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连接的介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214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42
介入设备包括传感器互连区域(101),以用于与设置在介入设备上的传感器(102)进行电接触。介入设备包括导电细长杆、传感器条带(104)、电导体(105、106)和电屏蔽层(109)。电导体(105、106)沿着传感器条带在传感器区域(111)与窗口(112)之间延伸,在所述窗口内,电导体(105、106)被暴露。传感器条带(104)以螺旋缠绕在细长杆(103)周围,使得电导体(105、106)在窗口(112)内沿纵轴(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电连接的介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传感器互连区域的介入设备。传感器互连区域用于与设置在介入设备上的传感器进行外部电接触。介入设备通常可以在医学领域中使用。预期在各种感测应用中使用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在一个示例性应用中,传感器是超声传感器,其可用于跟踪介入设备相对于波束形成超声成像探头的超声场的位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医学领域中,介入设备越来越多地包含传感器,以获取关于患者解剖结构内其周围的更多信息。在这方面,例如可以包括压力、温度、流体流量、声音和超声波的传感器。在文献[1]Jay Mung、Francois Vignon和Ameet Jain,“A Non

disruptive Technology for Robust 3D Tool Tracking for Ultrasound

Guided Interventions”(MICCAI 2011,第一部分,LNCS 6891,第153

160页,2011年,A.Martel和T.Peters(Eds.))中更详细描述的一个示例性应用中,超声传感器附接到医学针并且用于跟踪针相对于波束形成超声成像探头的超声场的位置:。
[0003]此类介入设备面临的一个问题是需要提供与传感器的电接触。
[0004]在这方面,文献WO2015155671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用于连接至医学设备上的传感器接触部的内部导电体。在内部导电体上形成绝缘体。外部导电体形成在绝缘体上并且围绕内部导电体但是与内部导电体电隔离。外部导电体在医学设备上位于内部导电体的相对侧的两个位置处进行接触。
[0005]另一文献WO 2015/155630 A1涉及一种具有薄膜压电传感器的针。传感器设备包括包含多个层的柔性平面条带。该条带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封装医学设备。该条带包括第一电介质层、设置在第一电介质层上的导电屏蔽层、形成在导电屏蔽层上的第二电介质层;以及图案化导电层,其包括传感器电极、集线器电极以及连接传感器电极和集线器电极的迹线。
[0006]另一文献WO 2017/013224 A1涉及换能器层压件。在电导体和换能器层之间实现电接触。换能器层压件包括两个粘合剂涂覆的箔,其粘合剂涂层被布置为彼此面对。在沿着两个电导体的长度的第一位置处,两个电导体被夹在两个粘合剂涂覆的箔的粘合剂涂层之间,并且换能器层也被夹在两个电导体之间,使得与换能器层上的电极进行电接触。在沿着两个电导体的长度的第二位置处,两个电导体被夹在两个粘合剂涂覆的箔的粘合剂涂层之间,并且没有换能器层被夹在两个电导体之间。
[0007]不管这一进展,仍然存在提供与设置在介入设备上的传感器的改进的电连接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试图提供与设置在介入设备上的传感器的电连接。
[0009]由此,提供了一种包括传感器互连区域的介入设备,所述传感器互连区域适于与
设置在介入设备上的传感器进行电接触。介入设备包括:导电细长杆,其具有纵轴;以及传感器条带,其包括所述传感器、第一电导体、第二电导体、第一聚合物层、第二聚合物层和电屏蔽层。所述第一电导体、所述第二电导体和所述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聚合物层和所述第二聚合物层之间并且在所述第一聚合物层的第一侧上。所述电屏蔽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聚合物层的第二侧上。所述第一电导体和所述第二电导体与所述传感器电接触并且在包括所述传感器的传感器区域与窗口之间沿着所述传感器条带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所述窗口内,所述第一聚合物层和所述电屏蔽层被移除,以暴露所述第一电导体和所述第二电导体。所述电屏蔽层在所述传感器区域与邻近于所述窗口的电屏蔽接触部分之间沿着所述传感器条带的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传感器条带以螺旋的形式被缠绕在所述细长杆周围,使得所述电屏蔽层面向外,并且使得所述第一电导体和所述第二电导体两者在所述窗口内沿着所述纵轴延伸,并且使得邻近于所述窗口的所述电屏蔽接触部分、所述窗口和所述导电细长杆超出被缠绕的传感器条带的暴露部分提供了所述传感器互连区域。
[0010]窗口内的电导体、被缠绕的传感器条带的电屏蔽接触部分以及导电细长杆因此提供了传感器的电互连区域。有利地,电互连区域的制造相对简单,因为其被提供为螺旋缠绕的传感器条带的结果。此外,螺旋缠绕的传感器条带提供了都在窗口内沿纵轴延伸的第一电导体和第二电导体的暴露部分。在其中电导体同样以螺旋的形式围绕细长杆缠绕的该延伸部简化了电导体与外部配合连接器的对应的接触部的对准,因为沿着纵轴的对准可以通过简单地绕其纵轴旋转细长杆并且从而沿纵轴轴向调节在第一电导体和第二电导体的暴露部分中的每个上的接触点来实现。
[0011]根据一方面,电屏蔽层包括最靠近传感器区域的远端端部和邻近于窗口的近端端部。近端端部相对于传感器条带的长度方向以锐角倾斜,使得当传感器条缠绕在细长杆周围时,邻近于窗口的电屏蔽层的近端端部位于垂直于细长杆的纵轴的平面内。这样做,当介入设备旋转时,电屏蔽层的邻近于窗口的近端端部不沿着细长杆的纵轴移动。因此,沿着纵轴在固定位置处提供了用于电屏蔽层的参考接触点。因为电屏蔽层提供了旋转不变的接触点,因此这简化了电屏蔽层与外部配合连接器的对应接触部的对准。
[0012]根据另一方面,传感器条带在最靠近传感器区域的远端端部和最靠近窗口的近端端部之间延伸。传感器条带的近端端部相对于传感器条带的长度方向以锐角倾斜,使得当传感器条带以螺旋的形式围绕细长杆缠绕时,传感器条带的近端端部位于垂直于细长杆的纵轴的平面内。这样做,被缠绕的传感器条带的近端端部在一平面中终止,从而限定了导电细长杆的邻接的暴露部分,其同样在平面中终止并且不会随着介入设备旋转而沿着细长杆的纵轴移动。因此,沿着纵轴在固定位置处提供用于导电细长杆的参考接触点。因为导电细长杆提供了旋转不变的接触点,因此这简化了导电细长杆与外部配合连接器的对应的接触部的对准。
[0013]根据另一方面,介入设备包括互连基板。互连基板包括第一接触垫、第二接触垫和防护环。第一接触垫和第二接触垫沿着互连轴间隔一间距,以用于与窗口内的第一电导体和第二电导体进行电接触。防护环围绕第一接触垫和第二接触垫,并在接触垫的两侧上沿着互连轴延伸,以将防护环与邻近于窗口的导电屏蔽接触部分和导电细长杆的暴露部分对准。此外,互连轴平行于纵轴布置,使得第一接触垫和第二接触垫分别与窗口内的第一电导体和第二电导体进行电接触,并且使得防护环与邻近于窗口的电屏蔽接触部分和导电细长
杆的暴露部分两者进行电接触。
[0014]因此,防护环将介入设备的导电细长杆电连接到互连基板上的电屏蔽层。结合电屏蔽层,防护环降低了传感器对电磁干扰,即EMI的敏感性。就此而言,甚至已经利用平面防护环实现了足够的EMI性能,其消除了用电屏蔽件将互连区域完全可旋转地围绕纵轴的需要。此外,将介入设备的导电细长杆经由防护环连接到互连基板上的电屏蔽层提供了一种实现良好的EMI性能的简单的手段,而不必在介入设备本身上进行此类电连接。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包括传感器互连区域(101)的介入设备(100),所述传感器互连区域用于与被设置在所述介入设备上的传感器(102)进行电接触;所述介入设备包括:导电细长杆(103),其具有纵轴(A

A

);以及传感器条带(104),其包括所述传感器(102)、第一电导体(105)、第二电导体(106)、第一聚合物层(107)、第二聚合物层(108)和电屏蔽层(109);其中,所述第一电导体(105)、所述第二电导体(106)和所述传感器(102)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聚合物层(107)与所述第二聚合物层(108)之间并且在所述第一聚合物层(107)的第一侧上;并且其中,所述电屏蔽层(109)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聚合物层(107)的第二侧上;其中,所述第一电导体(105)和所述第二电导体(106)与所述传感器(102)电接触并且在包括所述传感器(102)的传感器区域(111)与窗口(112)之间沿着所述传感器条带的长度方向(110)延伸,在所述窗口内,所述第一聚合物层(107)和所述电屏蔽层(109)被移除,以暴露所述第一电导体(105)和所述第二电导体(106);并且其中,所述电屏蔽层(109)在所述传感器区域(111)与邻近于所述窗口(112)的电屏蔽接触部分(109

)之间沿着所述传感器条带(104)的所述长度方向(110)延伸;并且其中,所述传感器条带(104)以螺旋的形式被缠绕在所述细长杆(103)周围,使得所述电屏蔽层(109)面向外,并且使得所述第一电导体(105)和所述第二电导体(106)两者在所述窗口(112)内沿着所述纵轴(A

A

)延伸,并且使得邻近于所述窗口(112)的所述电屏蔽接触部分(109

)、所述窗口(112)和所述导电细长杆(103

)超出被缠绕的传感器条带的暴露部分提供了所述传感器互连区域(101);并且其中,所述电屏蔽层(109)包括最靠近所述传感器区域的远端端部(130)和邻近于所述窗口(112)的近端端部(131),其中,所述近端端部(131)相对于所述传感器条带(104)的所述长度方向(110)以锐角(α)倾斜,使得当所述传感器条带被缠绕在所述细长杆(103)周围时,所述电屏蔽层(109)的邻近于所述窗口的所述近端端部(131)位于垂直于所述细长杆(103)的所述纵轴(A

A

)的平面(P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设备(100),其中,所述传感器条带(104)在最靠近所述传感器区域(111)的远端端部(140)与最靠近所述窗口(112)的近端端部(141)之间延伸;其中,所述传感器条带的所述近端端部相对于所述传感器条带的长度方向(110)以锐角(α)倾斜,使得当所述传感器条带以螺旋的形式被缠绕在所述细长杆(103)周围时所述传感器条带的所述近端端部(141)位于垂直于所述细长杆(103)的所述纵轴(A

A

)的平面(P2)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设备,还包括互连基板(350),所述互连基板包括:第一接触垫(351);第二接触垫(352);以及防护环(353);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J
申请(专利权)人: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