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板网模混凝土轻钢龙骨自保温构造柱,包括开口相对设置的两竖龙骨和设置在两竖龙骨之间的保温板,两竖龙骨的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两竖龙骨的前、后两侧面均通过第一钢板网固接,第一钢板网、竖龙骨和保温板围成的模箱中浇筑混凝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钢板网和开口相对的两竖龙骨形成浇筑模箱,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构造柱,大大简化了构造柱的制作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通过在两竖龙骨之间设置保温板,隔断了热传递,实现了构造柱的自保温。造柱的自保温。造柱的自保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板网模混凝土轻钢龙骨自保温构造柱
[0001]本技术涉及网模混凝土建筑
,尤其涉及到一种钢板网模混凝土轻钢龙骨自保温构造柱,应用于钢板网模混凝土自保温墙体。
技术介绍
[0002]构造柱是建筑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可以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
[0003]目前构造柱的制作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构造柱的隔热效果差,从而影响建筑物的保温;另一方面,制作施工时间长,需要先架设钢筋笼,安装模板,然后再浇筑混凝土,整个施工过程繁琐,尤其是支模板的施工工作量非常大,耗费工时较多,造成施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板网模混凝土轻钢龙骨自保温构造柱,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实现了构造柱的保温,在钢板网模混凝土自保温墙体中使用时非常方便。
[0005]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钢板网模混凝土轻钢龙骨自保温构造柱,包括开口相对设置的两竖龙骨和设置在两竖龙骨之间的保温板,两竖龙骨的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两竖龙骨的前、后两侧面均通过第一钢板网固接,第一钢板网、竖龙骨和保温板围成的模箱中浇筑混凝土。
[0006]本方案通过间距不大于200mm的两竖龙骨作为构造柱支架,将保温板浇筑在两竖龙骨之间形成整体构造柱,保温板的延伸方向与墙体的延伸方向一致,实现了构造柱的自保温,两竖龙骨通过第一钢板网连接,使第一钢板网覆盖两竖龙骨之间的缝隙,以避免混凝土从两竖龙骨之间流出,混凝土凝固后,将第一钢板网、竖龙骨和保温板固接为一体,形成具有保温功能和结构功能的立柱。
[0007]作为优化,两竖龙骨之间还固设有分别位于保温板两侧的两竖筋。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竖筋,提高了构造柱的抗弯强度。
[0008]作为优化,远离墙体的竖龙骨外侧面固设有第二钢板网。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第二钢板网,利用第二钢板网的网孔,提高了竖龙骨外侧面的挂灰能力,避免涂抹的砂浆掉落,进一步提高施工的方便性;同时,对于开设有透灰孔的竖龙骨来说,通过第二钢板网封住透灰孔,以免混凝土骨料流出。
[0009]作为优化,所述第二钢板网包括覆盖竖龙骨外侧面的主体部和自主体部的前、后两端朝向墙体所在侧延伸的连接部。本优化方案的第二钢板网设置为U型,主体部与竖龙骨的外侧面相对,连接部固定在竖龙骨的端面上,结构简单,安装施工方便。
[0010]作为优化,第一钢板网延伸至墙体两侧。本优化方案通过将第一钢板网延伸至墙体两侧,提高了构造柱与墙体的一体性,从而提高了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强度,同时提高了施
工效率。
[0011]作为优化,竖龙骨包括第一板体、自第一板体的两端沿垂直于第一板体的方向向同侧延伸的第二板体,以及自两第二板体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相对延伸的第三板体,两第三板体之间形成开口,保温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分别顶至两竖龙骨的第一板体内侧面。本优化方案的竖龙骨整体呈C型,抗弯强度高,并且通过第三板体的设置提高了对混凝土的握持力,提高了浇筑后两竖龙骨的整体性,通过将保温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分别顶至两竖龙骨的第一板体内侧面,阻断了两侧浇筑混凝土的热桥,提高保温效果。
[0012]作为优化,保温板上穿设有支撑件,支撑件的两端分别顶至前、后两侧的第一钢板网。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支撑件,在将保温板放置在两竖龙骨形成的模箱内后,通过支撑件的支撑,避免保温板倾倒,并且防止保温板在浇筑混凝土时移动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钢板网和开口相对的两竖龙骨形成浇筑模箱,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构造柱,大大简化了构造柱的制作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通过在两竖龙骨之间设置保温板,隔断了热传递,实现了构造柱的自保温。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所示:
[0016]1、竖龙骨,2、第一钢板网,3、水泥砂浆层,4、燕尾钉, 5、墙体,6、保温板,7、竖筋,8、第二钢板网,9、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为便于描述,附图1中的上为前,下为后。
[0018]如图1所示一种钢板网模混凝土轻钢龙骨自保温构造柱,包括开口相对设置的两竖龙骨1和设置在两竖龙骨之间的保温板6,保温板的延伸方向与墙体的延伸方向一致,两竖龙骨的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两竖龙骨的前、后两侧面均通过第一钢板网2固接,第一钢板网2通过燕尾钉4固定在竖龙骨上,第一钢板网覆盖两竖龙骨之间的缝隙,并延伸至墙体两侧,同时作为墙体的浇筑网模。第一钢板网2、竖龙骨1和保温板6围成的模箱中浇筑细石混凝土,第一钢板网的网孔尺寸小于混凝土中的骨料尺寸,以避免混凝土从两竖龙骨之间流出,浇筑后经第一钢板网溢出的水泥砂浆进行刮抹整平处理。
[0019]两竖龙骨之间还固设有分别位于保温板两侧的两竖筋7,两竖筋均与主体结构梁板连接,通过设置竖筋提高了构造柱的抗弯强度。本实施例的竖筋为竖向钢筋,材料充足,安装方便。
[0020]保温板上穿设有支撑件9,支撑件的两端分别顶至前、后两侧的第一钢板网,通过设置支撑件,对保温板进行定位,使保温板的放置更加快速准确,同时避免保温板在浇注混凝土时倾倒或移位。支撑件可以是穿设固定在保温板上的绝热圆柱杆,也可以是穿设固定在保温板上的钢丝网,绝热圆柱杆或者钢丝网在保温板生产过程中与保温板浇注成一个整体。
[0021]远离墙体5的竖龙骨外侧面通过燕尾钉4固设有第二钢板网8,第二钢板网的网孔尺寸也小于浇筑混凝土中的骨料尺寸,第一钢板网和第二钢板网的外侧面设置水泥砂浆层3。通过设置第二钢板网,提高竖龙骨外侧面的挂灰能力,使水泥砂浆层更容易粘附。具体的,第二钢板网8包括覆盖竖龙骨外侧面的主体部和自主体部的前、后两端朝向墙体所在侧延伸的连接部,连接部与其所在侧的第一钢板网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钢板网的网孔最大尺寸,避免影响水泥砂浆层的施工。
[0022]竖龙骨采用厚度为0.8~2mm的薄钢板制成,具体结构包括第一板体、自第一板体的两端沿垂直于第一板体的方向向同侧延伸的第二板体,以及自两第二板体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相对延伸的第三板体,两第三板体之间形成开口,保温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分别顶至两竖龙骨的第一板体内侧面,以更好地阻断构造柱的热传递。在第一板体上开设有透灰通孔,使浇筑构造柱的混凝土经透灰通孔流至墙体一侧,或者使墙体的浇筑混凝土流至构造柱一侧,从而实现构造柱混凝土与墙体混凝土的交混,凝固后成为一个整体,提高了墙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强度。
[0023]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板网模混凝土轻钢龙骨自保温构造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相对设置的两竖龙骨(1)和设置在两竖龙骨之间的保温板(6),两竖龙骨的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两竖龙骨的前、后两侧面均通过第一钢板网(2)固接,第一钢板网(2)、竖龙骨(1)和保温板(6)围成的模箱中浇筑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网模混凝土轻钢龙骨自保温构造柱,其特征在于:两竖龙骨之间还固设有分别位于保温板两侧的两竖筋(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网模混凝土轻钢龙骨自保温构造柱,其特征在于:远离墙体(5)的竖龙骨外侧面固设有第二钢板网(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板网模混凝土轻钢龙骨自保温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板网(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忠,李南,陈晨,刘霖,胡宝柱,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