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其传输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655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接器及其传输片,上述传输片包含有绝缘框架、固定于绝缘框架的多个接地端子、及设置于绝缘框架一侧的第一屏蔽件。至少一个接地端子包含有主体段以及与主体段分离设置的寄生段。主体段包含固定于绝缘框架内的传输部及自传输部延伸穿出绝缘框架的尾部。寄生段包含固定于绝缘框架内的固定部及自固定部延伸穿出绝缘框架的寄生接触部。传输部的第一边缘与固定部的第二边缘彼此相向并相隔有长形间隙。第一屏蔽件包含分别连接于多个接地端子的多个第一内接臂,至少其中一个第一内接臂插设于长形间隙并连接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据此,通过接地端子形成有分离设置的主体段与寄生段,据以有效地降低所述接地端子与绝缘框架的成形难度。绝缘框架的成形难度。绝缘框架的成形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及其传输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信号传输的连接器及其传输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连接器能通过与一配合连接器相插接,据以共同用来传输信号。其中,现有连接器包含有堆叠设置的多个传输片,并且上述传输片包含有多对信号端子、多个接地端子、及包覆固定上述多对信号端子与多个接地端子的一绝缘框架。由于每个接地端子皆为一体成形的单件式构造,使得接地端子的制造工艺难度提高,并且相连固定的所述绝缘框架也较为不易成形。
[0003]于是,本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及其传输片,能有效地改善现有传输片所可能产生的缺陷。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连接器的传输片,包括:一绝缘框架;多个接地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框架,多个所述接地端子的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接地端子定义为一分离式端子;其中,所述分离式端子包含有:一主体段,包含有固定于所述绝缘框架内的一传输部以及自所述传输部延伸穿出所述绝缘框架的至少一个尾部;其中,所述传输部包含有远离至少一个所述尾部的一第一边缘;及一寄生段,与所述主体段分离设置,并且所述寄生段包含有固定于所述绝缘框架内的一固定部以及自所述固定部延伸穿出所述绝缘框架的至少一个寄生接触部;其中,所述固定部包含有远离至少一个所述寄生接触部的一第二边缘,并且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彼此相向并相隔有一长形间隙;以及一第一屏蔽件,设置于所述绝缘框架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屏蔽件包含有分别连接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的多个第一内接臂;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内接臂的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内接臂插设于所述长形间隙、并连接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
[0006]优选地,于所述分离式端子中,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各呈阶梯状,并且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于几何上呈彼此对应的外形。
[0007]优选地,所述传输片用以沿一插拔方向而对接于一配合连接器;于所述分离式端子中,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各包含有至少一个横向段及相连于至少一个所述横向段的至少一个竖直段,所述第一边缘的至少一个所述横向段面向所述第二边缘的至少一个所述横向段,并且至少一个所述横向段平行于所述插拔方向;其中,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彼此相向的两个所述横向段夹持相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内接臂。
[0008]优选地,于所述分离式端子中,所述第一边缘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干涉部,所述第二边缘形成有面向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干涉部的至少一个第二干涉部,并且至少一个所述第
一干涉部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干涉部之间夹持相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内接臂。
[0009]优选地,所述长形间隙的两端分别嵌设有所述绝缘框架,并且所述长形间隙的所述两端所相邻的所述主体段部位与所述寄生段部位皆埋置于所述绝缘框架,而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干涉部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干涉部裸露于所述绝缘框架。
[0010]优选地,于所述分离式端子中,所述主体段的所述传输部形成有多个第一穿孔,并且多个所述第一穿孔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穿孔插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内接臂。
[0011]优选地,于所述分离式端子中,所述主体段包含有自所述传输部朝远离至少一个所述尾部的方向、延伸穿出所述绝缘框架的一主体接触部,并且所述主体接触部与所述寄生接触部间隔且相邻设置。
[0012]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寄生接触部的数量进一步限制为多个,并且远离至少一个所述尾部的所述主体段部位未穿出所述绝缘框架。
[0013]优选地,所述传输片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二屏蔽件,所述第一屏蔽件以及所述第二屏蔽件分别位于所述绝缘框架的相反两侧,并且所述第二屏蔽件邻近于所述寄生段;其中,所述第二屏蔽件包含有多个第二内接臂,并且多个所述第二内接臂分别连接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也公开一种连接器,包括:一壳体;以及多个传输片,堆叠地排成一列,并且多个所述传输片插设于所述壳体;其中,多个所述传输片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传输片包含有:一绝缘框架;多个接地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框架,多个所述接地端子的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接地端子定义为一分离式端子;其中,所述分离式端子包含有:一主体段,包含有固定于所述绝缘框架内的一传输部以及自所述传输部延伸穿出所述绝缘框架的至少一个尾部;其中,所述传输部包含有远离至少一个所述尾部的一第一边缘;及一寄生段,与所述主体段分离设置,并且所述寄生段包含有固定于所述绝缘框架内的一固定部以及自所述固定部延伸穿出所述绝缘框架的至少一个寄生接触部;其中,所述固定部包含有远离至少一个所述寄生接触部的一第二边缘,并且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彼此相向并相隔有一长形间隙;以及一第一屏蔽件,设置于所述绝缘框架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屏蔽件包含有分别连接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的多个第一内接臂;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内接臂的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内接臂插设于所述长形间隙、并连接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
[001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连接器及其传输片,能通过将至少一个接地端子形成有分离设置的主体段与寄生段,据以有效地降低所述接地端子与绝缘框架的成形难度。进一步地说,所述寄生段与主体段之间能够通过其所夹持的该第一内接臂来达成电性连接的效果,并维持较短的电流传输路径,以有效地抑制串扰。
[0016]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的传输片的平面示意图。
[0020]图4为图2中的传输片的另一视角平面示意图。
[0021]图5为图2中的传输片的分解示意图。
[0022]图6为图2中的传输片的另一视角分解示意图。
[0023]图7为图2中的传输片省略绝缘框架后的平面示意图。
[0024]图8为图4的部位VIII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传输片的另一态样的平面示意图(省略绝缘框架)。
[0026]图10为图1沿剖线X-X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传输片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12为图11中的传输片的分解示意图。
[0029]图13为图11中的传输片的另一视角分解示意图。
[0030]图14为图11中的传输片省略绝缘框架后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请参阅图1至图14,其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需先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应附图所提及的相关数量与外型,仅用来具体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以便于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而非用来局限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2][实施例一][0033]请参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的传输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片包括:一绝缘框架;多个接地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框架,多个所述接地端子的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接地端子定义为一分离式端子;其中,所述分离式端子包含有:一主体段,包含有固定于所述绝缘框架内的一传输部以及自所述传输部延伸穿出所述绝缘框架的至少一个尾部;其中,所述传输部包含有远离至少一个所述尾部的一第一边缘;及一寄生段,与所述主体段分离设置,并且所述寄生段包含有固定于所述绝缘框架内的一固定部以及自所述固定部延伸穿出所述绝缘框架的至少一个寄生接触部;其中,所述固定部包含有远离至少一个所述寄生接触部的一第二边缘,并且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彼此相向并相隔有一长形间隙;以及一第一屏蔽件,设置于所述绝缘框架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屏蔽件包含有分别连接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的多个第一内接臂;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内接臂的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内接臂插设于所述长形间隙、并连接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传输片,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分离式端子中,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各呈阶梯状,并且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于几何上呈彼此对应的外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的传输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片用以沿一插拔方向而对接于一配合连接器;于所述分离式端子中,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各包含有至少一个横向段及相连于至少一个所述横向段的至少一个竖直段,所述第一边缘的至少一个所述横向段面向所述第二边缘的至少一个所述横向段,并且至少一个所述横向段平行于所述插拔方向;其中,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彼此相向的两个所述横向段夹持相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内接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传输片,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分离式端子中,所述第一边缘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干涉部,所述第二边缘形成有面向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干涉部的至少一个第二干涉部,并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干涉部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干涉部之间夹持相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内接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的传输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形间隙的两端分别嵌设有所述绝缘框架,并且所述长形间隙的所述两端所相邻的所述主体段部位与所述寄生段部位皆埋置于所述绝缘框架,而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凯吴哲霆杨岳霖包中南陈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庆虹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