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码头装卸设备,通过在陆地上设置第一平台、海面上设置第二平台,并且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设置装卸横梁,在装卸横梁上设置装卸机构抓取货物并沿装卸横梁运送货物,利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共同承受设备和货物的重量,从而大幅降低码头的承载压力,改善受理状态,不仅可以降低对码头的基建要求,而且可以减小陆地上的第一平台的宽度,从而可以在码头上设置多个装卸设备,提高码头的利用率和装卸效率。的利用率和装卸效率。的利用率和装卸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码头装卸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海运货物装卸
,具体涉及一种码头装卸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大型货船(例如,集装箱船等)投入使用,目前最大的集装箱船装箱量已经达到了23000多个,集装箱装卸技术同样得到高速发展,岸桥设计也越来越高大。双起升岸桥、双小车岸桥、双起升双小车岸桥、能一起抓起3个40尺集装箱的超大型岸桥已经出现,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集装箱的装卸效率。此类大型岸桥起重量达到80吨,起升高度达到了56米,轨距35米,整机高度达到了100米,轮压超过了100吨/轮,整机重量超过了2000吨。
[0003]然而,随着岸桥设备的不断发展,轨距在不断加大,码头承载轮压能力也不断加大,对码头的基建要求也大幅度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码头装卸设备,通过在陆地上设置第一平台、海面上设置第二平台,并且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设置装卸横梁,在装卸横梁上设置装卸机构抓取货物并沿装卸横梁运送货物,利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共同承受设备和货物的重量,从而大幅降低码头的承载压力,改善受理状态,不仅可以降低对码头的基建要求,而且可以减小陆地上的第一平台的宽度,从而可以在码头上设置多个装卸设备,提高码头的利用率和装卸效率。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码头装卸设备,包括: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设置于陆地上;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设置于海面上;装卸横梁,所述装卸横梁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平台,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平台;以及装卸机构,所述装卸机构设置于所述装卸横梁上,用于抓取货物并沿所述装卸横梁运送所述货物。
[00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平台包括:船体;以及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一端连接所述船体,另一端延伸至海底,用于支撑所述船体。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船体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柱沿所述支撑柱延伸方向相对所述船体做上下运动。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台包括可升降平台。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卸横梁的两侧设置轨道,所述装卸机构沿所述轨道运行。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卸机构包括岸桥小车。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卸机构上设置起升机构,用于实现被抓取的所述货物的上升或下降。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卸横梁与所述第一平台或所述第二平台活动连接。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卸横梁与所述第二平台之间设置回转机构,用于实现所述装卸横梁相对所述第二平台做水平旋转运动。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卸横梁与所述第二平台之间设置俯仰机构,用于实现所述装卸横梁相对所述第二平台做俯仰运动。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卸横梁相对所述第二平台做俯仰运动的张角范围包括:
‑2°‑
80
°
。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俯仰机构包括变幅机构。
[00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卸横梁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标准节。
[0018]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标准节之间设置销轴连接。
[00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标准节包括桁架梁或者箱梁结构。
[00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卸横梁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如下任一种形状:矩形、三角形和梯形。
[002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码头装卸设备,通过在陆地上设置第一平台、海面上设置第二平台,并且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设置装卸横梁,在装卸横梁上设置装卸机构抓取货物并沿装卸横梁运送货物,利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共同承受设备和货物的重量,从而大幅降低码头的承载压力,改善受理状态,不仅可以降低对码头的基建要求,而且可以减小陆地上的第一平台的宽度,从而可以在码头上设置多个装卸设备,提高码头的利用率和装卸效率。
附图说明
[0022]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0023]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码头装卸设备工作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码头装卸设备工作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3所示支撑平台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3所示支撑平台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图5所述支撑平台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图7为图5所述支撑平台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8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码头装卸设备非工作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9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卸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0033]通常集装箱长度约13米,为了保证岸桥结构的承重能力,岸桥的宽度约27米,目前码头多采用多台岸桥肩并肩作业。因此,岸桥宽度决定相邻岸桥只能隔着一排箱作业,不能每一排箱对应着一台岸桥作业,即相邻的集装箱之间间隔这一个集装箱长度的距离,效率不能最大化。
[0034]并且岸桥大梁采用外伸悬臂梁结构,由于集装箱船的宽度越来越大,大梁外伸长度也越来越长,造成了整机设备越来越高大,对应的码头基建要求同样也越来越高,新码头可以按需要设计,但是大轮压必然要求成本的增加,而老码头基建不能满足新设备轮压要求,就不能停靠装卸大船集装箱了。
[0035]岸桥装卸过程,随着装卸进行,船上集装箱高度会变化,由于岸桥设备的高度固定,集装箱离操作人员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操作人员对集装箱的装卸操作会变得更困难。
[0036]岸桥设备交机落位后,基本就只能在当前码头服务终身,要转移到另一个码头,工作量巨大,也常常受到码头基建状况限制,常需要更改轨距等。
[0037]出于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码头装卸设备,通过在陆地上设置第一平台、海面上设置第二平台,并且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设置装卸横梁,在装卸横梁上设置装卸机构抓取货物并沿装卸横梁运送货物,利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共同承受设备和货物的重量,从而大幅降低码头的承载压力,改善受理状态,不仅可以降低对码头的基建要求,而且可以减小陆地上的第一平台的宽度,从而可以在码头上设置多个装卸设备,提高码头的利用率和装卸效率。
[0038]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申请提供码头装卸设备的具体结构和具体实现方式。
[0039]图1是本申请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码头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设置于陆地上;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设置于海面上;装卸横梁,所述装卸横梁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平台,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平台;以及装卸机构,所述装卸机构设置于所述装卸横梁上,用于抓取货物并沿所述装卸横梁运送所述货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台包括:船体;以及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一端连接所述船体,另一端延伸至海底,用于支撑所述船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船体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柱沿所述支撑柱延伸方向相对所述船体做上下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包括可升降平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横梁的两侧设置轨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锐,马士燕,练强,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