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探测并分析通信信号的5G移动通信干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2302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信干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主动探测并分析通信信号的5G移动通信干扰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天线,且该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所述壳体左端的外壁与U型防撞板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U型防撞板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端的左侧的内壁、右侧的内壁分别与密封板的左侧、右侧进行固定连接。该主动探测并分析通信信号的5G移动通信干扰器,通过支撑杆向上移动可以使第一缓冲弹簧压缩,同时也使第一活动杆发生偏转,使第三缓冲弹簧压缩产生缓冲效果,同时也可以使球体块向下挤压第二活动杆,使第二活动杆发生偏转并挤压第二缓冲弹簧产生缓冲效果,最后产生的缓冲效果可以分解碰撞力。最后产生的缓冲效果可以分解碰撞力。最后产生的缓冲效果可以分解碰撞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探测并分析通信信号的5G移动通信干扰器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干扰
,具体为一种主动探测并分析通信信号的5G移动通信干扰器。

技术介绍

[0002]移动通信干扰器它针对移动电话系统的上下行通道,采用倍频、分频、跳频滤波等技术,分析出需要的屏蔽频率,当屏蔽仪处于工作状态时,根据屏蔽仪功率大小定制一个球形屏蔽空间,使在这一空间内的移动电话失效,无法接收和呼出,从而达到强制性禁用手机的目的。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专业涉密场所、专业易燃易爆场所、专业操作场所等对移动电话的禁用。现有的移动通信干扰器的外壳不具有防撞效果,从而导致从高处掉落使容易使通信干扰器的外壳损坏,并且也会严重损坏壳体内的其他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主动探测并分析通信信号的5G移动通信干扰器,解决了现有的移动通信干扰器的外壳不具有防撞效果,从而导致从高处掉落使容易使通信干扰器的外壳损坏,并且也会严重损坏壳体内的其他元件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主动探测并分析通信信号的5G移动通信干扰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天线,且该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所述壳体左端的外壁与U型防撞板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U型防撞板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端的左侧的内壁、右侧的内壁分别与密封板的左侧、右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凹槽内壁的顶部与第一缓冲弹簧的顶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底端与支撑杆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贯穿密封板的顶部延伸至密封板的下方,所述支撑杆顶端的一侧与第一活动杆靠顶端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一活动杆靠顶端的顶部与第三缓冲弹簧的底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缓冲弹簧的顶端与凹槽内壁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底端安装有球体块,所述球体块下端的外壁与第二活动杆右端的顶部所开设的矩形槽道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二活动杆的背面与固定杆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底部与密封板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左端的顶部与第二缓冲弹簧的底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顶端与凹槽内壁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电路板的输出端与天线的输入端之间进行信号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U型防撞板的数量为两个,且该两个所述U型防撞板以壳体正面的中心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在两侧。
[0007]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开始有多个均等分列的散热孔。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与支撑杆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矩形槽道内壁的高度与球体块的半径尺寸一样,且该矩形槽道内壁的长度大于球体块的直径尺寸。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动探测并分析通信信号的5G移动通信干扰器。该主动探测并分析通信信号的5G移动通信干扰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该主动探测并分析通信信号的5G移动通信干扰器,通过支撑杆向上移动可以使第一缓冲弹簧压缩产生缓冲效果,同时也使第一活动杆发生偏转,从而可以使第三缓冲弹簧压缩产生缓冲效果,同时也可以使球体块向下挤压第二活动杆,使第二活动杆发生偏转并挤压第二缓冲弹簧产生缓冲效果,最后可以产生良好的缓冲效果,更好的分解碰撞产生的力量。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壳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壳体、2天线、3电路板、4 U型防撞板、5固定座、6散热孔、 7凹槽、8密封板、9支撑杆、10第一缓冲弹簧、11第一活动杆、12球体块、 13第二活动杆、14矩形槽道、15固定杆、16第二缓冲弹簧、17第三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7]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主动探测并分析通信信号的5G移动通信干扰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底部开始有多个均等分列的散热孔6,通过设置的散热孔6可以方便壳体1内进行散热,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天线2,且该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3,电路板3的输出端与天线2的输入端之间进行信号连接,壳体1左端的外壁与U型防撞板4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U型防撞板4的数量为两个,且该两个U型防撞板4以壳体1 正面的中心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在两侧,通过设置的防撞板4可以起到防撞作用,可以对壳体1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U型防撞板4的底部开设有凹槽7,凹槽7底端的左侧的内壁、右侧的内壁分别与密封板8的左侧、右侧进行固定连接,凹槽7内壁的顶部与第一缓冲弹簧10的顶端进行固定连接,第一缓冲弹簧10的底端与支撑杆9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支撑杆9的底部贯穿密封板8的顶部延伸至密封板8的下方,支撑杆9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5,固定座5的顶部与支撑杆9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通过支撑杆9向上移动可以使第一缓冲弹簧10压缩产生缓冲效果,同时也使第一活动杆11发生偏转,从而可以使第三缓冲弹簧17压缩产生缓冲效果,同时也可以使球体块12向下挤压第二活动杆13,使第二活动杆13发生偏转并挤压第二缓冲弹簧16产生缓冲效果,最后可以产生良好的缓冲效果,更好的分解碰撞产生的力量,支撑杆9 顶端的一侧与第一活动杆11靠顶端的底部接触,第一活动杆11靠顶端的顶部与第三缓冲弹簧17的底端进行固定连接,第三缓冲弹簧17的顶端与凹槽7 内壁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第一活
动杆11的底端安装有球体块12,球体块 12下端的外壁与第二活动杆13右端的顶部所开设的矩形槽道14的内壁接触,矩形槽道14内壁的高度与球体块12的半径尺寸一样,且该矩形槽道14内壁的长度大于球体块12的直径尺寸,第二活动杆13的背面与固定杆15的正面活动连接,第二活动杆13的背面与固定杆15的正面通过螺钉进行活动连接,固定杆15的底部与密封板8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第二活动杆13左端的顶部与第二缓冲弹簧16的底端进行固定连接,第二缓冲弹簧16的顶端与凹槽7 内壁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
[0019]该主动探测并分析通信信号的5G移动通信干扰器在使用时,当壳体1向下掉落时,固定座5与地面发生碰撞产生向上的力,从而会使支撑杆9向上移动使第一缓冲弹簧10压缩产生缓冲效果,同时也可以向上挤压第一活动杆 11,并使第一活动杆11发生偏转,通过第一活动杆11发生偏转可以使第三缓冲弹簧17压缩产生缓冲效果,同时也可以使球体块12向下挤压第二活动杆13,使第二活动杆13发生偏转并挤压第二缓冲弹簧16产生缓冲效果,最后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探测并分析通信信号的5G移动通信干扰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天线(2),且该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3),所述壳体(1)左端的外壁与U型防撞板(4)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U型防撞板(4)的底部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底端的左侧的内壁、右侧的内壁分别与密封板(8)的左侧、右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凹槽(7)内壁的顶部与第一缓冲弹簧(10)的顶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弹簧(10)的底端与支撑杆(9)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9)的底部贯穿密封板(8)的顶部延伸至密封板(8)的下方,所述支撑杆(9)顶端的一侧与第一活动杆(11)靠顶端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一活动杆(11)靠顶端的顶部与第三缓冲弹簧(17)的底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缓冲弹簧(17)的顶端与凹槽(7)内壁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11)的底端安装有球体块(12),所述球体块(12)下端的外壁与第二活动杆(13)右端的顶部所开设的矩形槽道(14)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二活动杆(13)的背面与固定杆(15)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15)的底部与密封板(8)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国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