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枋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306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平板枋加固结构,属于古建筑加固修缮技术领域,针对在斗栱进行修复时,需要对平板枋进行加固的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要点包括在平板枋远离斗栱的一侧设置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和平板枋平行设置,所述加固板覆盖于平板枋和斗栱的连接处,所述加固板和平板枋通过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组件为至少两组,固定组件对称分布于平板枋和斗栱的连接处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加强平板枋结构强度的优点。具有能够加强平板枋结构强度的优点。具有能够加强平板枋结构强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板枋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古建筑加固修缮
,特别涉及平板枋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古建筑中木梁柱随着历史的变迁,长期日晒雨淋的腐蚀、虫蛀及自身材料性能的退化和木材天然缺陷,大多产生了跨中断纹开裂、梁端劈裂的现象。尤其是梁柱关键受力部位木节、木扭(斜)纹的干缩裂缝,表层的腐朽老化变质残损,严重威胁着古代文化遗产的传承。
[0003]在传统斗栱制作工艺中,斗栱和平板枋之间通过木榫连接,由于木榫极限强度较低,加上使用年限较长,木榫很容易出现断裂、损坏,从而导致平板枋和斗栱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同时,平板枋由于年代久远而受雨水侵蚀、虫蛀等影响而强度降低,因此在斗栱进行修复时,需要对平板枋进行加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平板枋加固结构,其具有能够加强平板枋结构强度的优点。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平板枋加固结构,在平板枋远离斗栱的一侧设置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和平板枋平行设置,所述加固板覆盖于平板枋和斗栱的连接处,所述加固板和平板枋通过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组件为至少两组,固定组件对称分布于平板枋和斗栱的连接处的两侧。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组件将加固板固定安装于平板枋远离斗栱的一侧,提高了平板枋的强度,由于加固板覆盖于平板枋和斗栱的连接处,实现加固板对平板枋和斗栱的连接处的加固,提高平板枋和斗栱的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将斗栱作用于平板枋的部分作用力传导至加固板上,进而减小对平板枋的作用力,在加固板的作用下提高平板枋的结构强度,实现对平板枋损坏部分的修复。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均包括定位管,所述平板枋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定位管的端部贯穿于固定孔并延伸至固定孔的外部,位于固定孔外部的定位管内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定位管侧壁开设有供限位块穿过的通孔;所述定位管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限位块推出定位管的推动螺栓,当推动螺栓位于定位管的外部时,限位块抵接于平板枋远离加固板的一侧表面,所述推动螺栓贯穿于定位管后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加固板时,先在平板枋上预打固定孔,将定位管放置于固定孔的内部,然后将推动螺栓贯穿定位管,在固定螺母和推动螺栓头部的作用下,将定位管限位于固定孔的内部,实现了加固板和平板枋固定连接的同时,避免推动螺栓对平板枋的损坏。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块以定位管的轴线
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多个限位块的延长线与定位管的轴线相交于一点。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动螺栓贯穿于定位管内部时,多个限位块在推动螺栓的作用下移动至定位管的外部,在限位块的作用下,避免定位管脱出固定孔。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朝向推动螺栓的一侧设置为弧形。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实现对限位块的向外推动。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螺栓朝向限位块的一端设置为尖端。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实现对限位块的向外推动。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位于固定孔内部的定位管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膨胀孔,当推动螺栓位于定位管内部时,定位管的外壁抵接于固定孔的内壁。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管限位于固定孔的内部,通过定位管的膨胀作用,实现定位管和固定孔的过盈配合,从而提高定位管于固定孔内部的稳定性。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膨胀孔为多个,多个所述膨胀孔以定位管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实现定位管的沿其径向方向的均匀膨胀。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管的内周壁设置有和推动螺栓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推动螺栓和定位管螺纹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推动螺栓和定位管的固定连接,提高推动螺栓和定位管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推动螺栓和平板枋的连接。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板于其中心处开设有让位孔,所述让位孔内设置有木榫,木榫将加固板、平板枋和斗栱三者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板设置有用于防止木榫脱出的限位件。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件限制木榫的位置,避免在修复的过程中木榫脱出平板枋和斗栱的连接。
[002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为沉头螺栓,木榫朝向沉头螺栓的一侧开设有和沉头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沉头螺栓和木榫螺纹连接。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加固板和木榫的固定连接,提高加固板和平板枋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平板枋的结构强度。
[002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第一、将加固板固定安装于平板枋远离斗栱的一侧,由于加固板覆盖于平板枋和斗栱的连接处,实现加固板对平板枋和斗栱的连接处的加固,提高平板枋和斗栱的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在加固板的作用下提高平板枋的结构强度,实现对平板枋损坏部分的修复;
[0028]第二、通过限位件限制木榫的位置,避免在修复的过程中木榫脱出平板枋和斗栱的连接,保持在修复过程中平板枋和斗栱的连接状态,无需拆卸平板枋和斗栱即可实现对平板枋的修复。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31]图3是图2中的A

A向剖视图;
[00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隐藏第一平板枋之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5是图4中的B部放大图。
[0034]图中,1、平板枋;11、第一平板枋;111、第一锯口槽;12、第二平板枋;121、第二锯口槽;2、固定孔;3、木榫;31、螺纹孔;4、加固板;41、让位孔;42、容置槽;5、沉头螺栓;6、固定组件;61、定位管;611、通孔;612、膨胀孔;62、推动螺栓;621、尖端;63、固定螺母;7、限位块;71、直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平板枋加固结构,用于在斗栱进行修复时,对平板枋1进行加固,平板枋1呈水平设置。平板枋1包括第一平板枋11和第二平板枋12,第一平板枋11轴线和第二平板枋12轴线处于一条直线上,第一平板枋11靠近第二平板枋1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锯口槽111,第一锯口槽111沿第一平板枋1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平板枋12朝向第一平板枋1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锯口槽121,第二锯口槽121和第一锯口槽111相对设置,第一平板枋11的端部插接于第二锯口槽121的内部,第二平板枋12的端部插接于第一锯口槽111的内部。第一平板枋11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平板枋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平板枋(1)远离斗栱的一侧设置有加固板(4),所述加固板(4)和平板枋(1)平行设置,所述加固板(4)覆盖于平板枋(1)和斗栱的连接处,所述加固板(4)和平板枋(1)通过固定组件(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组件(6)为至少两组,固定组件(6)对称分布于平板枋(1)和斗栱的连接处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枋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固定组件(6)均包括定位管(61),所述平板枋(1)开设有固定孔(2),所述定位管(61)的端部贯穿于固定孔(2)并延伸至固定孔(2)的外部,位于固定孔(2)外部的定位管(61)内部设置有限位块(7),所述定位管(61)侧壁开设有供限位块(7)穿过的通孔(611);所述定位管(6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限位块(7)推出定位管(61)的推动螺栓(62),当推动螺栓(62)位于定位管(61)的外部时,限位块(7)抵接于平板枋(1)远离加固板(4)的一侧表面,所述推动螺栓(62)贯穿于定位管(61)后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6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枋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7)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块(7)以定位管(61)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多个限位块(7)的延长线与定位管(61)的轴线相交于一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枋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叶丹隋舜禹张雪刘群翟宇安蔚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文琰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