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关曜忠专利>正文

采用水交换增养方式的水体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244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水交换增养方式的水体养殖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体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容纳于养殖池中的养殖水体、以及向养殖水体中曝气增氧的装置,其中,养殖水体划分为水体上部、水体中部和水体下部,且养殖水体中含有能进行光和作用的藻类或水生菌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体养殖系统进一步包括有将水体上部高溶解氧量的水输送至水体下部的输送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体养殖系统和养殖方法,可以尽可能地利用水体自身产生的溶解氧来氧化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提高了藻类光合作用产生溶解氧的利用率,也提高了水体中溶解氧,大大地降低了增氧成本。大大地降低了增氧成本。大大地降低了增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水交换增养方式的水体养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体养殖的增养系统;更具体地讲,本技术涉及一种将水体上部的富氧水传送至水体下部需氧区域的增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养殖水体的底部,例如养殖池塘的底部,是鱼虾的粪便、动植物尸体积存的地方,也是水生菌类大量繁殖的地方,这些菌类中有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如弧菌)。水体中溶解氧量高可以使好氧菌群处于优势地位,可以使氨氮、亚硝酸盐向硝酸盐转化。所以,养殖水体底部的溶解氧量直接决定了水质的好坏,但是养殖水体底部是最缺氧的地方。
[0003]传统的增氧方式主要有:喷水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援机、叶轮式增氧机、涌浪机、耕水机等,这些方式是通过机械搅拌使水曝气并推动水流动,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量。但这类传统增氧方式存在的问题是,水基本上是沿水平方向流动的,基本上没有水流扩散到养殖水体底部,这就造成了最需要增氧的养殖水体底部只能得到有限的增氧。
[0004]现有技术中,还存在采用曝气头打气的方法,以增加水体上、下层的流动和交换,但是由于气举作用,增过氧的水还是大部分留在水面或者水体上部,向下扩散的氧则很少。
[0005]现有的机械增氧技术的局限在于:(1)增氧后的水的溶解氧量最多是接近饱和;(2)增氧后的水被拉到水面上,不能对塘底有效增氧;
[0006](3)阳光充足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在水面下一段空间内的形成的高溶解氧的水不能充分利用,甚至白白地被扬到空气中挥发了。
[0007]可见,现有技术中,在使用传统的传统的机械增氧或曝气增氧方式时,存在许多误区。
[0008]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增氧装置或溶解氧利用装置,这种增氧装置或溶解氧利用装置一方面使水体上部的高溶解氧量的水输送到水体的下部或底部,解决水体下部的缺氧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高溶解氧量的水被机械搅动而使溶解氧向空气中挥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溶解氧利用的水体养殖系统,该水体养殖系统中,水体上部的高溶解氧量的水被输送到水体的下部或底部,从而提高水体中藻类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溶解氧的利用率,降低增氧成本。
[0010]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溶解氧利用的水体养殖系统,该水体养殖系统包括包括养殖池、容纳于养殖池中的养殖水体、以及向养殖水体中曝气增氧的装置;其中,养殖水体可分为水体上部、水体中部和水体下部,而且养殖水体中含有能进行光和作用的藻类或水生菌类;这种水体养殖系统进一步包括有将水体上部高溶解氧量的水输送至水体下部的输送装置。
[0011]对于本技术的水体养殖系统,在阳光充足的时候,一般不需要启动向养殖水体中曝气增氧的装置。因为此时水体中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溶解氧,而且聚
集中水体的上部区域,因此,只需要将水体上部的水输送至水体下部即可,以提高养殖水体底部的溶解氧量,满足好氧菌群的需求,促使氨氮、亚硝酸盐向相对无害的硝酸盐转化。
[0012]在光合作用充足的水体中,其上部区域的溶解氧量往往是处于过饱和状态,此时,启动机械搅拌增氧或者打气增氧等方式,水流的搅动,会破坏溶解氧的过饱和平衡状态,从而使得过饱和的溶解氧向空气中挥发,所以,这不但不会增氧,而且会起负作用、向空气中释放过饱和的溶解氧。因而,此时,启动传统的机械增氧或曝气增氧方式,非但不会增氧,还会使得已有的过饱和溶解氧被破坏。
[0013]实际上,在养殖池塘中,75%以上的溶解氧都是由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专利技术人曾经对没有养殖鱼虾的水体作过溶解氧量测试:在水温30℃时,溶解氧量最高可以达到27

/L,即使经过一夜的消耗,第二天天刚亮时(此时溶解氧量最低)再测还有16

/L,而水温30℃时的理论饱和溶解氧量却只有7.56

/L。
[0014]本技术的水体养殖系统还可以解决如下问题:随着水体富营养水平的提高,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变低,这就会造成下层水无法通过光合作用获得溶解氧;本技术的水体养殖系统就是要把上层高溶解氧的水直接送到池塘底部,更有效地用高溶解氧的水冲刷塘底,向下增氧。
[0015]当然,在夜间、阴雨天时,特别是连阴天时,没有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较弱,水体上层的溶解氧量较低,可以启动本技术水体养殖系统的曝气增氧的装置,向养殖水体中曝气增氧。例如,在水流中加曝气,而且最好是纯氧曝气。
[0016]优选地,在本技术的水体养殖系统中,还进一步包括检测水中溶解氧量的检测装置。这种检测装置可以对水体上部、水体中部和水体下部的溶解氧量分别进行检测,也可以只检测某个区域。
[0017]例如,当检测到水体下部或底部的溶解氧量低于某一数值时,就可以启动输送装置,将水体上部富含溶解氧的水输送到下部或底部;而当检测到水体下部或底部的溶解氧量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可以暂停将水体上部富含溶解氧的水输送到下部或底部。
[0018]再例如,当检测到水体上部的溶解氧量低于某一数值时,需要向养殖水体中曝气增氧,就可以启动曝气增氧的装置;而当检测到水体上部的溶解氧量高于某一数值(过饱和达到一定状态)时,就不必启动曝气增氧的装置。
[0019]一般而言,对于本技术的水体养殖系统,水体上部是指水面下5-80厘米的区域,优选为水面下10-60厘米的区域,更优选为水面下10-30厘米的区域;水体下部是指距养殖池底面0-60厘米的区域,优选为距养殖池底面0-40厘米的区域,更优选为距养殖池底面5-30厘米的区域。
[0020]在本技术的水体养殖系统中,输送装置可以是多种多样,只要能够将水体上部的水输送至水体下部、而且尽量不对水体产生较大的扰动即可。
[0021]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水体养殖系统中,输送装置可以包括输送筒、汲水筒以及位于汲水筒中的水流驱动件;其中,汲水筒顶部或周向壁上设置有进水孔,而且设置在水面以下。汲水筒的作用是吸纳水体上部的水,水流驱动件则将汲水筒所吸纳的水体上部的水,经输送筒而输送至水体下部。
[0022]汲水筒的形状和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例如,在本技术的水体养殖系统中,汲水筒可以设置在输送筒的顶部,或者可以与输送筒一体成型,也可以离开输送筒顶部一
定距离,中间通过导水管与输送筒顶部相连。
[0023]在本技术的水体养殖系统中,作为水流驱动件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可以为固定在汲水筒内的水泵。
[0024]在本技术的水体养殖系统中,作为水流驱动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可以包括驱动轴和叶轮,其中,驱动轴穿过汲水筒伸出,驱动轴与汲水筒的枢接,叶轮则位于输送筒内。
[0025]在本技术的水体养殖系统中,输送筒和形状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既便于接纳来自汲水筒的水、又能平稳地输送至水体下部即可。例如,为减少扰动,输送筒的出水口可以设置向外扩大的喇叭口状;再例如,为减少扰动,输送筒出水口的出水方向尽量设置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水交换增养方式的水体养殖系统,该水体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容纳于养殖池中的养殖水体、以及向养殖水体中曝气增氧的装置;其中,所述的养殖水体划分为水体上部、水体中部和水体下部,而且所述的养殖水体中含有能进行光和作用的藻类或水生菌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体养殖系统进一步包括有将水体上部高溶解氧量的水输送至水体下部的输送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体养殖系统进一步包括检测水中溶解氧量的检测装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筒、汲水筒以及位于汲水筒中的水流驱动件;其中,所述的汲水筒顶部或周向壁上设置有进水孔,而且所述的汲水筒设置在水面以下。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体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曜忠关广联
申请(专利权)人:关曜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