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碳器,涉及金矿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提碳器本体、提碳管、提碳进气管、导流装置,提碳器本体为上端敞口的圆柱体空腔结构,在其底端中心处开口形成下开口,在其顶端上方中心处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提碳管,提碳管的下端与提碳器本体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倒置的漏斗形接管,在提碳管的外周还设置有若干提碳进气管,提碳进气管的下端连接有支管,支管沿提碳器本体的底端切线方向设置,所有的支管绕提碳器本体的轴线螺旋形排列,所述的导流装置与下开口固定连接。本新型可有效提升提碳器本体内的负压,提高提碳管内工作介质的提升速度,从而提高了碳提升效率,有效克服了吸附桶内载金碳残留过多的问题。碳残留过多的问题。碳残留过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碳器
[0001]本新型涉及金矿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提碳器。
技术介绍
[0002]提碳器,又称提碳泵,主要是用于矿山作业的黄金静态吸附系统中,辅助载金碳输送提升作业,现有技术的提碳器如图3所示,使用时,将提碳器竖直插入吸附桶30的工作介质内,所述的提碳器包括提碳器本体50,所述的提碳器本体50为圆柱体,在圆柱体的顶端中心处开口形成上开口,所述的圆柱体底端中心处开口形成下开口,在上开口处连接有提碳管70、下开口与吸附桶30内的工作介质连通,提碳管70向上延伸,形成碳提升通道80,在提碳管70的外周还设置有提碳进气管40,所述的提碳进气管40的一端穿透上述圆柱体的顶端、并延伸入提碳器本体50内,所述的提碳进气管40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高压气源管道连通。
[0003]在使用时,通过提碳进气管向提碳器本体50内充气,使提碳器本体内形成负压,引导含有载金碳的工作介质进入提碳管70,并沿着碳提升通道80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进入过滤程序,将载金碳回收。
[0004]如图3,可以看到现有技术的提碳器存在着诸多缺陷:
[0005]1、由于缺乏对工作介质的流向控制装置,导致提碳器的工作效率低下:比如,提碳器本体50的下开口10处缺少导流装置,在其圆柱形的顶部也缺乏导流设计,从而使载金碳提升不顺畅;
[0006]2、提碳进气管40的出气方向设计不合理:具体为,提碳进气管40的出气方向朝向提碳器本体50的下端面,导致在使用时,如果气流过大,则容易阻挡工作介质进入,气流太小,工作介质又提升不上去;同时,提碳进气管40的气体经由提碳器本体50的下端面阻挡后,形成复杂混乱的气流方向,不利于含有载金碳的工作介质的引流。
[0007]综上,由于现有技术的提碳器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工作效率低,甚至在吸附桶内会有过多载金碳积留。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新型公开了一种提碳器,通过对导流结构的设计,以及对进气管气流方向的改进,可在提碳器本体内形成螺旋形的涡流,大大提升了提碳器本体对吸附桶内的工作介质的吸力,使载金碳的提升效率显著提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提碳器,包括提碳器本体、提碳管、提碳进气管、导流装置,所述的提碳器本体为上端敞口的圆柱体空腔结构,在其底端中心处开口形成下开口,在其顶端上方中心处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提碳管,提碳管的内部形成碳提升通道,所述的提碳管的下端与提碳器本体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倒置的漏斗形接管,在提碳管的外周还设置有若干提碳进气管,所述的提碳器进气管的上端连接有高压气源管,所述的提碳进气管的下端沿提碳器本
体的侧壁内表面向下延伸至提碳器本体内的底部、并在提碳进气管的下端连接有支管,所述的支管沿提碳器本体的底端切线方向设置,所有的支管绕提碳器本体的轴线螺旋形排列,所述的导流装置与下开口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的导流装置为圆台形接管,所述的圆台形接管的下端与下开口的边缘固定连接,上端向提碳器本体内延伸。
[0012]优选的,所述的圆台形接管顶端的直径小于其底端的直径,且圆台形接管顶端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提碳管的直径。
[0013]优选的,所述的圆台形接管顶端的直径与其底端的直径的长度比为0.8/1。
[0014]优选的,所述的导流装置的底端与下开口螺纹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的提碳管由PE材料制成,所述的提碳进气管由金属材料制成,在提碳进气管上还设有气量调节阀门。
[0016]优选的,所述的支管8的端部为水平方向设置的鸭嘴型结构。
[0017]本新型一种提碳器的有益效果为:本新型可有效提升提碳器本体内的负压,提高提碳管内工作介质的提升速度,从而提高了碳提升效率,有效克服了吸附桶内载金碳残留过多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本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本新型的A
‑
A1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现有技术的提碳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1:提碳器本体,2:漏斗形接管;3:提碳管,4:提碳进气管,5:导流装置,6:下开口,7:吸附桶底板,8:支管,9:吸附桶进液管,10:吸附桶出液管,11:吸附桶,12:碳提升通道,13:切线方向,14:涡流形态;
[0022]10:现有技术—吸附桶进液管,20:现有技术—吸附桶出液管,30:现有技术—吸附桶,40:现有技术—提碳进气管,50:现有技术—提碳器本体,60:现有技术—吸附桶底板,70:现有技术—提碳管,80:现有技术—碳提升通道,90:现有技术—进气方向,100:现有技术—下开口,110:现有技术—气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所述,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4]如图1所示,一种提碳器,包括提碳器本体1、提碳管3、提碳进气管4、导流装置5,所述的提碳器本体1为上端敞口的圆柱体空腔结构,在其底端中心处开口形成下开口6,在其顶端上方中心处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提碳管3,提碳管3的内部形成碳提升通道12,所述的提碳管3的下端与提碳器本体1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倒置的漏斗形接管2,在提碳管3的外周还设置有若干提碳进气管4,所述的提碳器进气管4的上端连接有高压气源管,所述的提碳进气管4的下端沿提碳器本体1的侧壁内表面向下延伸至提碳器本体内的底部、并在提碳进气管4的下端连接有支管8,所述的支管8沿提碳器本体1的底端切线方向设置,如图2所
示,所有的支管8绕提碳器本体1的轴线螺旋形排列,如图1所示,所述的导流装置5与下开口6固定连接;
[0025]如图1所示,所述的导流装置5为圆台形接管,所述的圆台形接管的下端与下开口6的边缘固定连接,上端向提碳器本体1内延伸;
[0026]如图1所示,所述的圆台形接管顶端的直径小于其底端的直径,且圆台形接管顶端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提碳管3的直径;
[0027]所述的圆台形接管顶端的直径与其底端的直径的长度比为0.8/1;
[0028]所述的导流装置5的底端与下开口6螺纹连接;
[0029]所述的提碳管3由PE材料制成,所述的提碳进气管4由金属材料制成,在提碳进气管4上还设有气量调节阀门;
[0030]所述的支管8的端部为水平方向设置的鸭嘴型结构(图中未画出)。
[0031]本新型使用原理:
[0032]本新型的支管8绕提碳器本体1的轴线螺旋形排列,通入高压空气后,从支管8处排出的空气会将提碳器本体1内的工作介质引导为涡流形,再辅助以导流装置5的侧壁表面的圆形导流、以及导流装置从下向上渐进收窄的圆台形结构的导流,使涡流形态进一步稳定成型,从而在提碳器本体1内形成更强的负压,而含有载金碳的工作介质则通过提碳管3经由碳提升通道12向上提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碳器,其特征为:包括提碳器本体、提碳管、提碳进气管、导流装置,所述的提碳器本体为上端敞口的圆柱体空腔结构,在其底端中心处开口形成下开口,在其顶端上方中心处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提碳管,提碳管的内部形成碳提升通道,所述的提碳管的下端与提碳器本体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倒置的漏斗形接管,在提碳管的外周还设置有若干提碳进气管,所述的提碳进气管的上端连接有高压气源管,所述的提碳进气管的下端沿提碳器本体的侧壁内表面向下延伸至提碳器本体内的底部、并在提碳进气管的下端连接有支管,所述的支管沿提碳器本体的底端切线方向设置,所有的支管绕提碳器本体的轴线螺旋形排列,所述的导流装置与下开口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碳器,其特征为:所述的导流装置为圆台形接管,所述的圆台形接管的下端与下开口的边缘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河,何涛,吴升,农远东,韦道忻,范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金川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