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安装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341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具有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高于所述继电器的安装面;下壳体,所述继电器安装于所述下壳体,所述继电器的安装面与所述下壳体的安装面贴合,且所述下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面相连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高于所述下壳体的安装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继电器安装组件,第一连接面更接近继电器的质心,缩短继电器的晃动力矩,进而提高继电器的安装稳定性,且继电器与下壳体的连接面高于安装面,利于降低继电器安装组件的整体高度,有效地提升了继电器安装组件的空间利用率,减轻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继电器安装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器设备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继电器安装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继电器适于安装于用电设备,且继电器与用电设备的安装面和连接面处于同一平面,这使得为保证继电器与用电设备连接的深度要求,需增加用电设备的结构厚度,这样,导致继电器与用电设备整体占用的空间过大,且继电器安装的稳定性也较差。因此,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继电器安装组件,所述继电器安装组件空间利用率更好、可靠性更高。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安装组件,包括: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具有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高于所述继电器的安装面;下壳体,所述继电器安装于所述下壳体,所述继电器的安装面与所述下壳体的安装面贴合,且所述下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面相连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高于所述下壳体的安装面。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安装组件,第一连接面设置于继电器的安装面的上方,使得第一连接面更接近继电器的质心,缩短继电器的晃动力矩,进而提高继电器的安装稳定性,且继电器与下壳体的连接面高于安装面,利于降低继电器安装组件的整体高度,有效地提升了继电器安装组件的空间利用率,减轻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7]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继电器安装组件,所述第二连接面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沿所述继电器与所述下壳体的安装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深度不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下壳体的安装面的高度差。
[0008]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继电器安装组件,所述继电器的外周壁设有沿径向凸出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下表面形成为所述第一连接面,所述下壳体的安装面设有凸出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上端面形成为所述第二连接面,且所述安装台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正对配合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贯通所述安装台。
[0009]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继电器安装组件,所述安装台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安装台沿所述继电器的周向间隔开设置,所述安装柱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柱与多个所述安装台一一对应。
[0010]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继电器安装组件,所述安装台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台沿所述继电器的径向正对设置,所述安装柱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柱与两个所述安装台一一对应,且所述继电器的安装面伸至两个所述安装柱之间。
[0011]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继电器安装组件,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与所述安装柱的轴线重合。
[0012]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继电器安装组件,所述安装台构造为在所述继电器的外周壁沿径向向外逐渐收缩。
[0013]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继电器安装组件,所述安装台的径向外端具有弧形面,且所述弧形面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轴线重合。
[0014]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继电器安装组件,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下壳体的安装面的高度差为h,满足:h≥12mm。
[0015]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继电器安装组件,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深度与所述安装柱的高度相同。
[00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安装组件的剖视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安装组件100,
[0022]继电器10,继电器的安装面11,安装台12,第一连接面13,第二连接孔14,
[0023]下壳体20,下壳体的安装面21,安装柱22,第二连接面23,第一连接孔24。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如无特殊的说明,本申请中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车辆的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车辆的竖向,即Z向。
[0026]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安装组件100。
[002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安装组件100,包括:继电器10和下壳体20。
[0028]如图1所示,继电器10具有第一连接面13,第一连接面13用于与下壳体20相连,第一连接面13高于继电器的安装面11,如图2所示,继电器的安装面11为继电器10的下端面,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连接面与安装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设计形式,本申请的第一连接面13更接近继电器10的质心,利于缩短继电器10的晃动力矩,进而提高继电器10的安装稳定性。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继电器10安装于下壳体20,继电器的安装面11与下壳体的安装面21贴合,如图2所示,继电器10的下端面与下壳体20的上表面贴合,以使继电器10安装于下壳体20的上方,且下壳体20具有第二连接面23,第二连接面23与第一连接面13相连,第二连接面23高于下壳体的安装面21,以使第二连接面23与第一连接面13更加贴合,利于实现
继电器10与下壳体20的连接固定。
[0030]其中,第二连接面23与下壳体的安装面21的高度差为h,即第一连接面13与继电器的安装面11的高度差也为h,满足:h≥12mm,例如h=12.5mm,或者h=13mm,再或者h=13.5mm。
[0031]也就是说,本申请中通过将第二连接面23与第一连接面13的配合平面构造为高于继电器的安装面11与下壳体的安装面21的配合平面,使得继电器10与下壳体20的用于固定连接的平面高于用于安装配合的平面,即本申请中的固定连接的平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连接面高出了至少12mm,由此,在将第一连接面13和第二连接面23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时,不需对下壳体20的结构进行加厚,仍可保证连接件的连接强度。
[0032]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在进行继电器10与下壳体20的固定连接时,为保证二者的连接强度,需将继电器10与下壳体20的螺纹连接孔构造为约12mm。这样,本申请中的第二连接面23高于下壳体的安装面21至少12mm,操作人员不需对下壳体20进行加厚设计即可保证螺纹连接孔设置为约12mm(现有技术中需对下壳体20加厚至15mm才能保证螺纹连接孔的设计要求),由此,通过本申请的设计,可使得继电器安装组件100的总体高度降为72mm,而相比于传统的继电器安装组件100的总体高度为84mm,本技术的继电器安装组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安装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继电器(10),所述继电器(10)具有第一连接面(13),所述第一连接面(13)高于继电器的安装面(11);下壳体(20),所述继电器(10)安装于所述下壳体(20),所述继电器的安装面(11)与下壳体的安装面(21)贴合,且所述下壳体(20)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面(13)相连的第二连接面(23),所述第二连接面(23)高于所述下壳体的安装面(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安装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面(23)设有第一连接孔(24),所述第一连接孔(24)沿所述继电器(10)与所述下壳体(20)的安装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孔(24)的深度不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面(23)与所述下壳体的安装面(21)的高度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安装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10)的外周壁设有沿径向凸出的安装台(12),所述安装台(12)的下表面形成为所述第一连接面(13),所述下壳体的安装面(21)设有凸出的安装柱(22),所述安装柱(22)的上端面形成为所述第二连接面(23),且所述安装台(12)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4)正对配合的第二连接孔(14),所述第二连接孔(14)贯通所述安装台(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安装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汶锴孟江涛苏伟刘立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