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赤潮毒素食物链累积与传递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4210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海洋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赤潮毒素食物链累积与传递模拟装置,包括主水槽、底槽过滤系统、水体变温设备及第一管路系统,所述主水槽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整流盒和水位隔板,所述底槽过滤系统用以对主水槽排出的水进行过滤,所述水体变温设备用以对主水槽排出的水进行变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构建自然海区环境因子和营养级生物系统,模拟赤潮毒素在环境因子作用下沿初级生长者到各级消费者累积与传递过程,探明赤潮毒素的食物链累积与传递特征及其机理,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海产品消费安全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依据。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赤潮毒素食物链累积与传递模拟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海洋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赤潮毒素食物链累积与传递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赤潮通常指一些海洋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水体中过度繁殖或聚集而令海水变色的现象,习惯上往往将海水中藻类达到一定密度后的生态现象称为赤潮。赤潮是海洋中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现象,然而,进入20世纪,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导致赤潮发生的原因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赤潮已从海洋生态系统一种自我调整的正常自然现象,演变为在人类活动干扰下、频繁发生的异常生态灾害。我国近海多次或大面积引发赤潮的多发性赤潮生物主要包括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和硅藻门4大门类。
[0003]赤潮毒素一般由海洋中的有毒赤潮藻产生,因常被贝类滤食毒素富集在贝类体内,人类食用贝类后引发中毒而得名。根据人类中毒症状,分为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神经性贝毒、记忆缺失性贝毒、西加鱼毒(雪卡毒素)。根据化学结构及其溶解性,又可分为水溶性贝类毒素:石房蛤毒素和软骨藻酸;脂溶性贝类毒素:原多甲藻酸、短裸甲藻毒素、环亚胺、大田软海绵酸、蛤毒素和虾夷扇贝毒素;其它毒素还有溶血性毒素、西加鱼毒、海葵毒素等。麻痹性贝毒在我国的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呈逐年加剧趋势,主要产毒藻为亚历山大藻和裸甲藻等;记忆缺失性贝毒我国近海有检出但未发现超标,对应的产毒藻是拟菱形藻;脂溶性贝毒在我国近海常年可检出,虾夷扇贝毒素和鳍藻毒素偶有超标,产毒微藻为鳍藻、原甲藻及网状原甲藻等;雪卡毒素在我国南部珊瑚礁海区污染比较严重,由底栖甲藻冈比亚藻产生,不过由于需要潜水采样及毒素标准物质的匮乏,了解较少。
[0004]贝类和鱼类及其生活的海域沾染赤潮毒素是我国和世界上沿海国家常见的水产品安全问题。近几十年来,我国近海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有害藻赤潮问题相当突出,与之相关的海产品食用安全问题愈发严峻。然而,我们对赤潮毒素发生机理、迁移规律及风险预警方面认识仍不够,缺乏对毒素溯源和产毒机制的深入研究,未能建立毒素与产毒生物之间、毒素与环境因子之间、毒素与营养级各级生物之间的系统关联。随着新的赤潮毒素成分和产毒生物的不断发现,亟需技术一套通用的室内模拟装置构建自然海区环境因子和营养级,探明赤潮毒素的食物链累积与传递特征及其机理,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海产品消费安全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赤潮毒素食物链累积与传递模拟装置的技术方案。
[0006]所述的一种赤潮毒素食物链累积与传递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主水槽,所述主水槽上设置灯具,主水槽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整流盒和水位隔板;
[0008]底槽过滤系统,所述底槽过滤系统用以对主水槽排出的水进行过滤;
[0009]水体变温设备,所述水体变温设备用以对主水槽排出的水进行变温;以及
[0010]第一管路系统,所述第一管路系统用以将主水槽溢出水位隔板的水输送至底槽过滤系统和水体变温设备分别进行过滤和变温,再将经过过滤和变温的水输送至整流盒。
[0011]所述的一种赤潮毒素食物链累积与传递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管路系统,所述第二管路系统用以将主水槽溢出水位隔板的水输送至整流盒。
[0012]所述的一种赤潮毒素食物链累积与传递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系统包括配合安装于整流盒与主水槽后端之间的第五循环水管、与第五循环水管配合安装的第二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管上配合安装第二阀门。
[0013]所述的一种赤潮毒素食物链累积与传递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系统包括配合安装于主水槽后端与底槽过滤系统之间的第一循环水管、用以对底槽过滤系统进行抽水的第一循环水泵、配合安装于底槽过滤系统与整流盒之间并与第一循环水泵配合安装的第二循环水管、配合安装于第二循环水管与水体变温设备之间的第三循环水管及配合安装于底槽过滤系统与水体变温设备之间的第四循环水管,第二循环水管上配合安装第一阀门。
[0014]所述的一种赤潮毒素食物链累积与传递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槽过滤系统包括底槽,底槽上设置依次连通的第二过滤格、第三过滤格和第五过滤格,第二过滤格用以与第一循环水管和第四循环水管配合连接,其内设置滤袋,第三过滤格内设置蛋白质分离器,第五过滤格用以与第二循环水管配合连接。
[0015]所述的一种赤潮毒素食物链累积与传递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槽上还设置第一过滤格和第四过滤格,第一过滤格与第二过滤格连通,第二过滤格通过第一过滤格与第一循环水管和第四循环水管配合连接,第三过滤格通过第四过滤格与第五过滤格连通。
[0016]所述的一种赤潮毒素食物链累积与传递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槽上设置摄像头。
[0017]所述的一种赤潮毒素食物链累积与传递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变温设备为冷暖两用冷水机。
[0018]所述的一种赤潮毒素食物链累积与传递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槽的上端两侧设置加强板。
[0019]本技术通过构建自然海区环境因子和营养级生物系统,模拟赤潮毒素在环境因子作用下沿初级生长者到各级消费者的累积与传递过程,探明赤潮毒素食物链累积与传递特征及其机理,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海产品消费安全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1]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2]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3]图4为本技术中底槽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4]图5为本技术中底槽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二,图中未示出底槽的顶板;
[0025]图6为本技术中水位隔板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中整流盒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如图所示,一种赤潮毒素食物链累积与传递模拟装置,包括主水槽1、底槽过滤系统、水体变温设备5及第一管路系统,所述主水槽1上设置灯具2,主水槽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整流盒3和水位隔板4;所述底槽过滤系统用以对主水槽1排出的水进行过滤;所述水体变温设备5用以对主水槽1排出的水进行变温;所述第一管路系统用以将主水槽1溢出水位隔板4的水输送至底槽过滤系统和水体变温设备5分别进行过滤和变温,再将经过过滤和变温的水输送至整流盒3。
[0029]作为优化,本技术的模拟装置还包括第二管路系统,所述第二管路系统用以将主水槽1溢出水位隔板4的水不经过底槽过滤系统直接输送至整流盒3。
[0030]所述第二管路系统包括配合安装于整流盒3与主水槽1后端之间的第五循环水管6、与第五循环水管6配合安装的第二循环水泵7,第五循环水管6上配合安装第二阀门8。
[0031]作为优化:所述第一管路系统包括配合安装于主水槽1后端与底槽过滤系统之间的第一循环水管9、用以对底槽过滤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赤潮毒素食物链累积与传递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水槽(1),所述主水槽(1)上设置灯具(2),主水槽(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整流盒(3)和水位隔板(4);底槽过滤系统,所述底槽过滤系统用以对主水槽(1)排出的水进行过滤;水体变温设备(5),所述水体变温设备(5)用以对主水槽(1)排出的水进行变温;以及第一管路系统,所述第一管路系统用以将主水槽(1)溢出水位隔板(4)的水输送至底槽过滤系统和水体变温设备(5)分别进行过滤和变温,再将经过过滤和变温的水输送至整流盒(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赤潮毒素食物链累积与传递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管路系统,所述第二管路系统用以将主水槽(1)溢出水位隔板(4)的水输送至整流盒(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赤潮毒素食物链累积与传递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系统包括配合安装于整流盒(3)与主水槽(1)后端之间的第五循环水管(6)、与第五循环水管(6)配合安装的第二循环水泵(7),第五循环水管(6)上配合安装第二阀门(8)。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所述的一种赤潮毒素食物链累积与传递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系统包括配合安装于主水槽(1)后端与底槽过滤系统之间的第一循环水管(9)、用以对底槽过滤系统进行抽水的第一循环水泵(10)、配合安装于底槽过滤系统与整流盒(3)之间并与第一循环水泵(10)配合安装的第二循环水管(11)、配合安装于第二循环水管(11)与水体变温设备(5)之间的第三循环水管(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轶肖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