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充电站充电满电后自动断开装置,包括底座和外壳,所述底座的前方外壁设置有散热网,且散热网通过固定螺栓与底座相连接,所述底座的下方两侧均设置有液压杆,且液压杆的下方安装有液压缸,所述外壳安装在底座的上方,且外壳的外壁设置有清漆,所述外壳的前方外部安装有旋转门,且旋转门通过第一旋转螺栓与外壳相连接,所述旋转门的前方外壁均安装有多个充电孔,且充电孔的外部安装有卡箍,所述卡箍的一侧上下两侧均安装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外壁与固定环配合安装。该智能充电站充电满电后自动断开装置中,在使用时可以对显示屏进行防护作用,避免无法对显示屏进行防护,导致误操作,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该装置的使用效果。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充电站充电满电后自动断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站相关
,具体为一种智能充电站充电满电后自动断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车充电站、手机充电站和汽车加油站相类似,是一种给电瓶、手机加电的设备,是一种高效率的充电器,可以快速的给电动车、手机、电动三轮车、老年代步车等充电,电动车快速充电站、手充电站可以像汽车加油站一样,在沿街商店、街道社区、报刊亭旁、存车棚、投注点等处设置,故而对车体充满电后需要用到断开装置,对车体的蓄电池具有保护的作用。
[0003]但是目前使用的智能充电站充电满电后自动断开装置不具备液压缸与液压杆的设置,在使用时无法对该装置进行升降,容易导致该装置进水触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充电站充电满电后自动断开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智能充电站充电满电后自动断开装置不具备液压缸与液压杆的设置,在使用时无法对该装置进行升降,容易导致该装置进水触电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充电站充电满电后自动断开装置,包括底座和外壳,所述底座的前方外壁设置有散热网,且散热网通过固定螺栓与底座相连接,所述底座的下方两侧均设置有液压杆,且液压杆的下方安装有液压缸,所述外壳安装在底座的上方,且外壳的外壁设置有清漆,所述外壳的前方外部安装有旋转门,且旋转门通过第一旋转螺栓与外壳相连接,所述旋转门的前方外壁均安装有多个充电孔,且充电孔的外部安装有卡箍,所述卡箍的一侧上下两侧均安装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外壁与固定环配合安装,同时固定环均开设在卡箍的另一侧上下两侧外壁表面,所述卡箍的上方设置有显示屏,且显示屏的外部安装有防护盖,同时防护盖通过第二旋转螺栓与旋转门相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散热网通过固定螺栓与底座螺纹连接,且散热网为网格状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液压缸通过液压杆与底座构成升降结构,且液压缸的尺寸大于液压杆的尺寸。
[0008]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外壁与清漆的内壁紧密贴合,且外壳的尺寸小于清漆的尺寸。
[0009]优选的,所述旋转门通过第一旋转螺栓与外壳构成旋转结构,且外壳的尺寸大于旋转门的尺寸。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块通过卡箍与固定环卡合连接,且卡箍为圆环形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防护盖通过第二旋转螺栓与旋转门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二旋转螺栓在旋转门外壁呈等间距设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智能充电站充电满电后自动断开装置,通过液压缸与液压杆的设置,在使用时可以对该装置进行升降作用,当地面有积水时可以将该装置升起,避免该装置进水导致漏电,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0014]2、该智能充电站充电满电后自动断开装置,通过卡箍的设置,在使用时可以对充电线进行卡合固定作用,避免无法对其进行固定,导致使用时充电线不慎脱落失去充电效果,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0015]3、该智能充电站充电满电后自动断开装置,通过防护盖的设置,在使用时可以对显示屏进行防护作用,避免无法对显示屏进行防护,导致误操作,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正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卡箍与限位块相互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座;2、散热网;3、固定螺栓;4、液压杆;5、液压缸;6、外壳;7、清漆;8、旋转门;9、第一旋转螺栓;10、充电孔;11、卡箍;12、限位块;13、固定环;14、显示屏;15、防护盖;16、第二旋转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充电站充电满电后自动断开装置,包括底座1和外壳6,底座1的前方外壁设置有散热网2,且散热网2通过固定螺栓3与底座1相连接,底座1的下方两侧均设置有液压杆4,且液压杆4的下方安装有液压缸5,外壳6安装在底座1的上方,且外壳6的外壁设置有清漆7,外壳6的前方外部安装有旋转门8,且旋转门8通过第一旋转螺栓9与外壳6相连接,旋转门8的前方外壁均安装有多个充电孔10,且充电孔10的外部安装有卡箍11,卡箍11的一侧上下两侧均安装有限位块12,且限位块12的外壁与固定环13配合安装,同时固定环13均开设在卡箍11的另一侧上下两侧外壁表面,卡箍11的上方设置有显示屏14,且显示屏14的外部安装有防护盖15,同时防护盖15通过第二旋转螺栓16与旋转门8相连接。
[0023]进一步的,散热网2通过固定螺栓3与底座1螺纹连接,且散热网2为网格状结构,通过散热网2的设置,在充电过程中,因底座1外壁设置的散热网2,可以对该装置进行散热作用,避免内部过热导致该装置损坏。
[0024]进一步的,液压缸5通过液压杆4与底座1构成升降结构,且液压缸5的尺寸大于液压杆4的尺寸,通过液压缸5与液压杆4的设置,在使用时可以对该装置进行升降作用,当地面有积水时可以将该装置升起,避免该装置进水导致漏电,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使
用效果。
[0025]进一步的,外壳6的外壁与清漆7的内壁紧密贴合,且外壳6的尺寸小于清漆7的尺寸,通过清漆7的设置,该装置外壁涂塑有清漆7,可以进行绝缘作用,避免工作人员使用时触电,导致工作人员受伤。
[0026]进一步的,旋转门8通过第一旋转螺栓9与外壳6构成旋转结构,且外壳6的尺寸大于旋转门8的尺寸,通过旋转门8的设置,当该装置需要进行检修时,可以将旋转门8向外拉动,第一旋转螺栓9带动旋转门8向外旋转打开,露出内部进行检修工作。
[0027]进一步的,限位块12通过卡箍11与固定环13卡合连接,且卡箍11为圆环形结构,通过卡箍11的设置,在使用时可以对充电线进行卡合固定作用,避免无法对其进行固定,导致使用时充电线不慎脱落失去充电效果,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0028]进一步的,防护盖15通过第二旋转螺栓16与旋转门8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二旋转螺栓16在旋转门8外壁呈等间距设置,通过防护盖15的设置,在使用时可以对显示屏14进行防护作用,避免无法对显示屏14进行防护,导致误操作,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0029]工作原理:对于这类智能充电站充电满电后自动断开装置,首先当需要使用该装置进行充电时,将充电线插入充电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充电站充电满电后自动断开装置,包括底座(1)和外壳(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前方外壁设置有散热网(2),且散热网(2)通过固定螺栓(3)与底座(1)相连接,所述底座(1)的下方两侧均设置有液压杆(4),且液压杆(4)的下方安装有液压缸(5),所述外壳(6)安装在底座(1)的上方,且外壳(6)的外壁设置有清漆(7),所述外壳(6)的前方外部安装有旋转门(8),且旋转门(8)通过第一旋转螺栓(9)与外壳(6)相连接,所述旋转门(8)的前方外壁均安装有多个充电孔(10),且充电孔(10)的外部安装有卡箍(11),所述卡箍(11)的一侧上下两侧均安装有限位块(12),且限位块(12)的外壁与固定环(13)配合安装,同时固定环(13)均开设在卡箍(11)的另一侧上下两侧外壁表面,所述卡箍(11)的上方设置有显示屏(14),且显示屏(14)的外部安装有防护盖(15),同时防护盖(15)通过第二旋转螺栓(16)与旋转门(8)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充电站充电满电后自动断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网(2)通过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昌宝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苏扬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