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镀膜线偏振效应同时视角颜色变化的镜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108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镀膜线偏振效应同时视角颜色变化的镜片结构,该结构包括镜片基片及多层镀膜膜堆,多层所述镀膜膜堆彼此叠放且形成于所述镜片基片的一侧;多层所述镀膜膜堆用于产生线偏振效应并使得不同波长S偏振光随视角不同而在反射时改变呈现出不同颜色;多层所述镀膜膜堆的第一层膜堆为第一反射膜堆。本申请提供的结构,采用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镀膜线偏振效应同时视角颜色变化的镜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镜片
,特别是涉及一种镀膜线偏振效应同时视角颜色变化的镜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开发F

P法布里

珀罗共振谐振腔技术进行镀膜产生线偏振效应(即偏振片效果)并使得不同波长S偏振光随视角不同而在反射时改变呈现出不同颜色,原理为反射型变色。传统变色镜片,也有人称为“感光镜片”,是根据光色互变可逆反应原理,镜片在光线和紫外线照射下迅速变暗,阻挡强光并吸收紫外线,对可见光呈中性吸收;回到暗处,能快速恢复无色透明状态,保证镜片的透光度。本专利公开展示一种镀膜线偏振效应同时视角颜色变化的镜片结构,随视角不同而反射改变产生不同颜色的炫彩效果,防止阳光、紫外光、眩光对眼睛的伤害。现有传统技术中变色镜片采用如下技术原理:
[0003]1、添加变色因子混合于注塑塑料中再进行混合共同注塑射出成型,属于基变方式。
[0004]2、使用高分子材料:螺吡喃、螺噁嗪、偶氮苯类、六苯基双咪唑、二苯乙烯类、稠环芳香化合物、俘精酸酐等变色色素添加溶剂之后进行浸泡浸涂/旋涂方式形成化学变色膜层,属于膜变方式。
[0005]目前采用的变色镜片技术缺点如下:
[0006]1、添加变色因子混合于注塑塑料中再进行混合共同注塑射出成型,此种镜片注塑时混合搭配比例不易管控、变色因子注塑过程中容易焦化、变色速度效率差、变色不均匀、变色颜色单一色、无法变色多色。
[0007]2、使用高分子材料:螺吡喃、螺噁嗪、偶氮苯类、六苯基双咪唑、二苯乙烯类、稠环芳香化合物、俘精酸酐等变色色素添加溶剂进行浸泡浸涂/旋涂方式形成化学变色膜层,变色均匀性不佳、使用寿命不常、变色速度效率不易达到标准、容易掉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镀膜线偏振效应同时视角颜色变化的镜片结构。使用F

P法布里

珀罗共振谐振腔技术进行镀膜具有线偏振效应且兼具在不同视角的情况下改变不同颜色(变色)的效果。
[0009]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10]一种镀膜线偏振效应同时视角颜色变化的镜片结构,包括:
[0011]镜片基片及多层镀膜膜堆,多层所述镀膜膜堆彼此叠放且形成于所述镜片基片的一侧;多层所述镀膜膜堆用于产生线偏振效应并使得不同波长S偏振光随视角不同而在反射时改变呈现出不同颜色;
[0012]多层所述镀膜膜堆的最上层膜堆为第一反射膜堆;
[0013]多层所述镀膜膜堆的第二层膜堆为干涉间隔膜堆;
[0014]多层所述镀膜膜堆的最下层膜堆为第二反射膜堆。
[0015]优选地:所述最上层第一反射膜堆以及所述最下层第二反射膜堆均具有由高折射率膜料与低折射率膜料周期性交替叠加形成的F

P法布里

珀罗的上下反射膜层。
[0016]优选地:所述最上层第一反射膜堆以及所述最下层第二反射膜堆为具有由高折射率膜料与低折射率膜料周期性交替叠加形成的反射膜堆,共同夹在第二层膜堆干涉间隔膜堆之上面及下面;中间层共振谐振腔结构为具有由低折射率膜料膜层构成,作用为使得在此中间层共振谐振腔膜层中的光波产生相位共振相消/共振相长效应;整体所设计的整体膜系导入光学等效导纳值的调节,优化构成了可见光全带宽及消光比大于1000:1的线偏振膜系效果。
[0017]优选地:所述整体膜系结构为Sub{HLH(LH)
Λ
3LH(LH)
Λ
3L HLH}Air;
[0018]L表示中心波长四分之一光学膜厚的低折射率膜料二氧化硅镀膜膜层;
[0019]H表示中心波长四分之一光学膜厚的高折射率膜料二氧化钛镀膜膜层。
[0020]优选地:所述中心波长为600纳米。
[0021]优选地:所述干涉间隔膜堆为二氧化硅镀膜膜层。
[0022]优选地:所述镜片基片的厚度为1.5毫米

2.6毫米,所述第一反射膜堆的厚度为120纳米

480纳米,所述干涉间隔膜堆的厚度为180纳米

600纳米,所述第二反射膜堆的厚度为120纳米

480纳米。
[0023]优选地:所述镜片基片的材质为玻璃基材、聚碳酸酯基材、尼龙基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材、亚克力基材、MR

8基材、MR

7基材、TAC偏光片基材中的任意一种。
[002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5]通过本技术,可以实现一种镀膜线偏振效应同时视角颜色变化的镜片结构,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结构可以包括镜片基片及多层镀膜膜堆,多层所述镀膜膜堆彼此叠放且形成于所述镜片基片的一侧;多层所述镀膜膜堆用于产生线偏振效应并使得不同波长S偏振光随视角不同而在反射时改变呈现出不同颜色的炫彩效果;多层所述镀膜膜堆的最上层膜堆为第一反射膜堆;多层所述镀膜膜堆的第二层膜堆为干涉间隔膜堆;多层所述镀膜膜堆的最下层膜堆为第二反射膜堆。本申请提供的结构,采用F

P法布里

珀罗共振谐振腔技术,使采用该结构形成的太阳镜片产品镀膜膜层不仅具有线偏振效应(即偏振片效果),同时在透射峰值波长处因超棱镜效应的不同光波群延迟引起的空间色散而实现不同的S偏振光波长位移反射,形成在不同视野角度下显示出不同颜色。
[0026]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镀膜线偏振效应同时视角颜色变化的镜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镀膜线偏振效应同时视角颜色变化的镜片结
构的F

P法布里

珀罗共振谐振腔结构原理示意图。
[0030]图中:镜片基片1、第一反射膜堆2、干涉间隔膜堆3、第二反射膜堆4。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实施例
[0033]参见图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镀膜线偏振效应同时视角颜色变化的镜片结构,如图1、图2所示,该结构包括镜片基片1及多层镀膜膜堆,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镀膜线偏振效应同时视角颜色变化的镜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基片及多层镀膜膜堆,多层所述镀膜膜堆彼此叠放且形成于所述镜片基片的一侧;多层所述镀膜膜堆用于产生线偏振效应并使得不同波长S偏振光随视角不同而在反射时改变呈现出不同颜色;多层所述镀膜膜堆的最上层膜堆为第一反射膜堆;多层所述镀膜膜堆的第二层膜堆为干涉间隔膜堆;多层所述镀膜膜堆的最下层膜堆为第二反射膜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膜线偏振效应同时视角颜色变化的镜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膜堆以及所述第二反射膜堆共同夹在所述干涉间隔膜堆的上面及下面形成整体膜系结构,所述整体膜系结构具有导入光学等效导纳值的调节后优化构成的可见光全带宽及消光比大于1000:1的线偏振膜系效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镀膜线偏振效应同时视角颜色变化的镜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间隔膜堆用于形成中间层共振谐振腔结构,所述中间层共振谐振腔结构用于使得在所述中间层共振谐振腔结构中的光波产生相位共振相消/共振相长效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镀膜线偏振效应同时视角颜色变化的镜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膜系结构为Sub{HLH(LH)
Λ
3LH(LH)
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斌吴建选陈建发
申请(专利权)人:艾普偏光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