轴装配至管束筒体(5)内部且距离一级除雾元件(1)的距离为240mm。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明生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