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简便装夹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5229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3:37
为了解决现有的夹具的装夹杆为圆柱形,圆柱形装夹杆顺着装夹杆本体处有一条开槽,夹具的托盘处设有卡片,需要将卡片完全卡于开槽内,顺着开槽滑至装夹杆的底部,进行真空镀膜,对准卡片和开槽需要一定的时间,顺着开槽滑至装夹杆的底部有时会出现故障而卡住,步骤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效简便装夹杆,通过将装夹杆的本体的横截面设计成矩形,装夹杆为一长杆,相配套的夹具的托盘中心设置为与装夹杆配套的矩形套孔,矩形套孔的长略大于装夹杆横截面的长,矩形套孔的宽略大于装夹杆横截面的宽,使得矩形套孔与装夹杆正好套接,并且装夹杆的横截面的四角为倒角结构,夹具顺着装夹杆的本体下滑,从而实现高效简便装夹杆。从而实现高效简便装夹杆。从而实现高效简便装夹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简便装夹杆


[0001]本技术属于表面处理
,较为具体的,涉及到一种高效简便装夹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性能优异的新材料不断涌现,这些新材料难以加工的问题也随之产生,这就对切削刀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提高刀具的切削性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气相沉积技术,在刀具表面涂覆一层耐磨损、耐腐蚀并且结合力较好的过渡族金属化合物,从而减轻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的磨损,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及被加工零件表面质量。但是在制备刀具涂层时,如图1,现有的夹具的装夹杆为圆柱形,圆柱形装夹杆顺着装夹杆本体处有一条开槽,夹具的托盘处设有卡片,需要将卡片完全卡于开槽内,顺着开槽滑至装夹杆的底部,进行真空镀膜,对准卡片和开槽需要一定的时间,顺着开槽滑至装夹杆的底部有时会出现故障而卡住,步骤复杂,因此,需要设计一个高效简便的装夹杆,节省镀膜前的装配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的夹具的装夹杆为圆柱形,圆柱形装夹杆顺着装夹杆本体处有一条开槽,夹具的托盘处设有卡片,需要将卡片完全卡于开槽内,顺着开槽滑至装夹杆的底部,进行真空镀膜,对准卡片和开槽需要一定的时间,顺着开槽滑至装夹杆的底部有时会出现故障而卡住,步骤复杂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高效简便装夹杆,通过将装夹杆的本体的横截面设计成矩形,装夹杆为一长杆,相配套的夹具的托盘中心设置为与装夹杆配套的矩形套孔,矩形套孔的长略大于装夹杆横截面的长,矩形套孔的宽略大于装夹杆横截面的宽,使得矩形套孔与装夹杆正好套接,并且装夹杆的横截面的四角为倒角结构,夹具顺着装夹杆的本体下滑,无障碍,从而实现高效简便装夹杆。
[0004]一种高效简便装夹杆,其包括:装夹杆1、固定套2、装载架4和夹具5,固定套2固定安装在装载架4上,装夹杆1固定可拆卸连接固定套2,其特征在于:装夹杆1为一长杆,装夹杆1的本体的横截面为矩形,装夹杆1的四角为倒角结构,夹具5的底部设有托盘51,托盘51均为环形结构,托盘 51的内圆处设有夹杆的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片52和套孔53,套孔53为矩形,套孔53的面积略大于装夹杆1的横截面面积,套孔53的外边缘末端一体成型的连接有连接片52的一端,连接片52的另一端连接在托盘 51内圆的边缘末端处,连接片52间隔均匀分布。
[0005]进一步的,装夹杆1的长度为50~90mm。
[0006]进一步的,装夹杆1的横截面的面积为50~100mm2。
[0007]进一步的,装夹杆1的材质为铝合金。
[0008]进一步的,套孔53的长和宽与装夹杆1横截面的长和宽间隙均为2~3mm。
[0009]进一步的,托盘51的外圆直径为120~200mm。
[0010]进一步的,装夹杆1的上部设有第一导杆6,第一导杆6的上部设有第二导杆7,第一
导杆6的横截面小于装夹杆1的横截面4~8mm2,第二导杆7 的横截面小于第一导杆6的横截面4~8mm2,第二导杆7的横截面和第一导杆 6的横截面为矩形且第二导杆7的横截面和第一导杆6的横截面的四角对应的每个角在同一直线上,夹具5的托盘51的套孔53的四角与第二导杆7的横截面的四角对应后先经过第二导杆7后经过第一导杆6后到达装夹杆1,由于第二导杆7的横截面和第一导杆6的横截面只是略小于装夹杆1的横截面,故不会出现卡壳的状态,且第二导杆7的横截面相对于套孔53来说比较容易对接,故而起到一个快速导向作用。
[0011]进一步的,固定套2的外围设有多个限位杆3,对装夹杆1起到限位和固定作用。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一种高效简便装夹杆,通过将装夹杆1的本体的横截面设计成矩形,装夹杆1为一长杆,相配套的夹具5 的托盘51中心设置为与装夹杆1配套的矩形套孔53,矩形套孔53的长略大于装夹杆1横截面的长,矩形套孔53的宽略大于装夹杆1横截面的宽,使得矩形套孔53与装夹杆1正好套接,并且装夹杆1的横截面的四角为倒角结构,夹具5顺着装夹杆1的本体下滑,无障碍,从而实现高效简便装夹杆1。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的装夹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装夹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装夹杆的夹具的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装夹杆的装夹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装夹杆的装夹杆和夹具套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9]装夹杆1固定套2限位杆3装载架4夹具5托盘51连接片52套孔53第一导杆6第二导杆7
[002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装夹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装夹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装夹杆的夹具的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装夹杆的装夹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装夹杆的装夹杆和夹具套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2]一种高效简便装夹杆,其包括:装夹杆1、固定套2、装载架4和夹具5,固定套2固定
安装在装载架4上,装夹杆1固定可拆卸连接固定套2,其特征在于:装夹杆1为一长杆,装夹杆1的本体的横截面为矩形,装夹杆1的四角为倒角结构,夹具5的底部设有托盘51,托盘51均为环形结构,托盘 51的内圆处设有夹杆的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片52和套孔53,套孔53为矩形,套孔53的面积略大于装夹杆1的横截面面积,套孔53的外边缘末端一体成型的连接有连接片52的一端,连接片52的另一端连接在托盘 51内圆的边缘末端处,连接片52间隔均匀分布。
[0023]所述装夹杆1的长度为50~90mm。
[0024]所述装夹杆1的横截面的面积为50~100mm2。
[0025]所述装夹杆1的材质为铝合金。
[0026]所述套孔53的长和宽与装夹杆1横截面的长和宽间隙均为2~3mm。
[0027]所述托盘51的外圆直径为120~200mm。
[0028]所述装夹杆1的上部设有第一导杆6,第一导杆6的上部设有第二导杆7,第一导杆6的横截面小于装夹杆1的横截面4~8mm2,第二导杆7的横截面小于第一导杆6的横截面4~8mm2,第二导杆7的横截面和第一导杆6的横截面为矩形且第二导杆7的横截面和第一导杆6的横截面的四角对应的每个角在同一直线上,夹具5的托盘51的套孔53的四角与第二导杆7的横截面的四角对应后先经过第二导杆7后经过第一导杆6后到达装夹杆1,由于第二导杆7的横截面和第一导杆6的横截面只是略小于装夹杆1的横截面,故不会出现卡壳的状态,且第二导杆7的横截面相对于套孔53来说比较容易对接,故而起到一个快速导向作用。
[0029]所述固定套2的外围设有多个限位杆3,对装夹杆1起到限位和固定作用。
[00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简便装夹杆,其包括:装夹杆(1)、固定套(2)、装载架(4)和夹具(5),固定套(2)固定安装在装载架(4)上,装夹杆(1)固定可拆卸连接固定套(2),其特征在于:装夹杆(1)为一长杆,装夹杆(1)的本体的横截面为矩形,装夹杆(1)的四角为倒角结构,夹具(5)的底部设有托盘(51),托盘(51)均为环形结构,托盘(51)的内圆处设有夹杆的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片(52)和套孔(53),套孔(53)为矩形,套孔(53)的面积略大于装夹杆(1)的横截面面积,套孔(53)的外边缘末端一体成型的连接有连接片(52)的一端,连接片(52)的另一端连接在托盘(51)内圆的边缘末端处,连接片(52)间隔均匀分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简便装夹杆,其特征在于:装夹杆(1)的长度为50~9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简便装夹杆,其特征在于:装夹杆(1)的横截面的面积为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亮梁海洋邓永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星蓝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